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中学生面临的一个很大难题。十三四岁的孩子,因为人生经历太过简单,没有实际的素材,所以对写作没有兴趣,把每一次的习作都当成了一种负担。马正平教授指出,写作的“能力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即“立意上庸、材料上干、结构上套、语言上死”,这些问题体现出学生缺乏创作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为要有真情实感,要有自己独特的感觉,有对自然、社会、生命真实的感受。从多个视角审视人生,发掘人生的多彩,抓住事物的特点,努力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同时,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也明确提出,原则上学生每年要写14篇文章以上,其他练笔要写10000字以上,500字左右的作文,要在45分钟内完成。
平日学生上课时间很紧,只能将练习放在课外,怎么才能让学生更喜欢写作呢?我把目光放在了日记上。魏书生先生把日记比喻为一次“道德长跑”或“灵光一现”。学生把每天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东西,以及各种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第一,记日记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无米下锅”是学生最痛苦的事,写日记是对日常所见、所想、所感的真切写照。第二,记日记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能让学生学会观察,进而进行联想、想象、思索,从而对生活、社会、世界有更多的了解。第三,坚持每天写日记,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说真话的习惯;引导学生在日记中进行反思,让他们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还要引导学生在日记中表达情感,让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有更多的认识,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做一个能让学生真正信赖的朋友,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与他们平等交流,让学生打开感情与心灵之门。其次,有针对性、分步骤地指导学生开阔视野,丰富作文内容。日记内容可以分为记事类、生活类、感悟类和观察类,随着学生人生经历的增加,日记的内容也要随之扩充。写日记要挖掘“源泉”,让学生打破自我封闭,实现思想和理念的开放交流和碰撞。再次,教师要恰当进行批改和评价,激励学生持之以恒。这包括发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使用委婉、诚恳的点评语言,对他们自我表达的勇气进行恰当鼓励,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和展示,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建立心理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在写作与做人两个层面上的提高。
(作者单位:深圳市罗湖区滨河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