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研究

2024-12-19 00:00:00杨妮
旅游纵览 2024年8期

摘 要: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对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求不断提高,以产业融合为背景探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的组群逻辑,深入挖掘现代旅游产业链上出现的新技术、新岗位,明确专业组群之间的关联性,这对探索适合巴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旅游+”;产业融合;旅游管理;专业群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院级课题“产业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研究——以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bykj2023sk-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言

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以“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此背景下,巴州不断创新旅游新业态,大力推进“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催生新业态,产生了新的职业岗位需求。新疆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迫切需要大批与产业融合高度匹配的人才和技术支撑。针对产业融合背景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可以满足新的产业链和新的职业岗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有助于旅游管理专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将从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群的组群逻辑、专业群建设目标以及专业群建设内容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旅游+”产业集群对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分析

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立足健全现代旅游业体系,推动“旅游+”和“+旅游”[1],推进旅游与科技、教育、交通、体育、工业与农业等领域相加相融、协同发展,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催生新业态,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十四五”期间,巴州将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列入自治州“七大重点领域”,将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笔者深入调研,发现巴州旅游行业主要缺乏以下人才:熟悉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等的讲解人员;经验丰富的计调人才;新兴旅游业态的管理服务人才,如管理运营文化创意旅游、研学旅游和定制旅游等旅游形式的人才;具有“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例如文化产业园、旅游小镇、乡村民宿等产业岗位人才;特定产品的电商运营人员;“多专多能”的餐饮服务与管理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如善于设计旅游产品、营销策划,或有能力根据旅游市场变化自主创业等的人才。

二、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组群逻辑

旅游管理专业群对接旅游兴疆战略、巴州“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布局,适应“旅游+”各项产业的融合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聚焦旅游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2],以旅游管理专业为核心,以电子商务专业为骨干,以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为特色,构建“旅游+”融合共生的专业群[3]。专业群三个专业职业岗位相关、技术领域相近[4],具有共同的基础知识要求,以及有能沟通、懂礼仪、服务意识强等相同的职业素养要求,利于资源整合,发挥集聚效应。旅游管理专业群与产业群(链)、岗位群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三、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围绕旅游兴疆战略及巴州“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的机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融合、共享、循环的“岗位主导、技能递进、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5]。校企合作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教材与教法改革,打造高水平教师教学团队。校企共建开放共享的旅游电商直播中心,建成集约共享、服务南疆、辐射全疆的旅游管理专业群。

(二)具体目标

第一,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同构建融合、共享、循tPaCa560bE2iTJporeuN9fU0RBhMYTJM8iXBAh1GEno=环的“岗位主导、技能递进、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企入校,成立产业学院。

第二,在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全面推进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基础共享+方向分立+模块互选”的课程体系。建设1门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院级思政示范课程。

第三,在教材与教法改革方面,校企合作开发1本新形态教材,学生获得1项及以上自治区级技能大赛奖。

第四,在培养教师教学团队方面,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4名以上骨干教师;聘请6名企业兼职教师;8名及以上教师获得“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员、培训师或其他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

第五,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建设3个校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第六,在技术技能平台打造方面,依托新媒体产业学院,建成开放共享的旅游电商直播中心,每年服务企业不少于2次。

第七,在社会服务方面,依托餐饮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在校生培训鉴定,企业员工或社会人员培训累计200人次以上。

四、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构建融合、共享、循环的“岗位主导、技能递进、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为主导,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深度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培养[6],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考核评价方案并实施。在适应探索期(第1学期),将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及创设情境融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树立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定位提高期(2~4学期),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学;在职业启航期(5~6学期),学生进入企业开展岗位实习,校企协同培养“旅游+”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建设

1.课程体系建设

构建“基础共享+方向分立+模块互选”的课程体系[7]。基础共享模块为平台课,包括群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方向分立模块为群内三个专业的方向课程,包括理实一体化课程及实践教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模块互选以群内四个岗位群为主体设立模块课程,旨在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跨专业学习能力,拓宽就业岗位,培养复合型人才。

2.教学资源建设

坚持“三全育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程,校企共同修订专业群内所有课程标准;依托数字信息化平台建设,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三)教材与教法改革

1.教材创新

紧扣产业融合和数字化内容创新教材,适应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变化,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群)能力要求,将思政教学内容,“旅游+”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等融入教材。

2.教法改革

实施校企合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主线,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多种教学方法,依托雨课堂等平台完成线上教学、评价等环节,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线下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以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在教学中完成任务训练。

(四)创新教师教学团队

专业群以校企“共建、共育、共享”的模式,以内培外引、制度激励为手段,着力培养专家型教师,引进高水平人才和行业专家,优化教师团队结构,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培养成长全过程,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师资队伍。

(五)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建成1个旅游电商直播中心;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建成3个校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六)打造技术技能平台

依托产业学院,建成开放共享的旅游电商服务平台,面向巴州中小型旅游企业开展电商服务,助推旅游产品研发、推广、销售等。

(七)关注社会服务

依托产业学院,以旅游电商为中心,开展地方文化宣传、特色产品销售。

依托烹饪实训基地,开展企业员工及社会人员培训工作,促进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八)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建立持续更新的课程内涵动态调整工作机制,该机制能够依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与产业需求和职业标准对接,持续更新课程内容;专业群课程与岗位群对接典型工作任务[8],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相适应。

2.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动态调整课程内容;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学生职业训练和员工培训提供场所,从而形成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

3.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大调研,分析区域产业发展变化趋势,动态调整专业结构[9],促进专业群自我发展。

五、结语

通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各专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学校优质校及“双高校”建设的步伐。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可以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旅游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 鲁延召.产业融合视角下旅游业态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8(2):88-92.

[2] 徐春红.“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旅游类专业群建设思路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5):31-35.

[3] 陈运生.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6):27-32.

[4] 王亚南,成军.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构:内涵意蕴、逻辑及技术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20(6):118-123.

[5] 唐祥金,成秀萍.高水平高职校视阈下高水平专业建设探究——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同程旅游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8):40-42.

[6] 李成.新时期高职旅游专业群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60-63.

[7] 兰金林,田静,石伟平.我国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0):74-80.

[8] 丁宗胜.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逻辑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群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2):9-12.

[9] 吴升刚,郭庆志.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内涵与重点任务[J].现代教育管理,2019(6):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