摘 要:旅游地理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因素,对旅游资源的形成、分布及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自然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人文资源,探讨旅游地理环境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多方面影响,分析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对旅游产业的具体作用,以期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地理环境;旅游资源;气候条件;地形地貌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地理环境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因素,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旅游地理环境不仅决定了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还影响着旅游活动的组织和游客的体验。通过深入研究旅游地理环境对旅游产业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地理环境是指影响旅游资源形成、分布和利用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综合体。这一概念不仅涉及自然资源,如山川、河流、湖泊和森林等,还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以及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自然资源是旅游活动开展的基础性条件,决定了景点的吸引力和旅游活动的多样化程度。气候条件则影响旅游的季节性,决定游客的出行时间和活动类型。地形地貌对旅游活动的开展也有显著影响,例如山地提供滑雪、徒步等项目,而水域则适合举行水上活动。人文环境包括历史遗迹、文化活动和地方特色,它们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还增强了游客对目的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旅游地理环境的综合特性使其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自然资源在旅游业中的价值
旅游地理环境中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形成的,可供观赏并具备旅游开发可能性的各类元素,如山川、河流、湖泊、海洋、森林等。旅游景点是开展各类旅游活动的物质载体,也是构建旅游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在山区能够领略到壮观的自然风光,这里不仅是徒步和滑雪的好去处,也是探险爱好者的天堂。阿尔卑斯山壮丽的山峰和优良的滑雪设施使其闻名遐迩,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前来挑战。位于中国的黄山,因奇松、怪石、云海及温泉四项自然奇观而著称,每年都有众多游客前往游览。
河流与湖泊资源在旅游领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蕴含的价值不容忽视。河流除了赋予丰沛的水资源之外,更是开展各类水上活动的理想之地。尼罗河作为世界著名河流之一,其河畔散布着古埃及文明的遗址,成为无数游客竞相探访的胜迹。长江与黄河,两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宁静的湖泊,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成为人们理想的休闲度假之地。
海洋领域涵盖了海滨沙滩、珊瑚礁、海岛等多样资源,这些区域是进行海上旅游的关键地带。马尔代夫以其白色沙滩和清澈海水而闻名,是全球知名的度假及潜水目的地;位于澳大利亚的著名生态景观大堡礁,以其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令人惊叹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成为众多生态旅游者的向往之地。海洋旅游资源涵盖若干著名海滨城市,例如美国的迈阿密、法国的尼斯等,这些城市以独有的海洋景观和健全的旅游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备受欢迎的旅游去处。
(二)气候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受制于气候条件,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天气状况是确保旅游品质的关键要素。气候资源,诸如适宜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等,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很多旅游目的地之所以能吸引游客,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宜人的气候条件。位于热带的海南岛,冬季气候温和,吸引众多游客前往度假。位于地中海边缘的国家如西班牙与希腊,得益于该地区温和的气候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众多旅游者的目的地;位于南非的开普敦与澳大利亚的悉尼,凭借其温和的气候和迷人的自然风光,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人知。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受到降水和日照等因素的制约,适量的降雨与充分的阳光照射是维持旅游胜地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气候资源不仅限于常规的气象条件,还包括极光和雪景等特殊气候现象,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对游客具有显著的吸引力。
(三)生物资源在生态旅游中的重要性与应用
生物资源,包含动物和植物及其原生环境,不仅具备观赏性和科研价值,还是生态旅游领域不可或缺的要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受到生物资源丰富度和种类的直接影响。在旅游行业,植物资源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各类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湿地等,蕴含着丰富的植物资源,不仅形成了多样的自然景观,还为公众提供了观光、休闲以及科学普及的场所。九寨沟以湖泊、瀑布以及原始森林的壮观景色而闻名于世,是一个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不仅具有科研价值,还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场所。
(四)人文资源在旅游业中的文化吸引力与体验价值
人类活动及历史文化的积淀形成了人文资源,此类资源蕴含旅游吸引力,涵盖历史遗迹、文化景观与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在旅游领域,人文资源蕴含的文化吸引力与视觉审美价值,为游客提供了深刻的体验。民俗风情作为人文资源中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涵盖了民族节庆、传统工艺和民间艺术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观赏和体验的机会,而且加深了游客对地方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一)季节因素
季节性对旅游业的兴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明确划分了旅游业的繁忙期与寂静期,季节性旅游活动受到气候的显著影响,其在旅游类型选择及出行时间分布上呈现差异性。在冬季,有些游客偏好前往气温较低的地域,这些地方以冬季特有的自然景观和滑雪运动成为旅游热点。阿尔卑斯山脉、班夫国家公园的优秀滑雪场和迷人的冬日风光,吸引了众多滑雪爱好者。在上述地区,冬季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仅推动了包括住宿、餐饮以及娱乐在内的服务业的发展,而且还促进了滑雪装备售卖和相关产业的兴旺。
在温度宜人的春末与秋初,户外休闲与旅游活动尤为适宜。例如,日本的樱花盛开期与加拿大的秋叶斑斓期,均成为招徕游客欣赏自然美景的重要时节。季节性旅游呈现出游客数量显著波动的现象,高峰期间旅游目的地承受的服务与接待压力增大,而在旅游淡季,则常遭遇资源未充分利用与经济效益减少的困境。
(二)气象灾害
极端天气现象,如台风、暴雨、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给旅游业带来了重大风险,此类灾难不仅会对游客的人身安全构成直接威胁,也会给旅游基础设施及资源带来重大损失,进而影响旅游行业的发展。夏秋季节,台风频繁侵袭沿海旅游目的地,如中国海南岛和东南亚诸多海岛,导致旅游活动中断、旅游设施受损,甚至造成游客受伤或遇难。在强台风过后,观光产业面临庞大的复原与再建任务,需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如中国贵州、云南等地,以其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和高原山地景观,常成为游客的热门目的地。但在暴雨季节,洪水和山体滑坡往往会对旅游安全带来威胁。在依赖水体景观,如湖泊和湿地等作为主要旅游吸引力的地区,干旱所引起的灾害常导致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进而损害自然景观,并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负面影响,影响了旅游业的正常运作。在美国西部的若干国家公园中,持续的干旱导致了湖泊与河流水位的降低,这一变化对当地的旅游运营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极端天气的难预见性和强烈破坏力对旅游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2],如图1所示。
(三)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旅游产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全球气候变化现象涉及气温上升、降水模式转变以及极端天气频发等,这些现象对旅游地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产造成了显著影响。很多以滑雪胜地著称的旅游地,正面临由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峻考验。以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为例,这些地区的滑雪季节因气温上升和冰川融化等原因而缩短,导致滑雪条件恶化,对当地的滑雪旅游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随着气温的上升,位于热带与亚热带区域内的旅游活动也存在健康安全隐患,例如中暑现象以及热带疾病的扩散问题[3]。
(一)山地旅游
山地旅游因其提供的独特自然风光和多样化的户外运动体验,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山地地貌蕴藏了丰富的旅游潜能,例如巍峨的山峦、幽深的峡谷、湍急的溪水,以及广阔的自然森林,均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选择。自然风光给游客带来视觉上的愉悦,也为登山、徒步、攀岩、滑雪等户外爱好者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例如,阿尔卑斯山脉的巍峨山峰及卓越的滑雪条件,受到了全球滑雪与登山爱好者的喜爱;位于瑞士、法国、奥地利等地的滑雪度假胜地,不仅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4]。参与山地旅游活动,不仅能够领略自然风光,也能探访名胜古迹。山地旅游的兴盛,不仅能推动区域经济规模的扩大,还可以助力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二)海滨旅游
海滨地区凭借其天然资源和温和的气候,已在全球旅游市场中占据了关键地位,海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包括细腻的沙滩、广袤的海洋及其孕育的珊瑚礁和迷人的海岛,这些自然景观不仅可供观赏,更提供了诸多休闲娱乐的方式。例如游泳、潜水、冲浪和帆船运动等,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度假体验,例如,马尔代夫凭借其白色的沙滩和清澈的海水,成为全球闻名的度假和潜水目的地。
(三)平原旅游
在地理上,广阔的平原因其地面平坦、交通便捷,适宜进行旅游业的开发。在平原地区,旅游资源的种类主要包括以农业为特色的观光项目、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以及以城市景观为核心的旅游活动。在平原地带,农业参观旅游活动尤为流行,游客得以探访田间、果园,深入参与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体验田园生活的独特魅力。例如,荷兰的郁金香花田与风车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与留影。
旅游地理环境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以及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在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才能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加强资源保护,科学规划旅游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并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1] 刘玉平.地理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影响[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2):93.
[2] 赵庆梅.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探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8):102.
[3] 易玉婷.基于地理环境的城市旅游产业创新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1):85.
[4] 夏阳.地理标志保护与运用环境下的黄河文化旅游发展分析[J].文化学刊,2021(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