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深刻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弊端,要通过更为新颖的教学观与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而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课时教学的不足,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统整性。文章首先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等角度探讨了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其次结合大单元教学的特点与新课标内容,探讨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最后结合教学实践,从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4-0067-0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指出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当为了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并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数学知识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照本宣科地讲解知识,而是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长远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体验。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大概念、大单元为引领,将教材中碎片化的数学知识重新整合,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起更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将其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着重探讨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数学教师新的任务,但这一项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逐步实现。从数学教材编排以及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难以贯穿于每个课时教学中。而将大单元教学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则要求教师结合单元主题、数学大概念、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整合大单元教学的内容及目标,能够进一步明确课程内容主线,引导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本质联系,从而使不同课时所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效联系起来,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任务贯穿于各个课时教学中,这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化
传统课时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呈现碎片化,教师在课堂上单向为学生灌输知识看似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新课的内容,但学生在课后仍然会遗忘知识。有些学生也因为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无法把握整体知识体系与数学思想方法,所以在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难以举一反三。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则要求教师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材中零散的知识点进一步整合,有助于学生把握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此一来,学生也能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认知结构化。
二、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原则
(一)学生主体原则
新课标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这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具体而言,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都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也需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自主完成单元整体数学知识的构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二)整体性原则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必须在教师充分解读新课标的前提下实施,并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教材内容,促使数学教材内知识结构具有更强的关联性。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整体性的设计原则需要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以及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注重数学教材内容之间的关联,使学生在自主或合作建构网状体系时能够充分体现教材中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单元内不同知识点或者不同单元知识点之间可能存在相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具有相似性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同时结合学生认知上的递进性关联,合理安排大单元内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教学顺序。
(三)渐进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对许多学生而言较为抽象,所以学生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学习。因此,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诉求下,教师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也不能一蹴而就,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要结合以往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思调整教学方案,使得大单元教学的内容能够循序渐进,难度适宜,否则无法充分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优势。
三、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分析单元教学要素,提炼单元大概念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认真研读教材,要进一步梳理单元教学的各个要素,结合新课标以及学情提炼单元大概念,以大概念为引领整合单元内容。
以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单元教学为例,新课标中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模块内容,图形与几何模块的内容可进一步划分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位置与运动。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模块中的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模块,新课标中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做出明确要求:学生学会认识三角形,并能够根据三角形的特点对不同三角形进行简单的分类;在认识三角形的过程中提高空间观念与量感,并能够结合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或图片进行简单的观察。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涵盖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有量感、空间观念以及几何直观。
教师在提炼单元大概念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教材内容以及学情的分析。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是按照底和高、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分类、三角形内角和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在一年级中已经学习过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方式,在二年级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在三年级、四年级学习的长方形与正方形以及四边形和角等基本概念,这一单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常见平面图形的重要模块,为学生后续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立体图形面积计算与几何领域知识奠定了基础。
基于此,将本单元数学大概念基于数学特征、数学教材编排特点确定为“在活动中认识图形及其特征”,以这一大概念为引领,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在图形实物与图片的基础上认识三角形的图形特征与性质,通过测量、简拼等操作活动提高对三角形图形基本特征、三边关系的认识,通过想象与推理活动进一步论证三角形内角和等数学定理。
(二)依托数学核心素养,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所以大单元教学目标也应该围绕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分析不同课时教学内容中所涵盖的核心素养,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是对“四基”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大单元教学目标也要在“四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要能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教师在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也要遵循学生主体的原则,即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促使教学目标能够引领学生自主构建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且能够转化为可观察、可评价的学习结果。
教师也要认识到大单元教学具有统整性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从宏观细化到微观,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有整体性,也不能缺失阶段性。
例如,在《三角形》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本单元对应的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认识与测量模块的内容,三角形角与边的认识、测量,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涉及了量感、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通过之前的学习掌握了常见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线与角的基本概念等图形与几何知识,积累了常见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认识的经验。但同时有的学生仍然难以准确应用数学语言概括部分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可能难以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充分理解,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数学定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基于此,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为:①通过观察、拼接等操作活动认识锐角三角形等不同类型三角形,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概括这些三角形的特点,能够据此准确识别不同类型三角形;②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了解与论证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感受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③通过测量、简拼等活动发现与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定理,同时能够运用这一定理分析与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④通过认识图形及其特征的多样化教学活动进一步发展量感、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以及动手能力,体会数学探究的严谨与趣味。
在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化课时教学目标,体现单元教学目标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特点。例如,在本单元第1课时教学中,这一课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点与性质,所以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①在观察、拼接等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线与角,掌握三角形的特点与含义;②通过观察等活动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
(三)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重设单元内容与课时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学习需求以及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重新梳理与整合单元教学内容与课时,增强不同年级数学教材知识点以及单元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与逻辑性,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更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尤其是要进一步梳理不同版本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明确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一步了解单元知识的学习脉络。在《三角形》单元的编排中,笔者所在学校应用的人教版数学教材是按照底和高、三角形三边分析,三角形按照角与边分类的方式、三角形内角和的顺序编写的,而苏教版教材是按照三角形三边关系、底和高,三角形按照角度分类、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按照边分类的顺序编写的,北师大版则是按照三角形角与边分类方式、三角形内角和、三边关系的顺序进行编写的。尽管人教版与其他版本教材的编写顺序不同,但教学内容都侧重于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不同的分类标准渗透数学分类思想,强调了应用不同的方式分析三角形内角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渗透了培养学生量感、几何直观核心素养。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结合不同教材编排思路的相同点以及教材版本的优势,进一步分解单元教学内容,做好单元教学内容序列以及课时内容的分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中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学情进一步厘清单元教学的内在逻辑,并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习需求构建新的内容序列,证实可以通过增加与删除内容方式进一步完善单元教学内容,达到“1+1>2”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重新整合《三角形》单元教学内容与课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哪一版本的数学教材都需要经历理解三角形概念、三角形基本特征与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所以本单元教学应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以及操作等活动提炼三角形的概念,明确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与性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高”,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画高的方法。之后,本单元的教学还应该结合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分类的依据,引导学生从高的角度认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再引导学生从边的角度分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最后引导学生从角的角度学习与论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基于此,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教学顺序调整为三角形的含义与特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分别分配1课时、1课时、2课时、3课时、3课时。
(四)优化单元实施,科学组织教学活动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进一步优化单元实施,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大单元教学的效果。在《三角形》大单元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围绕本单元教学内容所设计的核心素养以及“在活动中认识图形及其特征”大概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促进核心素养培养落实。
例如,在《三角形》第1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6名学生分为一组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任务,任命学习基础较好、沟通与协调能力较好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负责统领小组活动。向每组学生发放不同颜色的吸管、橡皮筋与橡皮泥,让不同小组的学生使用这些材料拼成大小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在拼接三角形的过程中讨论不同三角形边长、角的异同点,应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可以发现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都有三个角,有的三角形两侧的边长相等,而有的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相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顺利引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不同类型三角形,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特征与性质。
四、 结论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求,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促进知识结构化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大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学生主体、整体性与渐进性的原则,要结合新课标、学生实际情况、单元教学的特色以及教学内容提炼单元大概念,不断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单元教学实施过程设计,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红梅,陈瑜,胡渝鱼,等.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关键要素分析的策略探析[J].教学与管理,2023(32):54-59.
[2]李晖.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模式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3(33):43-46.
[3]阳海林,陈怡璇,章勤琼.基于学习路径分析的项目式学习单元整体教学[J].教学月刊(小学版),2024(2):83-86.
[4]郑紫卿,阳海林,章勤琼.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备课框架与案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4(4):12-15.
[5]程红霞,陈星,应文娟.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J].小学数学教师,2024(3):66-71.
[6]敬贺,于海杰,余巧,等.大概念统摄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0(3):109-112.
课题项目:文章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生长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DHA22042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丽娟(1981~),女,汉族,福建龙海人,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