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时代背景下,高中主题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十分迫切,需要相关方面做出积极的转变和应对。学习任务群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培养学生主题作文写作的关键,教师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并尽快付诸实践。基于此,文章以灵动睿智为教育理念引领,针对学习任务下的高中主题作文教学展开探究。
关键词:灵动睿智;学习任务群;高中;主题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4-0038-04
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语文学习任务群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写作是高中语文课程不可或缺的内容,更是锻炼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途径。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任务群为中心,深入探究高中主题作文教学方式方法,力求营造良好的语文写作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使得学生作文书写呈现灵动睿智的样态。
一、 核心概念界定
(一)灵动睿智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学生撰写的主题作文需要选材典型、立意深刻和谋篇布局新颖,在写作语言组织上做到“平中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和朴字见色”。通过将主题文化与中华优秀文化相互融合和渗透,从而创作出主题深刻,能够带给读者审美感受的作文,呈现写作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二)学习任务群
在新课标背景下,学习任务群成为当前教师的教学重任,尤其针对高中语文课程。学习任务群立足于高中语文作文课堂,其本质上指以学习任务作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语文学习情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 学习任务群下的高中主题作文教学探析的必要性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趋势
新课程明确指出“应以高中语文学科规律作为出发点,以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核心力量,精心设计语文学习学习群”。对此,教师应深刻认识到高中主题作文教学所需做出正面转变的紧迫性。这也就表明,教师需要顺应时代教育的改革发展趋势,积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致力于将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优势全部发挥出来,进而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作文写作中,从整体上提升高中写作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二)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求
在高中语文课堂构建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标。作文写作,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板块,在传承中华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教学价值。因此,教师应秉承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为育人驱动力,加快推进学习任务群的高中主题作文教学进程,为学生的语文作文学习提供无限的可能性和挑战性。
三、 学习任务群下的高中主题作文教学探析的策略
(一)整本书共读与研讨
1. 整本书共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针对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主题作业教学实践,整本书的共读与研讨作为重要手段之一,发挥着不容小觑的教育价值。对此,依据高中语文作业主题的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通过图书馆、书店等各种渠道选择相关符合主题的书籍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规定学生每日阅读书籍的页数和每周阅读的页数,构建不同主题文化的“书目阅读共同体”。此外,在学生经过深入的主题阅读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立足共读和研讨,寻找阅读的重点所在。并能够以阅读重点作为研究核心,找出相关联的研究文献资料,在小组合作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主题作文的撰写。同时,教师可以设置成果展示环节,邀请各小组派出一名成员作为代表进行汇报演示与分享。由各小组成员自我评价、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再到教师的综合点评,提供必要的修改指导和建议。
2. 整本书共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
以《初心——红色书信品读》整本书阅读为例,进行学习任务群下的高中主题作文教学的实践分析。
(1)建小组,以诵读引发共鸣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组建阅读小组,要求各小组成员选择最喜欢的饱含炽热情感的红色书信全篇或书信片段进行品读。之后,教师可以以革命文化作为整本书阅读主题,设计开展班级书信诵读会、课本剧表演等语文活动,激发更多学生主动参与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高中语文作文中,好的作文讲究真、新、好和美,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即引导学生欣赏《见字如面》《中国情书》等与主题相关的佳作,指导学生模仿任志宏、鲍国安等人的朗读视频资料,在模仿中表现出家国情怀,在诵读中感叹红色文化底蕴。通过这一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小组共读整本书,提高学生主题作文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2)理素材,以积累促进写作
在《初心——红色书信品读》整本书阅读中,所涉及的阅读主题众多(表1)。教师可以依托学习任务群,让各小组选择任一专题并梳理相关素材,为后续的微写作服务奠定基础。
同时,教师可以为其布置学习任务,即要求各小组二次编写目录,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创编个性化的目录。旨在让学生在梳理阅读素材的基础上,更加明确阅读的注意,从而为写作提供睿智深刻的理性支撑,促进学生更深入地进行整本书阅读。
(3)微写作,以多写提升技能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主题作文教学,若切入口太大,学生很难写深。为此,教师可以布置学习任务,即写微作文,让学生以随堂或课后的形式进行写作训练。具体而言,针对微作文的学习任务,随堂写作字数要求200字以内,课后完成要求200字以上。写作形式灵活,根据整本书阅读主题目标,涉及记叙文、议论文等多种写作题材。针对评价指导教学,其中随堂写作可以立即检阅并给予指导评价,而课后写作则是在下节课上进行检阅与指导评价。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其成效明显,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1.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媒介搭建语文作文的学习平台,细化高中主题作文的教学任务,以形成跨媒介的高中语文作文学习任务群。针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高中主题作文教学,不仅涵盖教师指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创作等教学环节,还涵盖作文评价与修正等环节。具体而言,以革命文化主题作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跨媒体平台,引入各种革命文化主题写作App,也可以选择革命文化主题电影、革命文化主题纪录片或革命文化主题的慕课,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引领,让学生能够融入其中感受主题蕴含的文学底蕴。或者诵读革命文化主题的诗歌、小说、散文等片段,要求学生上传音频至班级平台,组织在线朗诵比赛。拥有这些写作素养的积累,教师则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总结主题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写的内容充满灵动和睿智,并将学生的作文发表在班级微信公众号,以供学生之间相互鉴赏和学习。
2.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
(1)借助纪录片播放,引导学生写出感人文章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针对主题作文教学实践,学生需要饱含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为此,教师在借助纪录片进行跨媒介学习群的主题写作教学中,可以依据真实学情,引导学生观看纪录片。比如,播放革命志士蓝蒂裕写给自己儿子的《示儿》的经典片段后,教师可以提问:“假设你是蓝蒂裕,面对当时的白色恐怖,会无所畏惧吗?”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深思。在学生陷入思考之时,教师可以继续出示革命烈士陈觉写给妻子兼革命战友赵云霄的书信《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让学生自主阅读。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热情的驱动下有感而发地去创作。
(2)善于用慕课资源,促进主题作文讲深道理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立足高中主题作文教学,慕课是形成跨媒介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教师需要结合每次主题作文教学的不同,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对应的在线开放课程,夯实学生对不同主题文化理论来源的理解与认知,进而为学生的主题作文写作提供充分的保障。同时,教师还要在日常教学中,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一些慕课,以期对不同主题精神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在理解主题文化精神上得到有效的升华和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录制相关主题精神的慕客资源,并联系现实进行优化,上传至相关网站引导全班学生评选优秀作品。旨在让学生写出优秀的主题作文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跨媒介学习任务群的优势,以及让学生明确自己在主题作文写作中所欠缺的基础上,发挥创造力,写出灵活且睿智的文字。
(3)巧借电影的呈现,指导学生写作情理兼容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播放电影是形成跨媒介学习任务群的重要举措,也是引领学生深入领悟主题写作的关键所在,还是促进高中语文主题作文教学的关键途径之一。比如,教师可以播放电影《黄大年》,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榜样身上的爱国奉献精神,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激情。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阅读《青岛日报》刊发的《大地之子黄大年》报告文学片段。这时,教师可以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各小组针对“关于黄大年拆机库的片段,是电影剧本好,还是报告文学好”的问题展开探究与分析。依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项写作训练,让学生在阅读比较和鉴别中明确自己的写作观点,在学习任务群的驱动下提升自身的语文写作能力和技巧,进而将陶行知所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真正践行于高中语文作文课堂中。
(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1.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针对高中主题作文教学,教师可以依托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进行实践。为此,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写作需求,相应的提供能够体现主题文化的思辨性素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深刻领会。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讲授思辨类作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组织学生观看不同主题的辩论赛,加深学生对不同主题文化的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辩论会,让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体会辩论的特点,以思辨之趣带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写作逻辑,分小组相互交流写作心得,以增强学生的写作逻辑性和创作思维意识,助力学生写出更多优秀作文。
2.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
(1)多读富有思辨性的文章和时政材料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6AgG8Qugs2LEseOdWxMLNIbNn4+cbI6uZSR9Ix8TVzg=,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例如,《拿来主义》是一篇涵盖多种论证手法、写作思路严谨的思辨性范文。教师想要以此推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主题作文教学,可以从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多角度引导学生学习与积累写作的论证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学习。此外,高中语文教材中类似的文章还包括荀子的《劝学》、苏洵的《六国论》和李斯的《谏逐客书》等,都对学生主题作文学习走向灵活与睿智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写作思路,从而让学生熟悉并梳理写作思路,并形成逐层深入的论辩思路和观点。
(2)问题任务设置,引导学生思维深入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以“思辨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设置,引导学生深入思辨写出精彩的文章。以主题作文“科学家精神”为例,经对所给材料的分析与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科学家精神是什么?这则材料中凸显的科学家的精神是什么”,将学生的思辨阅读引向深处。之后,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对敢为人先的科学家,你还知道哪些”的问题。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与敢于质疑相对的是什么?与敢为人先相对的是什么”的问题,旨在将任务的设置层层递进,推进思辨的深入,全面促进高中主题作文的教学实践。
(3)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实现写作升华
基于前期的阅读储备和问题探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学会表达,实现由表达指向写作的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辩论会,比如以“学习和了解党的历史,苦难与辉煌哪个更能补充高中生的红色营养?”作为辩题,让学生分成两组对“苦难和辉煌”进行对立辨析。针对“苦难”一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党的历史上的相关材料,包括长征途中遭遇的困境、改革开放面临的困境等,思考苦难向高中生提供的红色营养。针对“辉煌”一方,学生可以搜集我国历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包括新中国的成立、“两弹一星”等,思考辉煌向高中生提供的红色营养。最后,等双方辩论结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论辩激发思辨,让学生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注意观点的转化,即保持思维的弹性和韧性,从而形成完整的写作思路,创作出逻辑严谨、论证合理的文章。
四、 结论
综上所述,以灵动、睿智为载体开展学习任务群下的高中主题作文教学,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更多以学习任务群为主导的高中主题作文教学方式,注重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整体写作感知,以“跨媒介阅读和交流”促进写作,以“思辨性阅读和表达”提升写作,助力学生创作出更多优质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冯晓丽.学习任务群指向下的高中作文生活化指导[J].作文,2023(Z4):111-112.
[2]朱凤爱.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3(23):9-11.
[3]胡庆燕.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调查研究[D].长春:吉林外国语大学,2023.
[4]陈红玲.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写作教学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23.
[5]王雪琳.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策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21.
[6]周典钰.谈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以《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教学为例[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5):127-129.
[7]王慧.“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写作教学路径探究[J].语文教学之友,2023,42(12):32-34.
基金项目:文章系苏州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灵动 睿智:学习任务群对高中红色文化主题作文的作用与研究”(立项编号:Sjh【005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邢丽冰(1982~),女,汉族,河南太康人,江苏省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