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特殊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策略,希望可以针对特殊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展开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工作,从而提高幼儿的劳动技能掌握程度。对特殊幼儿教师而言,也能够立足于特殊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劳动教育,以幼儿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改革工作,全方位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在该过程中也能够让幼儿真正理解劳动的价值,可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特殊幼儿;劳动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4-0164-03
特殊幼儿的劳动教育工作对提高幼儿的身心健康程度、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都至关重要。同时特殊幼儿教师还能在该过程中让特殊幼儿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幼儿真正意识到劳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开展特殊幼儿劳动教育工作时,幼儿教师也应基于生活教育理论来丰富教育内容,让相关劳动教育活动真正贴合特殊幼儿的实际生活,让幼儿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尽可能地克服自身的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碍,形成热爱劳动的生活态度。
一、 相关概念浅析
以往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时存在教学方式过于随机、教学目标不明确等情况,因而认真解读劳动教育的概念、积极开展系统性的劳动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特殊幼儿的劳动教育工作是指借助各种教育手段促进特殊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该过程当中,还能够使幼儿做到知行合一,可以具备良好的劳动习惯。特殊学校的劳动教育活动应具备一定的实践性,可以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特殊幼儿融入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在该过程中,和劳动技术教育相关的内容则更加倾向于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知识与技能,让特殊幼儿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可以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特殊幼儿将来更好地踏入社会做好铺垫。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思想,它是指在教育目标设定、教育内容规划、教育方法实践等过程当中联系实际生活展开教育工作。它也强调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等思想观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做到教学做合一。基于生活教育理论展开针对特殊幼儿的劳动教育工作更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也能够满足特殊幼儿的实际需求。可以根据特殊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传输劳动知识与技能,提升相关活动对特殊幼儿的适应性。
二、 特殊幼儿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特殊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积极开展特殊幼儿的劳动教育工作,能够提高特殊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所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处理日常生活各项事务和承担社会责任时所体现的素养,拥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也能够让个体在学习社会规则和相关社交技能时更具适应性。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工作,能够提升特殊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特殊幼儿在社会适应方面普遍存在障碍,以日常劳动技能的学习和劳动活动的参与方式更能锻炼特殊幼儿的社交技能。特殊幼儿可以在该过程当中实现生活自理,尝试与他人展开协作,增强自身的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同时在相关劳动活动当中,特殊幼儿还可学习社交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将来投入社会做好准备。
(二)有助于实现特殊幼儿的康复和功能代偿
积极开展针对特殊幼儿的劳动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特殊幼儿的康复水平,实现功能代偿。特殊幼儿在身体机能上和普通幼儿存在差异,这些特殊幼儿往往存在不同的机体功能障碍情况,需要展开特定的康复训练,才能够提高受损机能的恢复度。劳动教育活动除了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还能间接起到康复锻炼的作用,诸如提升幼儿的肢体协调性,提高幼儿的语言功能。通过引入生活教育理论,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可以让特殊幼儿拥有更多的康复锻炼机会,特殊幼儿在学习劳动技能和锻炼相关技能的过程中,等同于展开康复锻炼,因此劳动教育也可起到功能代偿的作用。
(三)有助于特殊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工作,还有助于培养特殊幼儿的正确价值观念,逐步实现自立。特殊幼儿受自身机体障碍的影响,很容易在生活中受挫,丧失存在感和成就感,同时也容易出现自我价值感缺失的情况。很多幼儿也存在过度依赖他人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缺乏自主劳动的意识。积极开展针对特殊幼儿的劳动教育活动,能够逐渐减少特殊幼儿对他人的依赖,也能让特殊幼儿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快乐,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特殊幼儿的心理问题,使之在思想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且逐渐养成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美好品格。
(四)有助于特殊幼儿形成初步的职业认知
积极开展针对特殊幼儿的劳动教育工作,还能够使特殊幼儿逐渐形成职业认知。对特殊幼儿而言,从学习生活自理技能,到学习职业技能,再到走向社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特殊幼儿容易受自身生理缺陷的影响而产生心理问题,在生活中也容易遇到诸多困难,将来踏入社会更容易面临就业阻碍,所以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活动,除了传授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还能够引导特殊幼儿形成对相关职业的初步认知,了解社会中的不同职业,思考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同时教师也能够借助劳动教育活动,让特殊幼儿抱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劳动课程,从而积极学习劳动技能。将来也更有可能在社会中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职业,实现个人价值。
三、 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特殊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一)开设针对特殊幼儿的劳动教育必修课
在生活教育理论基础上开展针对特殊幼儿的劳动教育活动,须开设特殊学校的专业必修课,系统性地开展劳动教育工作。在传统的劳动教育过程中,特殊学校的劳动课程有着较强的随机性,没有针对特殊幼儿的年龄发展设置对应的教育活动,也没有基于每位幼儿的特殊情况设置相关课程。为提升劳动教育的水平,让特殊幼儿可以克服身心障碍,逐渐提高劳动技能掌握程度,还需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以此发挥劳动教育的充分作用,提升特殊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智学校应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开设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可以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劳动技能课程标准》为参照,开设系列课程。在劳动教育课程当中,既要传授理论知识,又要提升特殊幼儿的劳动技能掌握程度。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一些生活化的劳动教育活动,提升特殊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生活教育理论的影响下,相关课程更需要以特殊幼儿的实际生活为基础。例如,针对听障孩子,可以从最基础的整理生活内务开始来开展劳动教育工作。在特殊幼儿具备一定的劳动基础后,可以逐渐提高必修课的难度,让特殊幼儿可以在劳动教育的必修课程中逐渐提升个人的劳动素养,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二)联系各方教育力量进行生活化教学
和普通学校相比较,特殊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师资力量相对欠缺,在进行特殊学校的劳动教育时,更需联系各方教育力量,从而有效落实生活教育理论,提升针对特殊幼儿的劳动教育水平。首先,特殊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一定要多多联系特殊幼儿的家长。很多特殊幼儿家长在家庭当中过于溺爱孩子,容易由于孩子的缺陷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自理过程,也容易让孩子养成错误的劳动习惯。所以特殊学校在开展针对特殊幼儿的劳动教育工作时,应当多多和孩子的家庭联系,使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可以更正错误的教育思想,可以展开与学校同步的劳动教育,让孩子们可以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其次,特殊学校也可联系社会,开设多样化的实践课程,让特殊幼儿可以参与到社会的劳动活动中。当然,教师需要在保障特殊幼儿人身安全的前提之下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也要让特殊幼儿拥有一定的劳动基础,再与社会接触,以减轻孩子的抵触情绪,从而逐步提升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比如,学校可以带领特殊幼儿到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到养老院进行献爱心活动,还可在养老院中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事务。借助这些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特殊幼儿的劳动技能,同时还能够使特殊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拥有更多和社会接触的机会。
(三)充分挖掘区域的劳动教育资源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各地区的学校在展开特殊教育时有了更多的自主权。然而每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每个学校的教育理念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针对特殊幼儿展开劳动教育时,还需结合区域的具体情况,开发特色资源,设置校本课程,从而传输区域的文化、历史知识,也让劳动教育拥有更多的资源内容作为铺垫。各校的特殊幼儿在具体的身体技能障碍情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更需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合理地开发区域特色资源,来满足特殊幼儿的需求。例如,如果学校的智力障碍孩子较多,在展开劳动教育时,则需开发更多针对智力障碍幼儿的教育资源。在引入劳动教育资源时,可以借助游戏的方式,让智力障碍孩子可以逐渐提高认知程度,再参与到相关劳动活动当中。在开发区域资源时,也可利用区域的社会资源,来提高劳动教育的水平。上述提到的带领特殊幼儿到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教育方式就是挖掘区域社会资源的体现,特殊学校需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来开发劳动教育资源,以此全方位提升劳动教育的水平。
(四)进行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渗透
在开展针对特殊儿童的劳动教育工作时,教师除了可以针对性地传输劳动知识与技能,还可以进行跨学科的教育,从而达到促进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特殊学校的幼儿在身心方面容易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在进行劳动教育时,特殊幼儿也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和学习障碍,所以教育工作者更应为孩子们扫除障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合理地开展教育工作。借助跨学科教育的方式可以调动特殊幼儿的活动参与积极性,相关活动比起单一的劳动技能培训更具趣味性,也可促进孩子的综合发展。跨学科教育强调对资源内容的整合、对教育形式的创新,比如,在和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知识宣教时,教师可将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关联起来,让孩子们学习重阳节的由来,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并开展重阳节的相关劳动活动,以此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可以在该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这种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形式,不仅可以丰富特殊幼儿的知识储备,还能提高特殊幼儿参与劳动活动的意愿,使得特殊幼儿更具文化自信。同时以节日为劳动教育的契机也能更具启发意义,可以提高特殊幼儿的锻炼积极性。
四、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深度解读劳动教育的含义,能更加有效地开展针对特殊幼儿的劳动教育工作,从而促进特殊幼儿的全面发展。走向社会的前提条件是实现自立,特殊学校的教育初衷是借助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特殊学生可以克服自身的缺陷,将来能够在社会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展开教育合力、引入区域的特色劳动教育资源、进行跨学科的教育,以此来提高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晓梅.活用校本课程资源,创新实施盲校劳动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20(15):53-55.
[2]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3]石佩臣.教育学基础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289-290.
[4]孙羽.生活·实践视域下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职业启蒙意蕴[J].职教通讯,2021(2):35-40.
作者简介:周益萍(1988~),女,汉族,陕西平利人,安康市阳光学校,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