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导培育方针的详细化、具体化体现,也是素质教育独特人才培育功效彰显的载体。因此,文章阐述了普通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论述了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导与学习价值,并从阅读任务设计、导读静思锻炼、读写活动衔接、课后拓展延伸几个方面,探究了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导与学习实践措施,以促进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导与学习的实践。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红楼梦;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4-0026-04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成为高中生学习语文的核心要求,整本书阅读是达成这一核心要求的新途径。相较于传统单篇为主的教材解读形式,整本书阅读可以突破碎片化阅读瓶颈,引导学生借助一本书触类旁通、深研深悟,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以《红楼梦》为例,探究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
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第二部分“学科核心素养”可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涵盖“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几个方面。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是指高中生主动积累、梳理、整合祖国语言文字,并发展个体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是指高中生在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发展直接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并进一步提升高阶思维品质,如批判性思维品质、独创性思维品质等;“文化传承与理解”主要指高中生在语文学习期间可以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审美鉴赏与创造”主要指高中生在语文审美体验与评价过程中生成健康审美意识,并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手段。
二、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导与学习价值
(一)培养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具有整体性、连贯性。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通过恰当设计阅读任务与阅读指导活动,改善高中生语言文字应用习惯,发展高中生思辨性、逻辑性、独创性等高阶思维品质,促使高中生全面感受传统文化,增强高中生关于本民族文化的自我效能感。同时,学习《红楼梦》整本书,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审美体验,系统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增强教师专业教学能力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导活动对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素养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熟读《红楼梦》,拓展阅读广度、延伸阅读深度,而且需要基于原著阅读与文献分析全面把握《红楼梦》文本语言、情感、结构的内在联系。长此以往,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整本书阅读设计能力、专业阅读指导能力将有效增强。
三、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导与学习实践措施
(一)基于语言素养的阅读任务设计
语言素养是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基础,与学生思维素养、审美素养、文化素养的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应以良好的语言表达为核心,向高中生布置整本书阅读任务。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和中华语言艺术的宝库,《红楼梦》包罗了乡土俚语与官场唱和、日常白话与文言书面语、口语散文与诗词歌赋。为了让学生了解《红楼梦》各种语言情境下的表达并将丰富语言材料转化为个人言语经验,教师可以从小说个性化人物语言与细节描写、小说艺术底蕴两个方面,进行任务设计。
一方面,《红楼梦》个性化人物语言与细节描写任务布置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对人物性格多样性、复杂性的理解。《红楼梦》前五回是整本书总纲,利用虚幻与现实交互的方式暗示了小说主要人物的结局,出场人物众多,人物性格各异。因此,可设定具体任务为:自主阅读2019年版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收录的《红楼梦》全书,阅读第一回到第五回,沿着《红楼梦》两条主线,绘制人物关系图初步梳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金陵十二钗关系和其他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发现整本书阅读研究兴趣点;根据阅读兴趣,分组成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共同体,结合细节描写赏析小说关于金陵十二钗性格的描写语言;阅读第七十九回到第一百二十回,结合宝黛爱情悲剧,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另一方面,《红楼梦》小说艺术底蕴任务布置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小说主题、情节与人物形象特征、环境文化的认识。作为古典章回体小说,《红楼梦》情节构造具有网状特点,为避免高中生阅读前后出现记忆模糊、认知浅显问题,可设定具体任务为:结合《红楼梦》章回体结构,从主题阐述、主要人物、环境描写、情节设计、文化内涵等方面,设置专一课题,开展研究性讨论,在讨论中交流《红楼梦》艺术特色,发展语言建构能力;结合读写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第六回到第十八回,圈画批注,紧扣高潮情节,了解贾府繁荣景象下的危机;合作阅读第十九回到第五十四回,品味、赏析喜欢人物的诗词,积累诗词佳句;阅读第五十五回到第七十八回,寻找整本书中关于主要人物乃至其所在家庭命运的伏笔(含箴言);联系个人生活经验,品味小说日常生活描写内涵,感受小说的艺术价值;撰写人物札记与读书心得、研究性小论文。
(二)基于思维素养的导读静思锻炼
通读整本书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导读环节是高中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关键环节。传统整本书阅读多沿用“展示片段→介绍作者→分析人物形象→总结主题→介绍成就”的模式,由教师全面分析整本书,学生多处于被动状态,无法激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热情,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整本书人物情节。因此,教师应注重导读阶段学生主体的参与度。在发布阅读任务后、阅读教学实践前,教师可利用1个课时,进行《红楼梦》整本书的基本情况的讲解,并在整本书框架下,组织学生担任助理进行信息补充。同时,教师可以借鉴回目阅读手段,展示由中心图形与若干分支构成的思维可视化表征图,或者要求学生根据阅读经验,自行绘制以小说主要人物为中心的关系图、以主要情节为中心事件的发展图(导火线、经过、结果、后续相关情节、涉及人物)等。如借鉴《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片段描写的荣国府典型环境与重要人物,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图,从“环境”“人物”两个分支进行联系,“环境”分支包括建筑(四通八达,壮丽轩昂)、管理(尊卑有序,礼仪严谨)、人际(错综复杂,矛盾冲突)几个方面;“人物”分支包括林黛玉(容貌美丽,小心谨慎)、贾宝玉(容貌俊美,性格乖张)、王熙凤(聪明伶俐,八面玲珑)、贾母(和善慈爱,雍容华贵)等。借助思维可视化表征图,厘清《红楼梦》复杂人物关系,在帮助高中生突破整本书阅读难点的同时,引导高中生主动结合《红楼梦》叙事进程与情节发展思考贾府的人物辈分关系,为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的提升提供依据。
在思维导图展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寻找并用个性化语言列举《红楼梦》中带有传奇色彩的章节,在促进学生初步思考章回体小说特点的同时激发学生高阶思维发散意识。如: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块外表平平无奇的巨大石头,这块石头经常会独自感叹,原来它是女娲补天时遗留一座荒山青埂峰下的石头。某天,石头旁边出现了两位神仙,被石头听到他们讨论的人世间的故事,石头央求神仙带它去人间。过了几世,石头见证了人世间的故事,又来到青埂峰下,现在它上面写满了故事,那这上面是什么故事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石头上的故事”。借助神话色彩,调动学生阅读热情,引发学生想象思维、独创思维。
(三)基于审美素养的读写衔接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高中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教师可以设置读写衔接内容。以“红楼”人物鉴赏为例,《红楼梦》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并未遵循单一、和谐、工整原则,而是立足多面性、独特性、复杂性理念,进行了个性化描写。根据《红楼梦》人物形象刻画特点,教师可以设置鉴赏与写作结合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并借鉴小说写作手法描写自己身边的人物,提高学生个性化审美能力。比如,以“林黛玉、薛宝钗比较论”为主题,要求学生投票选出自己更欣赏或更感兴趣的人物,并尝试从《红楼梦》描写语句或词语中阐述理由,为学生进行人物鉴赏提供充足空间。根据投票结果,展开辩论赛,组织学生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人物的差异,包括出身差异、生长环境差异、外貌差异、性格差异、对贾宝玉的感情差异等。在人物描写对比中,加深学生对《红楼梦》主旨的理解,促使学生由浅层阅读进入深层阅读。
在人物鉴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个人对《红楼梦》主要人物的理解完成写作。假如你是林黛玉(或薛宝钗),看到《红楼梦》续书中关于自身的描写,请写一篇小论文,阐明续写情节合理的地方和不合理之处,阐述理由,并重新续写自己的结局。随后,评选几篇优秀小论文,收录到班级小论坛,整合成一份林黛玉(或薛宝钗)人物档案袋。再如,比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红楼梦》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描写了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是许多种花草,不仅是绛珠仙草,而且是芙蓉花、菊花、桃花社社长,并以白海棠自喻,还是潇湘妃子(水仙花),你可以利用比兴手法描写你身边的人吗?如果要你把班级同学比喻成一种花,你会用什么花来形容,请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理由。借助基于《红楼梦》主要人物描写语言阅读与写作(含续写、改写等)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高中生语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提升提供依据。
(四)基于文化素养的课后拓展
由《红楼梦》伴生的红楼文化是语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培养的重要元素。在语文教学实践时,教师可以立足《红楼梦》散文化白话小说特点,利用课后时间,带领学生发掘和整理小说内夹杂的诗、词、曲、赋文体。随后,在古典文化知识框架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判词解密”“楹联对仗”“诗词赏析”“节日探幽”“琴棋书画”“饮食流变”几个类别的划分。
“判词解密”主要是借鉴《红楼梦》第五回曹雪芹利用11幅画结合11首判词,高度概括“金陵十二钗”的人生际遇。以金陵十二钗正侧第三幅图贾探春判词图画为例,判词图画为不仅有两人放风筝的场景,而且描绘了苍茫大海中一只大船以及船上哭泣的女子。附注文字为“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面对探春的判词,教师可要求学生独自或合作寻找资料,结合图画、整本书内容(如第二十二回元宵节灯谜探春所做风筝灯谜,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宴掣花签”的探春杏花签,第七十回潇湘馆放风筝)等,完成判词解读。
“楹联对仗”部分是立足《红楼梦》内经典对联,师生合作寻找对联,并结合上下文解读含义,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对联文化的理解。比如,智通寺门联“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对联语浅意深,在《红楼梦》第二回出现,上文是智通寺环境描写,下文是贾雨村所思所想,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贪得无厌者“身后已有余财还不罢休,直到碰得头破血流才肯回头”,不仅是对贾雨村未来仕途的严重警告,而且暗示了宁荣二府未来衰败之境,也预兆了主要人物贾宝玉的凄凉暮年图景。
在“诗词赏析”部分,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依托语文古诗词学习经验,分析《红楼梦》中的诗词。比如,《葬花吟》是红楼梦一书中艺术魅力突出的诗篇,写在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诗篇写作背景着手分析诗篇情感基调,随后要求学生分段解析,最后总结诗篇整体意境。
在“节日探幽”部分,教师可在班级群内分享“《红楼梦》关于五大传统节日的描述”,要求学生以节日为主题,展开探究,包括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春节与除夕等,促进学生对全书丰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了解。
在“琴棋书画”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红楼梦》中关于古代有才之人所钟爱文艺活动的描写,讨论古代文艺基本常识,并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后文艺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艺知识的了解热情,为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在“饮食流变”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饮食鉴赏会。在饮食鉴赏会中,学生需要围绕《红楼梦》的186道美食,分析菜肴、主食、小食、汤类、饮品、茶饮等的特点。比如,《红楼梦》第八回出现的“糟鹅掌鸭信”以及第四十九回出现的“茶泡饭”等。随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比《红楼梦》饮食和现代食物,细数美食的变化,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认知。
四、 结论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涉及了语言、思维、文化、审美几个方面,其是一个整体,互为载体,相互依存。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语言的交际功能与思维延伸功能,设计阅读任务。根据高中生高阶思维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需求,设计导读静思环节。在整本书阅读与写作衔接中,发展学生鉴赏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课后,教师可设置“判词解密”“楹联对仗”“诗词赏析”“节日探幽”“琴棋书画”“饮食流变”几个部分,系统提升学生对《红楼梦》中蕴含中华文化的认识,激发高中生主动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为高中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媛.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项目化学习样态与路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6):19-22.
[2]周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研究——评《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J].语文建设,2023(23):81.
[3]陈维昭.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学理依据[J].红楼梦学刊,2024(1):97-118.
[4]詹丹.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教学的整体性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07-114.
[5]金丹妮,韦冬余.轨迹记忆法在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策略——以《红楼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14):62-64.
[6]余党绪.抓好五环节教好整本书——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2021(10):18-24.
[7]谷民发.学习本位下整本书阅读体系建构的架构逻辑、内容体系与实施取向[J].语文建设,2024(6):40-44.
[8]张伟.整本书阅读中“专题探究”的教学取向与难点突破[J].中学语文教学,2024(2):26-32.
作者简介:林月桃(1982~),女,汉族,福建泉州人,安溪县参内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