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2024-12-17 00:00:00俞培静
考试周刊 2024年44期

摘 要:“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是新课改背景下音乐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要想充分发挥音乐课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就应统筹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发挥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因此,为了促进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的高效实施,文章分析了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并从创设主题情境、教学目标融合、知识整合建构、跨学科实践实施以及多元评价模式构建几个方面,探究了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的策略,以推动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促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落地。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4-0005-04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突出课程综合”,认为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以艺术学科为主体,重视艺术课程之间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进而发挥协同育人功能。而跨学科教学能够促进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知识、概念、方法、技能的有机结合,促进不同学科的交流合作,在展开综合性学习上具有显著优势。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特征探究跨学科教学的有效策略,以多层次、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部分教师对小学音乐的认知依旧停留在“放松”“娱乐”层面,机械地将“知识与技能获取”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画等号,主要应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方法开展音乐教学,且教学内容机械地局限在音乐课程本身,致使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中体验感不强、动力欠缺,音乐课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一、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的方向

(一)与艺术教育融合

跨学科教学强调艺术与其他艺术的融合,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构建音乐与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教育的融合,聚焦学生审美修养、文化素养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比如,在美术教育层面,美术能够运用色彩、构图等传达美,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让美术作品更加灵动、让音乐艺术更加直观具体,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在表演艺术层面,表演是一种融合了舞台布景、服装道具、舞蹈动作、音乐配乐等多种要素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与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密切联系,是开展音乐跨学科教学的重要载体。

(二)与生活教育融合

音乐与生活有密切的关联,音乐来源于生活,是人们思想、情感、追求等的表现。因此,教师可以促进音乐教学与劳动教育、生态教育、社会教育等相关联,帮助学生构建音乐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如,人际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组建学习小组,使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课程学习,因此教师可以促进音乐教育与社会教育融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品质。再如,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而很多音乐作品都来自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教育与劳动教育结合发展学生劳动素养,加深学生对音乐内涵与价值的理解,帮助学生运用音乐表达思想与情感的意识。

(三)与文化教育融合

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语言文化教育等有密切联系,教师要通过音乐教学的文化教育融合丰富音乐教学内涵,彰显音乐教育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价值。在传统文化教育融合方面,教师要挖掘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带领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在语言文化教育融合方面,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语言文化教育融入歌曲赏析、演唱、创编等音乐活动中,带领学生感知语言美,增进学生对音乐作品魅力与J7WIVt/M1OU6vMjZgqOefgMoMXtR3YqugOEHHz+26uw=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二、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提炼跨学科学习主题,创设综合性情境

跨学科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在主题引领下促进不同学科知识、技能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进而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文化体验、情感体验等。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提炼学习主题,并综合应用音视频播放、故事讲述、情境表演、交流探讨等活动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全面激活学生的知识、思维、情感与学习动能,为跨学科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的氛围基础。

自古以来,以“江南”和“江南水乡”为主题的作品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生动展现了“江南”的水乡风物。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忆江南》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忆江南》谱写而成,歌曲优美、节奏规整,旋律以级进为主,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需要学生在歌唱学习中准确把握歌曲情绪,并情绪饱满、优美连贯地进行歌曲合唱,以深刻体会江南之美以及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之情。在开展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江南”为主题,通过语文、美术、音乐学科的融合创设趣味生动的综合性情境,为音乐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的氛围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有关江南的绘画作品,带领学生欣赏《富春山居图》《江南水乡》《故乡的回忆——双桥》《双燕》等艺术作品,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激活学生课程学习动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忆江南》朗诵与赏析活动,使学生在古诗情境中体会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体会白居易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赏析歌曲,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通过跨学科综合情境创设丰富音乐教学的内涵。

(二)聚焦核心素养培养,促进教学目标融合

课程改革的深入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需要教师要通过音乐跨学科教学目标设计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以充分发挥音乐课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应围绕主题,根据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在熟悉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创设综合性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获取终身成长与全面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守株待兔的老农夫》的歌唱教学为例,其是一首根据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创作的歌曲,歌曲为五声羽调式,一段结构,需要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掌握倚音、顿音、波音等相关知识,并在歌曲演唱中深刻体会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的教育意义,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整合语文教学目标和音乐教学目标,发挥多学科协同育人价值。具体来说,语文和音乐学科均围绕“审美”“文化”对课程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以“审美感知与创造”“文化理解与自信”素养的培养为中心向外拓展,以逐步构建多元教学目标。在审美维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守株待兔的老农夫》蕴含的语言美和韵律美,通过语言分析和节奏感知体会其中的艺术形象、风格意蕴、情感表达,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在文化维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情境中学习音乐,深化学生对《守株待兔的老农夫》人文内涵的感悟与领会,激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语言运用和艺术表现维度,教师要通过歌唱教学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经验,使学生能够通过语言表达展开艺术实践,增强学生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展现艺术美感的实践能力;在创造和创意实践维度,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应用语文和美术学科知识展开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三)整合学科共同点,促进知识整合建构

跨学科教学强调多学科学习知识、概念、经验等的整合,引导学生在认知建构中形成新的理解与应用。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科共同点,在主题引领下促进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并利用思维导图、框架结构图等联结知识点,使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逐步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为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

以人教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依马呀吉松》为例,其是西藏巴塘地区较为流行的堆谐曲,歌曲采用了典型的民歌创作方法,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需要学生应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并了解西藏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同时进行简单藏族踢踏舞舞步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激活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报国热忱。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西藏”促进地理、历史、文化知识的统筹,通过学科关联渗透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地理学科融合为学生呈现西藏地区的风土人情,并根据西藏地区的地域特点介绍其艺术创造特点,带领学生认识藏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是怎样创造了系列具有西藏特色的艺术作品。借助多学科知识加深学生对藏族文化的认识,引导学生构建音乐创作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学习的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与舞蹈跨学科教学提升《依马呀吉松》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微课资源应用学习简单的藏族踢踏舞舞步,使学生能够以“藏族民歌”为中心,围绕堆谐曲、踢踏舞逐步构建系统化和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并让学生在歌唱与舞蹈实践中体会肢体语言和音乐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升跨学科教学的趣味性。

(四)组建学习小组,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

小组学习是音乐跨学科教学的重要形式,其能够突出学生课程学习的主体性,推动音乐跨学科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转变。因此,教师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建跨学科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围绕项目任务展开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切实在综合性、创造性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完成知识技能的深度理解,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音乐剧《东郭先生与狼》的跨学教学为例,《东郭先生与狼》是由陈小奇作词、朱德荣作曲的一首叙事歌曲,其内容源于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音乐剧能够综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表演、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内在联系,以项目形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音乐剧表演实践,促进讲授法、演示法、情境法、体验法等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以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进行认知建构,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在音乐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项目活动“音乐剧表演——《东郭先生与狼》”,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设计启发性问题、挑战性任务,使学生在任务驱动引领下进行舞台布设、乐器演奏、角色表演、歌曲学唱、舞蹈表演,切实使学生在问题和任务链条的驱动下建立学科关联。基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组内成员个体差异进行任务配置,关注学生在跨学科实践中的优势潜能与兴趣偏好,支持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开展深度学习,深刻体验音乐剧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使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突破自身“最近发展区”,保障音乐教学的成效。例如,对美术兴趣相对浓厚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配置“道具准备”任务,使学生在深入理解角色、体会声音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绘画准备狼和毛驴的头饰,并根据表演需要进行打击乐选择,使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感知音乐学习的乐趣,不断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的信心与动能。再如,针对具有较强表现欲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配置角色表演任务,使学生在认真鉴赏音乐、深入阅读故事的基础上生成对东郭先生和狼等角色的个性化理解,激励学生在角色演绎的同时渗透个人情感与感悟,有效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五)聚焦跨学科学习过程,构建多元化评价模式

评价是跨学科教学的“指挥棒”。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加强“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在核心素养引导下设计评价指标、评价任务,以学习任务的形式将评价融入学生跨学科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对学生知识、情感、态度、方法等过程表现和跨学科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估,循序渐进地构建素养导向、主体多元、内容丰富、注重过程的评价模式。

以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阳光体育之歌》为例,其是教育部推行的阳光体育活动相关的歌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阳光体育的相关知识,倡导学生走进阳光、走进自然、走进操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促进音乐、体育融合教学,并在评价支持下对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以充分发挥音乐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游戏的作用。第一,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音乐和体育学科中的具体情况,立足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差异化评价指标,以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歌唱水平、运动表现等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评价活动的融入提供标准参照;第二,教师应将教学评价嵌入跨学科学习任务,设计“你唱歌,我运动”跨学科活动,为学生布置“用欢乐,充满朝气的声音演唱歌曲《阳光体育之歌》”“随着《阳光体育之歌》节奏和旋律律动身体、开展锻炼”等学习任务,使学生基于学习任务、参照评价指标,借助自评、互评、师评等模式,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方法等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切实将评价渗透到学习过程中;第三,教师要关注学生潜能,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具体学情,选择适宜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使学生在自我反思与借鉴学习中对自身在《阳光体育之歌》学习中的表现形成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通过鼓励式、激励式评价应用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与体育锻炼信心,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自觉践行“每天锻炼一小时”。

三、 结论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教学逐渐成为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了充分发挥音乐课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教师要明确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促进学科知识整合,根据学科之间、课程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音乐、科学、数学、语文、美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使学生在开放多元的学习情境中展开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在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融合等艺术学习活动中,发展艺术素养、文化修养、创造能力等,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鑫颖.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21):159-161.

[2]苏斐.信息技术赋能小学音乐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探究——以“玩:音有高有低”为例[J].教育传播与技术,2023(3):70-73.

[3]张浩程.以生为本,跨度有方——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4(9):45-47.

[4]牛增荣.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研究——以主题式跨学教学设计《梅赋》为例[J].教育,2024(8):85-87.

[5]白雪.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J].琴童,2023(7):99-101.

作者简介:俞培静(1979~),女,汉族,福建福州人,南平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