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在不断融入世界,世界也在关注着中国。新时代的教育人应该具有国家意识、国际视野,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要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积极推动教育对外开放,需要有效利用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大力吸引海外顶尖人才,搭建世界教育精英的交流平台。当前,资源掠夺和政治冲突影响着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努力为经济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多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诸多规范性公约与标准性文件,如1960年发布的《取缔教育歧视公约》、2015年发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为教育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教科文组织还为世界公民提供了在线信息资料库,让更多的人获得开放性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中国自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在联合国的国际事务中经历了从谨慎旁观,到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积极学习国际理念,再到深度参与引领全球治理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从最初的“弱国无外交”到现在的“最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的腾飞为全球治理增添了中国力量。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要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并为所有人提供终身学习机会。我国坚持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提升学前教育的覆盖面和普惠性,深化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平等受教育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不久提出了教育的“六大变革方向”:让人们公平、可持续地享有高等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习体验,推动跨学科与学科内的开放交流,满足青年和成年人终身学习的需求,共建内容多样且方法灵活的综合学习体系,让技术赋能教学与研究,明确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人,应深刻洞察人类发展的时代潮流,在与世界名校、研究机构的交流中拓宽眼界,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砥砺成长,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厚的实践能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教育新问题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原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