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菜单·自我导航”:职业技能课程考核评价的创新理念与实施框架

2024-12-16 00:00:00钱琴梅
职业 2024年22期

■摘 要:在现代职业教育实践中,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往往难以适应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鉴于此,本研究选取职业教育中的电子技能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并实施一种新型的考核评价模式——“分层菜单·自我导航”。该模式以学生为本,通过设计多级难度的考核项目,赋予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自主选择考核内容的权利,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路径的构建和技能的逐步提升。本研究的核心目标在于打造一个既科学又实用的考核评价框架,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专业技能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职业教育;电子技能课程;考核评价;分层菜单;自我导航

在教育学领域,课程评价机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开展课程评价的目的,一是评估教学成效,二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和教师教学优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考核评价体系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其单一性已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也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此背景下,多元化和过程性评价理论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这些理论强调评价的多维度和过程性,以期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教师教学改革。

一、“分层菜单·自我导航”融入职业技能课程考核评价的价值

“分层菜单·自我导航”是一种创新的考核评价模式,旨在解决传统职业技能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考核项目,为学生提供根据自身能力水平选择考核内容的条件,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分层菜单”是指将考核内容按照难度和复杂度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包含若干个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考核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技能掌握程度,自主选择适合的考核项目。

“自我导航”则是强调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不仅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考核项目,还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在职业教育技能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中,融入“分层菜单·自我导航”模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元化评价主体

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通常以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而多人43e2bb41876c54086040e7d139176eee评价通过引入包括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在内的多元评价主体,使评价过程能够更加紧密地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对接。此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有助于降低单一评价者因主观因素导致的偏差,从而更全面地考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际表现。

(二)多样化评价方法

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过分侧重于量化指标,如分数,这种评价往往忽视了学生在职业素养、思维品质、创新能力等关键领域的非量化素质。为了更全面地捕捉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建议采纳一种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不仅包括传统的量化评价,也融合了质性评价的元素。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策略,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契合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

(三)个性化评价标准

在传统课程评价体系中,评价标准普遍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及多元智能,从而未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择空间。而实施“分层菜单·自我导航”的评价模式,允许学生基于个人兴趣与特长自主选择考核项目。这种个性化的评价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与课程改革的目标相契合,有助于实现教育评价的个性化和精准化。

基于上述分析,为有效响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职业教育技能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急需朝着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以及评价标准个性化的方向转变。

二、“分层菜单·自我导航”融入职业技能课程考核评价的教学理念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而非单纯的知识接收。该理论的应用要求教学模式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讲授法,转向激励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项目研究和问题解决等途径,积极地探索和构建个人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需发展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明确学习目标,精选适宜的学习资源,并能应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教师的角色应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学习。

(二)发展动态评价理论

发展动态评价理论强调评价的本质不仅在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量化检测,更在于其作为推动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机制。在职业教育技能课程考核评价实践中,该理论的应用要求评价体系必须恪守民主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的基本原则。评价过程需细致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实践操作评价。此类多元化评价策略旨在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技能掌握程度,同时激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调节,以保证其学习的持续性与深度发展。

(三)多元智力评价理论

多元智力评价理论认为,每位学生均拥有独特的智能配置,这些智能在多样化的领域与情境中展现出各自的优势。在职业教育技能课程的考核评价框架内,该理论的应用要求评价体系必须具备识别与评价学生于多个智能领域能力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以及内省智能。利用情境评估、项目作业、实际操作等多样化评价工具,能够更为精确地识别学生在不同智能领域的才能与潜能。此类评价方法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在其优势智能领域的成长,同时鼓励学生开展跨领域的学习活动,培育其综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将上述理论应用于职业教育技能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旨在构建一个全面性、灵活性与个性化并重的评价框架,以更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促进其技能的显著提升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分层菜单·自我导航”融入职业技能课程考核评价的实施路径

在职业教育技能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实施“分层菜单·自我导航”,旨在通过多样化和灵活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推动其技能的全面提升。以职业教育中的电子技能课程为例,以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层次性为核心,围绕识读、绘制、安装、调试、测试及故障排除等关键技能环节,设计“菜单式”考核项目,如图1所示。

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和技能掌握程度,自主选择相应的考核项目,并为其配备“全链条”式的教学资源支持,旨在帮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具体的实施路径概述如下。

(一)前置分析

构建考核评价体系,首要任务是对课程属性进行深入解析,涵盖课程在专业教学结构中的功能定位、预设的教学宗旨,以及采纳的教学策略。基于这些分析结果,进一步界定考核评价体系的五个核心要素:难度、领域、项目、形式和时长。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全面的考核评价结构,即“五维度”菜单,以职业教育中的电子技能课程“低难度”考核评价为例,如表1所示,旨在为学生提供与他们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相适应的考核选择项。例如,对于那些需要加强基础技能的学生,设计相对容易的考核项目,以促进他们自信心的逐步建立和技能的熟练掌握。

(二)菜单生成

在确立了考核评价体系的五个基本维度之后,紧随其后的步骤是依据这些维度来精心构建具体的考核项目。每个考核项目均配备三个层级的评价标准:即“合格”(等级基准分65)、“良好”(等级基准分75)与“优秀”(等级基准分85)。每个评价层级均设定了相应的基准分数,并依据学生在考核中的完成情况、熟练程度以及准确性来进行评分。此外,为了进一步精细化评价标准并确保评价过程的精确与公正,将每个评价层级进一步划分为“生手”“熟手”与“能手”三个子级别。“熟手”级别分数分别对应“合格”“良好”“优秀”三个层级中的等级基准分(65分、75分、85分),“生手”级别和“能手”级别分数分别在基准分数的基础上±5分生成。以职业教育中的电子技能课程“低难度”—“合格”考核评价为例,如表2所示。建立并实施这种分层与分级的评价机制旨在为学生提供清晰明确的评价反馈,并激励他们在各自领域内追求卓越。

(三)菜单实施

在执行考核评价程序的过程中,教师需提前向学生公示考核项目及其评价的关键要素,确保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准备。学生应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适合的考核难度与项目。教师将依据既定的评价指标,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评估。为激励学生持续提升自我,应允许学生在对首次考核结果不满意时,选择进行第二次考核,并将第二次考核的成绩作为其最终评定结果。对于首次考核未能通过的学生,应为其提供在同等难度的考核项目中重新选择并参加重考的机会,以重考成绩计入该科目成绩;若重考仍未达标,则在下学期进行补考或按学分制管理办法用其他相关证书替代。同时,对于学生的创新性项目,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支持,以确保项目的安全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四)“自我导航”

为确保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实施,应积极开发一系列综合性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课程标准、学生学习任务页、过程考核评价卡、分层考核评价方案、考核评价册以及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等。此类资源的整合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清晰的考核评价指导,明确评价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使评价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显著增强。通过这种方式,师生能够深刻理解评价的意义(“为何评”)、评价的要素(“评哪些”)以及评价的实施策略(“怎么评”),进而确保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成效与反思

在积极教育的育人理念推动下,本着“让每个学生都被看见”的目标,依托课程并落实到课堂进行育人。同时,“分层菜单·自我导航”职业技能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紧密贴合行业、企业生产实践需求,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课程实践能力,以期满足相关岗位的要求。

一是按需选择,乐学能做。该模式有效解决了学生中存在的“好的吃不饱、弱的走不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成才的路径。

二是能力进阶,有“理”善做。该模式有效解决了实践操作类课程中“评价困难、考核的模糊空间较大”的问题,为学生的职业化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该评价体系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首先,“分层菜单”模式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以便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考核项目。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并且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和调整考核项目,以确保其与学生的能力和需求相匹配。其次,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需求,需要配置更多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资源分配不均,影响教学效果。学校和教育机构需要考虑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以支持分层菜单模式的实施。最后,学生可能缺乏对自己能力水平的准确评估,导致在选择考核项目时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考核难度。这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并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五、结束语

通过创新职业教育技能课程的考核评价模式,笔者提出构建一种以能力与素养水平为核心的“菜单式”考核项目体系。该体系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和技能掌握程度,自主选择适宜的考核项目,选择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此模式突破了传统单一试卷考核的局限,转向更加注重能力与素养的多元化考核,以适应不同形式的考核需求。

在该评价体系中,考核项目的难度划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并据此设定了“合格—良好—优秀”的评价标准。评价过程中,根据考核者在完成项目时的表现,包括完成度和熟练程度,给予相应的成绩评定。这种分层次的评价权重设计,旨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逐步提升,为学生的职业成长和多元化发展搭建了一座“立交桥”,从而促进学生在职业教育道路上的全面发展。

“分层菜单·自我导航”模式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化成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教师工作量增加、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学生自我评估能力不足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和实践需要关注这些问题,并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以进一步完善该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宋丽新.选择性课改: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6(S1).

[2]翁燕华.以生为本重置课程创新评价:选择性课程改革下英语学科教学的探索与反思[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6(15).

[3]林倩.选择性课改下“闯关式”评价的探索与实践:以中职财会专业技能评价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6(19).

[4]李炯炯,李晓娜.“胶黏剂与涂料”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2(29).

[5]马春燕,陈惠英,贾燕冰.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及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3(21).

[作者:钱琴梅,嘉兴技师学院(浙江科技工程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