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路径

2024-12-16 00:00:00戴瑞敏王学敏
旅游纵览 2024年7期

摘 要:文章通过选取济南市2016—2022年的文旅产业相关数据,构建济南市文旅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文旅产业的耦合值在整体上呈现增长的态势,在2019年耦合协调度达到了最高点,2020年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协调度等级较低,2021—2022年两产业耦合协调度逐渐上升。从整体来看,济南市旅游产业明显滞后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未来,济南市文旅产业融合还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笔者据此提出了创新旅游产品开发,加强“好客山东”品牌效应;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大旅游营销宣传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等发展路径。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济南市;融合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文化和旅游研究专项)“山东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内在机理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2XWL-19)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简称文旅部)正式设立,自此文旅融合迈入新的时代。在现代社会中,文旅融合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还能促进旅游业创新,提升旅游体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标明了方向。文旅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潜移默化的协同性,必将促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协同发展成为一种必然[1]。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西部,拥有独特人文魅力和厚重历史底蕴,发展出泉水文化、红色文化、岳石文化等多元文化品牌,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省非遗108项。济南市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突出“泉城”旅游特色,先后获得“2022年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旅游影响力十大夜游城市”等荣誉称号[2]。研究济南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提升山东省整体软实力,打造山东文化旅游强省有着现实意义。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密不可分。旅游产业通过提供文化体验和文化活动,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同时,文化产业通过创意设计和文化产品的开发,为旅游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产品,凸显出旅游产业的文化外在特性,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不仅推动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山东省各地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如何构建文化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体系, 测度各地不同年份的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尤为重要。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研究济南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度和融合水平,对于推动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相互赋能,助力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济南市文旅产业耦合模型的建立

1.指标体系选择依据

文章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根据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关理论,选择8个指标作为衡量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如表1所示)。

2.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

(三)耦合协调度评价标准

通过F1(x,t),F2(y,t)的数值大小比较,可以将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划分为三种类型:当F1(x,t)F2(y,t),说明文化产业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当F1(x,t)=F2(y,t),则说明文化和旅游产业为同步发展型[3]。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文章选取数据主要来自2016—2022年《济南市统计年鉴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省统计年鉴》和济南市旅游局公布的数据等。

(二)权重的确定

利用熵的方法,把数据代入熵的计算公式,得到了济南市2016—2022年间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的权重(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文化产业中,电影放映单位和城市数字电影观众权重较小,其次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公共图书馆和公共博物馆,说明文旅融合文化资源开发不够充分,文化产业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文化休闲、体育和娱乐从业人数和文化与大众传媒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虽在此8个指标中权重较大,但仍需进一步引进专业人才和发展科技创新。在旅游产业中,旅客吞吐量和公共交通旅客运输量权重最小,说明旅游目的地对游客吸引力不足,缺乏品牌效应;国家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权重较小,说明景区数量有限,缺乏规范引领;旅游游客总人数、入境游客人数、国内游客人数以及旅游总收入权重相差不大,但仍需避免旅游产品同质化,开发创新旅游产品。

(三)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与分析

在此基础上,引入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到济南市2016—2022年旅游和文化产业的综合评估指标(F1、F2)、融合协调度(D)(如表4和图1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济南市文化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都在不断提高。2016—2017年,济南市文化综合发展水平滞后于旅游综合发展水平,2018—2019年增速最高;2020—2022年旅游综合发展水平滞后于文化综合发展水平。从耦合协调度(D)来看,2016—2017年,济南市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水平;2017—2019年,随着文旅产业融合水平的不断提升,耦合协调等级发展到优质协调水平;2020年,耦合协调等级略有下降,为初步协调水平。

如图1所示, 2016—2020年,济南市文化旅游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平稳上升发展态势;2020年,行业各项指标出现下滑,文化旅游综合产业发展水平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20—2022年,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发展水平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但从总体来看,济南市旅游综合水平要高于文化综合水平。

四、研究结论

通过对济南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数据测算,可以看出2016—2022年期间,第一,济南市的文化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性达到了一个稳定的水平;第二,济南市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整体在逐年升高,在2019年耦合协调度达到了最高点,2020年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耦合协调度下降到了一个最低点,2021—2022年,耦合协调度逐渐上升,文化和旅游产业在非正常因素的影响之后,耦合协调发展逐步处于不稳定状态,这说明两产业耦合协调度受诸多因素影响;第三,济南市旅游产业明显滞后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济南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一)创新旅游产品开发,加强“好客山东”品牌效应

济南作为历史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许多古迹和文化景点,拥有“好客山东”旅游品牌,但济南旅游业发展缺乏与时俱进特点,当前要转变思路,以创新为核心,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济南文旅要围绕“好客山东”品牌创新开发定制化产品,大力发展康养旅游、非遗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等优质产品和线路。要大力实施“景区焕新”,培育世界级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让景区更新升级。济南市要加强“好客山东”国际品牌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

(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大旅游营销宣传力度

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将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融入旅游产品,打造出一系列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此外,要提升旅游景区场馆服务水平、开展服务质量整治提升专项监督活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济南要继续打造持续化网红景点,借助线上OTA平台、社交多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开展全网营销宣传。要打造高辨识度文旅IP,继续策划组织名士文化活动,如围绕李清照(易安)和辛弃疾(幼安)策划的“二安”文化旅游节、辛弃疾旅游文化周。此外,济南文旅要通过优化服务供给、加强保护传承、深化文旅融合等方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通过丰富供给、文旅惠民等方式加大旅游营销宣传力度。

(三)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为了推动济南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旅游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可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企业投资旅游业;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旅游业提供融资支持。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旅游业的监管和规范,确保济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六、结语

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整合资源,共塑产业新貌。近年来,济南市在文旅产业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旅游产业滞后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旅产业的融合。下一步,济南市应继续深化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创新旅游产品开发,加强“好客山东”品牌效应;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大旅游营销宣传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推动文旅产业的持续创新发展,促进济南市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锦.基于耦合协调度的长株潭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J].商业经济,2022(4):54-55.

[2] 韦婧.有朋自远方来,“好客”以待[J].走向世界,2023(18):8-13.

[3] 周忆来.文成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