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野下的音乐教学突破

2024-12-19 00:00:00杜晴
留学 2024年24期

音乐课堂经常被认为是非结构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音乐教材基于人文主题组织作品,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逻辑不强。二是由于音乐鉴赏主观性强,教学内容以情感感知为主,缺乏理论探究。三是评价方式散乱,没有制定系统化的评价标准。新发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聚焦学生核心素养,而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以《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为时代而歌”为例,笔者设计实施了如下教学实践。这一单元将教材中爱党、爱国、爱民族、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与歌颂伟人的经典音乐作品与爱国教育相结合,旨在通过感知、分析、探究、评价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文化素养。

基于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学习“螺蛳结顶”的创作手法并体会作品风格特点;了解音乐家聂耳、冼星海、施光南的代表作以及创作手法、作品的时代特征;欣赏表现不同时代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人物的经典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与社会的关系;联系相关学科,自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唱音乐。根据目标,本单元教学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首先,信息技术加持音乐教学。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在课堂上,笔者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专业演奏视频和音乐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利用智能音乐软件进行练习和创作,在平板电脑上尝试演奏各种不同类型的乐器,模拟各种演奏场景,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生动有趣的学习和实践,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氛围。

其次,采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的方式创设与音乐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笔者围绕本单元音乐主题精心挑选视觉元素,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文化背景,将抽象的音符具体化,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深入感受音乐的情感色彩和艺术魅力。这种全方位的感知方式,能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热爱音乐,愿意主动投入音乐学习中去。

再次,挖掘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多学科协同育人。例如,在学习本单元音乐创作背景的同时,学生可以了解革命烈士保家卫国的历史,甚至探索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在作品教唱环节,可以通过节奏与数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音乐知识,还能加深对其他学科的理解。

最后,围绕单元主题拓展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中,笔者还提供了与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相关的纪录片或文学作品节选,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反映民族复兴、人民自强不息的艺术作品,热爱祖国音乐,增强文化自信。

未来笔者将紧跟教学发展动态,积极研究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大单元教学视角下将更多学科融入音乐中来,更好地落实教学评一体的理念,让音乐课成为学生的乐园。

(本组稿件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