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研究

2024-12-17 00:00:00周华
考试周刊 2024年44期

摘 要:文章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旨在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教育评价等不同的教育环节整合起来,衡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全方位提升小学语文学科的授课水平,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展开“教—学—评”一体化教育工作,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高年级阶段的语文学科知识探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4-0054-04

教育评价环节对教师整合知识要素、调整教学方案而言极为重要。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相对单一,教师经常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表现,评价指标也欠缺完整性。新时期,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教育评价方向更应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方面。通过展开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一体化工作,能够使不同的教育环节衔接紧密,同时达到充分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 “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内涵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展开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育工作,更需强调对“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模式内涵的控制。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学科授课过程当中,教育环节和教育评价环节经常处于脱节的状态,教师无法衡量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表现,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这也导致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模式则强调从评价环节获知学生的表现,从而方便教师调整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借助“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模式,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公平客观地衡量自身的学习表现,改进个人的学习方法,从而全方位提高个人的学习水平。

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的价值

(一)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当中引入“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模式,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传输相关知识内容,而“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模式则可通过整合不同的教育环节,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方便教师以学生为本展开授课工作,所以“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应用目标和新课程教学目标一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能够展开多样化教学环节,基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来展开授课工作,从而充分满足新课标的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过程中,教师就可通过研究新课标中的指导性内容,分析“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应用方式,从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感受该故事背后人文主题。在布置教育任务时,教师也可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衡量学生对卖火柴小女孩人物内心变化的掌握度和描述水平,以此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达到新课程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

(二)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当中引入“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模式,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当前,新课程改革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展开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全个人的人格。通过展开“教—学—评”一体化教育工作,更能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教师也可在该过程中获知学生的成长规律,从而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奠定先决条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完成知识的深度探究过程,在教师的评价下不断成长和进步。通过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教师也能够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落实新课标的教育要求。比如,在教学《精卫填海》这篇文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方案,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精卫明知道大海不可能被填平的,还是不停地展开行动,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当代人们学习的。借助该篇文章能够教育学生面对困难,迎难而上,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来改变生活对抗命运。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展开交流和沟通,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也可就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掌握程度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可以真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

三、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育中的不足

当前,小学语文学科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模式时仍旧存在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细致化分析和针对性调整,更能提升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水平,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首先,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还存在应试教育思维,认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才是教育的目标。所以在进行教育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很难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其次,有的教师在进行教育评价时,没有完善教育评价体系,设置相对应的评价任务,以至于教育评价环节在教育过程中相对缺失。教师也很难以教育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后,有的教师会布置习题任务,让学生巩固生字生词,并根据学生的答题率对学生展开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十分片面,并不能合理衡量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上的交流沟通情况、在学习中的态度。而且对基础知识掌握能力不强的学生而言,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应在教育评价环节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育模式,以有效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工作,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四、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聚焦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应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各环节。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充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方案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内容,并分析教材中相关知识的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情况,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并完成针对性的教学和教育评价工作。比如,在教学《观潮》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厘清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向,还需做好课前的充足准备工作。教师要从语文学科的知识要素、学习任务群这两个角度来认真分析教育过程当中的具体方向。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推进学习任务群教育模式来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方案。这篇文章需要让学生在边读边想象的过程当中充分感受自然之美,借此也可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可以设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让学生自主研究该文学作品当中的语言文字,感受其思想境界,并在课堂中充分表达个人的观点。在具体的教育目标设定方面,教师还可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对目标进行细化:第一,让学生解读文本中的景物描写片段,感受钱塘江的壮丽景象,继而将情感延伸至祖国大好河山和壮丽美景上来,使学生产生爱国之情。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作者的观察方法,尝试在实际生活中引用作者的观察方式去观察其他事物。同时让学生组织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准确地将自己的见闻表达出来,以此发展自身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通过明确教学的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高效地开展“教—学—评”一体化工作,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目的。最后,教师还可在学生的交流沟通环节进行有效的教育评价,让教育评价环节可以和学生的学习环节充分结合,以此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也让学生获知自身在学习中的不足,并不断加以改进。

(二)完善教育评价体系,设置综合性的评价任务

教育评价体系是进行教育评价的依据,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教育评价体系,明确教育评价体系中的相关标准,再根据教育评价体系来布置综合性的评价任务,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工作中的教育评价环节十分重要,直接关乎教师进行教育改革的水准。教师在进行教育评价工作时,需要根据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衡量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技能应用情况、交流沟通情况。教师在布置教育评价任务时,还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出可以真正测试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任务。相关任务需具备一定的难度,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但任务的难度又不能过高,否则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综合情况,才能够布置综合性的评价任务。再者,相关评价任务也需具备实践性,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参与相关活动过后,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进行教育评价,以此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方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在教学《伯牙鼓琴》一文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研究项目,让学生分析《伯牙鼓琴》中的音乐元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设计一份小型的音乐作品。该教育评价任务既考查了学生对该篇文本的理解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该评价任务,因而该评价环节还能考查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设置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再以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布置合适的评价任务,展开针对性的评价过程,提高评价的精准性。通过充分发挥“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模式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同时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创造性发展的目的。

(三)丰富教学情境,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发展

设置丰富的教学情境,也能够顺利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发展。丰富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可以在相关情境当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能够跟随教师的步伐,完成对语文学科知识的深度探究过程。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在相关情境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从而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育评价环节整合在一起,提高教育水准。比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一文时,教师可以创设“打卡春节习俗”的系列教学情境,并设置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来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第一,让学生参与到走进“北京的春节”该情境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恭喜》,再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元日》。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聊一聊自己知道的和春节相关的诗句,当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在完成任务方面有所成就时,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和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正文中的内容,增强对北京春节的认知。第二,设置“春节习俗记录单”任务。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和春节习俗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加以描述。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多媒体情境中完成对文本内容的分段朗读过程,进一步厘清文章的脉络,详细探究文章中的写作方法。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填写“春节习俗记录单”,从而加深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第三,设置“我家乡的春节习俗”任务单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聊一聊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语言表达情况、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这种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的“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更能达到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相关情境任务当中衡量学生的表现,有效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工作,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当中发展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四)进行实时评价,以评价调整教学模式

实时的教育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汇总个人的学习成果,同时教师也能够总结教育成果,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大多为结果性的评价,而在“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模式中,教师需要通过展开过程性的评价,在设置相关教学活动时,同步完成评价标准的设计工作,并通过实时性的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反思意识。教师也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模式,从而让教育环节、学生的学习环节和教育评价环节真正衔接起来,能够达到各个教育环节相互促进的目的。实施评价元素的融入可以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从而把握好教学的方向,达到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在进行实时评价时,教师也可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评价,来提高评价的精准性。实时评价元素的融入也强调对评价时机的控制,教师在评价时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肯定,学生在学习方面也能够更具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比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教师要明确以下教学目标:第一,让学生了解该课程中的生字生词,提升文化水平;第二,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第三,让学生分析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端正个人的学习态度。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育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表现,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工作。首先,让学生课前预习该课内容,观看教师发布的微课,了解课文重点。教师可以在微课中提出以下问题:“圆明园为什么被毁灭?”在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交流沟通,回答该预习问题。在评价时,教师要进行实时性的评价,衡量学生的预习情况、语言表达情况、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掌握情况。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梳理文章的脉络,分析该历史时段的背景,进一步总结该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实时评价时,教师要衡量学生的小组合作状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评价,使学生具备反思意识。最后,教师可以布置思维发散任务,让学生写一篇“如何避免圆明园被毁灭”的文章,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对学生的作业成果进行评价时,教师要用具体的语言,以肯定和指出不足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展开针对性的评价工作,提升“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

五、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积极展开“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工作,有助于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同时教师也能在该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当前,在教育过程中存在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在进行教育引导时未能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过程性的教育评价等问题。教师应更新调整教学方向,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展开教学工作。教师也要完善教育评价体系,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来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晴晴.核心素养下“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智趣课堂的构建研究[J].小学生(上旬刊),2024(7):7-9.

[2]赖丹红.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究[J].名师在线,2024(8):70-72.

[3]顾奕宏.依托“教—学—评”一体化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以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为例[J].新教育,2024(S1):168-169.

[4]戴丹梅.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方法——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4(1):115-117.

[5]杨倩雯.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J].中小学班主任,2023(12):59-61.

[6]丁元慧.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路径[J].天津教育,2023(15):174-176.

作者简介:周华(1981~),女,汉族,福建建瓯人,福建省政和县石屯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