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单元教学即基于单元系统和知识结构整合下的教与学互动活动,教师可参照教材单元划分学习内容,也可以统筹教材知识重新划分单元结构展开教学,而大单元教学的有效实施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桎梏,优化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工作值得教师深入探究。文章将站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和教学案例,提出一系列的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这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4-0087-0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学生应该在数学学习中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同时,新课标从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三方面概括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现实世界的观察、思考、表达,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章结合大单元教学理念,围绕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进行探究,总结相关的大单元教学对策,希望为有关教师提供帮助。
核心素养,作为当下教育领域的热门词汇,其内涵深远,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简而言之,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些品格和能力不仅关乎学生的知识水平,更涉及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全面发展”。这不仅仅是指学术能力的提升,更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均衡发展。在现代社会,单纯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更需要的是具备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其次,核心素养关注的是“关键能力”的培养。这些关键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立足的重要基石,也是他们不断适应社会变化、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例如,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形成自己的见解;创新能力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再者,核心素养还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一个3d40da659453c4875c0c19bd68e442ac35f730de0fbcc75eebed8ba94740cbd6优秀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学术基础,更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勇于探索,不断超越自我。
一、 组常规大单元,家校共育中塑数据观念
常规大单元是指按照常规单元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的方法,整个单元教学分为课前预习活动、课上教学活动、课下拓展练习活动、课后复习巩固活动四部分,在大单元全过程教学中,教师是整个课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通过合理安排课时、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等,推进大单元教学工作的顺利落实。作为常规的教学策略之一,家校共育在常规大单元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十分关键,家庭教育能够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方便家长进行课下跟进和课后指导,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练习、复习、拓展学习等,达到内化吸收大单元知识的教学目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融入家校共育模式,帮助学生在数学单元课程中树立基础的数据观念,掌握常规大单元的学习内容,提高数学知识的理解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这一单元时,某教师组织开展的常规的大单元教学活动,按照“认识克”“认识千克”“练习课”的顺序设计了三个课时。大单元教学前,教师发布预习任务:“结合预习单,大家查一查资料,整理生活中的秤,并画出相应的思维导图。”正式上课后,教师鼓励学生:“请讲一讲自己预习和整理中的收获。”不少学生举手,有的学生认为“知道了秤的种类”,有的学生回答“知道了秤的单位”……还有不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生活中不常见的秤有吗?”“读取的数值一定精准吗?”在学生积极踊跃的问答下,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当大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采取家校共育方法,布置了“做一做”的家校共育任务,让学生邀请家长一起逛市场或超市,找寻“克和千克”的数值,并与大家共同分享,最终在家长的协助下,学生都找到了“克和千克”的身影,如:“一个小火龙果重350克左右”“1.5千克鸡蛋是三斤鸡蛋,购买需要花费12~20元左右”,最后学生的数据观念在生活中得到了映射和反馈,极大地巩固了大单元知识的学习成果。
二、 创情境大单元,模拟体验中凝应用意识
情境大单元指的是基于模拟情境而开展的大单元教学工作,情境模拟下的教学环境具有真实性、生动性、趣味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快走进大单元学习任务,更好地吸收数学知识,强化应用意识培养。所以,情境创设是一种较好的大单元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实际学情,合理创新情境大单元,构建生动逼真的模拟体验环境,引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渗透数学思想,加强内容体验。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时,某小学数学教师融入陶行知教育理念,专门创设情境大单元,引导学生“做中学”,在简单购物情境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和应用体会。前期阶段,该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构建教学情境,在影、声、图、文等多方面刺激下,带领学生了解货币的由来、用途,并在多媒体情境中快速认识世界通用货币,学生很快掌握了货币的基础知识,知晓了人民币的基本特征。进入后续大单元教学阶段,该教师提前鼓励学生布置教室,营造真实性的购物情境,借助模拟情境,教师进一步讲解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在同桌情境游戏下,学生都掌握了人民币的兑换关系。最后商店体验课中,很多学生开始角色扮演,有的扮演店家、有的扮演收租人、有的扮演顾客,学生在付钱、收钱、找钱的过程中深切体会了人民币的兑换关系,很多学生自发分享购物情境活动的感悟,最终学生都能够在生活情境中正确使用人民币,取得了较好的情境大单元教学成效。
三、 建探究大单元,动手实验中升思维品质
探究大单元是指围绕某一主题内容开展探究活动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涉及前置交流、实验探究、巩固练习以及延伸思考等教学环节。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然现象或现实情境的探究而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数学“再发现”中充分利用自己的手脑提升数学思维品质,逐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大单元教学工作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尝试构建探究大单元教学模式,提前设计探究活动,布置实验探究任务,逐步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深度探究,最终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达到提升数学思维品质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这一单元时,某小学数学教师构建了探究大单元结构框架,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动手实验活动、拓展探究活动等串联“圆的初步认识”“圆的实验探究”“圆的拓展”课程。课前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课上组织学生围绕圆的特征等展开交流,当掌握基本的知识要点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发布“圆的实验探究”任务,鼓励各组进行动手实验,有的学生经过动手发现“硬币可以在桌面滚来滚去”,有的学生发现“沿着圆外围剪下细细的一条,再测量纸条长度可得到圆的周长”,还有学生试着在硬币圆周上涂抹颜色,滚动一周后再进行圆周测量……最后学生了解了圆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完成圆的周长与面积的探究任务。最后在大单元拓展课上,教师又联系学生生活情境,发布“为什么车轮不是方形而是圆形”的拓展探究任务,最终学生通过积极探究,纷纷加深了对圆形知识的理解,思维品质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四、 开游戏大单元,观察训练中增运算能力
游戏大单元是指围绕游戏而开展的大单元教学活动,因为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好胜心旺盛等性格特点,通过开展游戏大单元教学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游戏活动中展开数学思考,最终内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游戏大单元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数学教师应当提高对游戏大单元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合理设计大单元游戏活动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游戏活动,促使学生在游戏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一单元时,某小学数学教师以“郊游中的‘乐之趣’”为主题,开展了大单元游戏教学活动,教师提前设计了“数字接龙”“萝卜蹲”“律动操”“青蛙跳进水”的小游戏,游戏开始前教师出示“郊游情境图”,引发学生主动发现关于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而后该教师打乱原有课时顺序,依次开展相关游戏活动,鼓励学生在游戏情境图中回顾问题,在游戏活动中思考数学的加减问题,比较“24+6和24+8算法”的异同、“30-8和34-8算法”的异同等。其中,在“青蛙跳进水”的游戏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塑造了游戏情境,起始位置有两只青蛙,每一片荷叶上都有数学加减法运算题目,当答对后青蛙才能跳到下一片荷叶上,全部答对后青蛙再跳进水里,用时最短的一方获胜。活动一开始,参赛学生都积极开动脑筋,不停进行观察思考、竖式计算等,很多学生玩得不亦乐乎,最终学生都掌握了“满10进1”和“退1作10”的算理,甚至有的学生在游戏中都能抢答运算,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和运算能力,加强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 兴实践大单元,小组合作中习数学模型
实践大单元的核心在于“实践”,不同于常规大单元教学活动,实践大单元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践设计,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常见,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加强内部沟通,共同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因而,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构建实践大单元,积极组织小组之间进行合作,鼓励学生参与小组实践活动,促使小组成员围绕数学问题一起进行研究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模型的理解,并能够用数据分析结果,在实践活动中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这一单元时,某数学教师整合关于统计方面的知识内容,围绕“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数学模型,搭建了实践大单元的教学框架,为小组学生设置多个实践调查活动。在实践调查前,教师先将学生划分为8个小组,让各个小组挑选实践调查内容,挑选过程中,各个小组学生都踊跃参与,有的小组选择统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有的小组选择统计最近一次考试成绩,还有的小组负责调查学生视力情况。最终在小组合作方式下,学生都出色地完成了实践调查任务,并成功制作了相应的统计表。当统计表制作完毕后,教师又鼓励各小组制作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用各类统计图表示调查所得的数据信息,很快学生都积极进行思考,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最后各小组都完成了实践调查和统计任务,开心分享了小组实践调查和分析结果,并加深了对数学模型的理解,促使学生能够运用各类统计图解决数学问题,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分享意识、实践能力等。
六、 立评价大单元,自省反思中聚理性精神
评价大单元是指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教学模式,通过串联教、学、评三个环节,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发展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新课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需要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确保学生拥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品质,逐渐形成可贵的理性精神,这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与评价大单元教学目标相一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评价大单元,根据单元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培养目的等,合理设计大单元教学评价标准,统筹设置大单元教学内容,规划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科学实施大单元教学评价,最终引导学生展开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帮助学生进行自省反思,不断认识到自身不足之处,从而养成良好的反思学习习惯,提高阶段性数学学习成效,助推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这一单元时,某小学数学教师围绕学习主题,依次布置了“想一想”“摆一摆”“画一画”“谈一谈”的大单元学习任务。经过动手动脑动口,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深化了对空间观念的认识与学习。当数学教学活动完毕后,该教师立即开展了大单元评价活动,教师主要站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单元知识吸收等角度,科学设计过程性评价标准及结果性评价标准,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桌互评:“这一单元教学已经结束,请大家回想一下所学内容和自己的学习表现,看看老师发布的自我评价表和同桌评价表,实事求是进行反思与评价,填写完成后可以和同学以及老师进行分享!”当学生积极进行互评和自评时,教师也开始进行大单元教学评价,分析学生是否掌握了观察实际物体的方法、是否扎实掌握了单元知识、是否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等。最后的评价交流活动中,学生都能各抒己见,甚至反思自身学习不足之处,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
七、 结论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单元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地梳理数学知识结构,还能在深入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数学认知能力,并有效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刻理解和把握大单元教学的思想内涵,紧密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展开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情境构建、小组合作、单元评价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结合活动实践和游戏教学,使大单元教学思想渗透到各类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大单元教学的水平,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全面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蔚蔚.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J].家长,2023(36):19-21.
[2]马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2):39-41.
[3]郭金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2(10):38-40.
[4]夏文倩.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9):125-127.
[5]陈芳芳.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3(5):20-22.
课题项目:文章系南靖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立项号:njkt235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庄良利(1972~),男,汉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二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