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困境与纾解

2024-12-16 00:00:00张昊哲
旅游纵览 2024年7期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稳中有进的成果。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为缓慢。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急速推进,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随之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文章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勒秀镇为例,对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进行探讨,探寻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族旅游业发展的困境,并找出纾解之道。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勒秀镇;旅游产业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研究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并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新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新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对“三农”工作作出新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国内外的诸多学者都将民族旅游产业作为专门的课题进行研究,对于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研究性论文与专著层出不穷。

很多学者如王一伊、朱波、梁冬泽等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王一伊等(2023)通过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的研究,探讨了元宇宙对民族地区旅游创新发展的路径[1]。研究发现,数字化旅游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重大的机遇,但也面临着资金不足等方面的挑战,这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朱波等(2023)以广西14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了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提升路径[2]。研究结果为广西各地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和策略,为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梁冬泽(2023)选取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旅游产业作为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通过对其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典型做法进行剖析,提炼其经验与启示[3]。不同的学者对于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均提出了建议,为民族地区旅游提供了借鉴。

学术界对此问题研究成果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政府和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笔者以勒秀镇为例,讨论“旅游业振兴”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简要分析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产业如何振兴并发挥巨大的作用,促进地方发展,从而找到一条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特色道路,为各个地区的旅游业振兴提供借鉴。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勒秀镇的旅游业发展问题

勒秀镇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地处合作市南部,东与卓尼县麻路乡、完冒镇接壤,西与碌曲县阿拉乡毗邻,北与那吾镇、夏河县博拉镇、吉仓乡相接,区域面积为453.63平方千米。笔者调查发现,当地的经济发展是以农牧业为主,以外出务工人员对本地汇款的形式进行回补的形式,对经济进行补充发展。在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下,当地想要发展旅游产业面临着以下三个较大的阻碍。

(一)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红利,地区间根据自身优势,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然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随之逐渐显现,地区之间的劳动力产生了大规模流动,勒秀镇作为传统经济模式的代表,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流出到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农村的劳动力出现了老龄化的趋势。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严峻,源于劳动力城乡转移的年龄选择性带来的农村大龄劳动力相对增多和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加剧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大幅上升[4]。传统的半农半牧的经济模式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生产活动,并且,其生产活动具有强度高、工作时间长、消耗体力大等特点,随着农村大龄劳动力相对增多,对生产活动的适应性明显降低,使得民族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极大的困境。

面对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勒秀镇采用了外部企业“吸收”和内部产业“消化”结合的模式,促使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回流,参与本地的工作;当地的产业也存在带动作用,特色民族旅游就是重要驱动力,多种渠道的结合有效地带回了大量的劳动力。

(二)文化的差异性

通过参与式观察的访谈,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在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勒秀镇的主要宗教为藏传佛教的基础上,多数年龄偏大的居民习惯了拜佛、放牛、种地的生活模式,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相对满足,对新进入的产业模式的态度较为保守。

这种保守观念,在某些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于勒秀镇的居民来说,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是与其所处的环境和社会结构紧密相连的。因此,研究当地旅游业的困境,需要在尊重和理解他们的观念的前提下,寻找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可能路径。

对此文章提出两个文案,其一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认知。通过向他们展示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利益,可以激发他们对旅游业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需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避免强行推动他们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另一方案是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培训和支持,可以帮助他们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同时,需要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避免旅游业的发展给他们带来负面的影响。

(三)先天的经济基础不足

经济增长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旅游业发展对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5]。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是多种产业混合发展的,仅仅依靠单一的产业支撑无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勒秀镇原有的经济结构以农业和牧业为主,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限制了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也使得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基础薄弱的问题。在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模式之下,农业社会不可避免地与旅游业的发展要求产生矛盾。

农业社会通常依赖土地和水资源,而开发旅游业可能会引起资源的过度占用和环境的破坏。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可能导致土地过度开垦、水资源过度利用、森林砍伐等问题,加剧生态环境压力,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在勒秀的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随着旅馆、民俗展示室、服务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所消耗的资源也越来越多,这种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给勒秀镇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了挑战。农业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农业用地的减少,影响了农作物的种植和产量。同时,游客数量增加也可能导致水资源的短缺,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

为了缓解资源占用和环境压力,勒秀镇通过合理规划旅游用地和农业用地,避免了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有效地确保了当地居民和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得到满足。同时,推广可持续旅游理念,鼓励游客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促进了旅游业的合理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勒秀镇居民对当地生活改善的认可度较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产业振兴等多方面的治理效能已经惠及人民的生活,人民对生活的满意度显著提升,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旅游业的成功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持,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也可以从这里吸取成功经验。

三、促进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对策建议

勒秀镇的案例,可以提供许多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下,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一)通过其他产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其他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带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产业互动与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这种跨界合作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还能够提升游客的整体体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农业产业的发展可以为乡村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乡村地区寻求休闲度假和生态体验。农业旅游、采摘游等项目因此兴起,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农业生产活动,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

(二)注重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提供旅游资源

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勒秀镇注重对当地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开发和旅游服务,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产业。这为其他民族地区的旅游业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即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振兴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发展的机遇。

将旅游业同地区特色民族文化结合起来。许多游客希望通过旅行来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因此,勒秀镇当地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当地的藏族传统舞蹈、民俗表演、手工艺品制作等民族文化活动,和可以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增加他们对目的地的兴趣和好奇心。将地区特色民族文化纳入旅游产品和行程,可以给旅游业带来更多的市场竞争优势。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品和体验往往能够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选择。

(三)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为旅游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勒秀镇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了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前提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也是人们选择乡村旅游的重要原因之一。勒秀镇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推动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推动生态农业、绿色产业等环保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旅游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勒秀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反映了乡村振兴政策对当地经济的积极影响,以及多元渠道实现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的重要性。勒秀镇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实现民族地区的产业振兴过程中,以上提到的经验和教训将为类似地区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和指导。通过总结勒秀镇的案例,其他地区可以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带动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合作市勒秀镇的经济发展正迅速进入发展“快车道”,而旅游业的迅速振兴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当前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合作市勒秀镇应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深入地挖掘潜力,大力促进民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地区经济的新的增长极。

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产业的振兴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民族旅游业只是诸多产业中的一个代表,乡村振兴不局限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现实情况,需要汲取经验,因地制宜。只有每个地区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中国的乡村振兴事业才能全面开花,最终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在这一进程中,每个地区都需要像勒秀镇一样,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特色文化,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同时,找到适合的支柱产业。

乡村振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确保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王一伊,白昌易.元宇宙赋能民族地区旅游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J].产业创新研究,2023(24):81-83.

[2] 朱波,金美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广西14个地市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大众科技,2023(10):169-173.

[3] 梁冬泽.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J].广东蚕业,2023(1):110-112.

[4] 陆杰华,郭荣荣.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劳动力老化:发展趋势、机理分析与应对路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21.

[5] 徐晓婧,王元元.云南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3(1):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