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粤闽原中央苏区旅游发展水平评价及优化策略

2024-12-16 00:00:00廖望袁立洋陈芳王纯
旅游纵览 2024年7期

摘 要:文章以原中央苏区为研究对象,借助熵权法对原中央苏区旅游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深度解析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认为原中央苏区旅游发展水平落后是资源、服务、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究其根源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财政支持力度等问题密不可分,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关于区域旅游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为实现原中央苏区旅游业的振兴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原中央苏区;旅游发展水平;优化策略;熵权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文化厅一般项目“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乡村文旅空间的消费特征与重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YG2022164);江西省教育厅青年项目“产业关联视角下湘赣边区域交通网络优化和多层级治理研究”(项目编号:JJ22224);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流空间’视角下高铁网络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机理”(项目编号:204201400890);赣州市社科一般项目“红色文化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项目编号:2024-HSZX27-1126)的研究成果。

引言

当前,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新一轮的政策扶持也为革命老区带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2021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着力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并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期摸索出一条适合革命老区的发展路径。经国务院批复,202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发改振兴〔2022〕423号),明确提出支持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推动原中央苏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和发展。在全国12个革命老区中赣粤闽原中央苏区的发展位于前列,其旅游业正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支柱产业。

因各地旅游资源与地域发展差异,旅游发展水平评价虽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重点,但并未达成统一。部分学者着重探讨旅游环境与游客需求,主要从旅游环境、旅游经济、旅游人口和旅游基础设施[1-2]等方面建构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另有部分学者着重探讨旅游环境和产业发展,主要从生态基底、文化赋能和产业优化等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3-4]。鉴于此,本研究将赣粤闽原中央苏区作为研究区域,以其涵盖的107个县(区)(注:三明市三元区与梅列区合并为新三元区)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一个涵盖旅游资源、旅游服务及旅游环境的三维综合评价体系,聚焦于县级层面的旅游发展,对赣粤闽原中央苏区的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由此为区域旅游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实现赣粤闽原中央苏区振兴提供支撑。

一、赣粤闽原中央苏区旅游发展水平评价过程

(一)研究区域

到2020年底,赣粤闽原中央苏区总共拥有467个A级旅游胜地,其中包括12个国家级AAAAA级旅游景区、134个省级AAAA级旅游景区、271个市级AAA级旅游景区以及50个县级AA级旅游景区。本文以赣粤闽原中央苏区107个县(区)为研究区,系统探讨其旅游发展水平。

(二)研究方法

1.指标选取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与革命老区发展现实,本文将综合旅游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分为三个层面:旅游资源评价、旅游服务评价、旅游环境评价(如表1所示)。

2.熵权法权重计算

建立原始数据矩阵:

依照上述数据标准化处理和熵值法求权重的步骤,计算得到赣粤闽原中央苏区县区旅游综合发展水平指标权重,进一步计算得到各项评分。

3.数据来源

本文A级旅游景区信息和网络评价数据,主要来源于马蜂窝旅游网、携程网、百度旅游、大众点评网等网站数据;交通密度、一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及旅游环境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西、福建、广东三省的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及《中国交通图册》(2020年)《福建省地图》(2020年)《广东省地图》(2020年)《江西省地图》(2020年)及各县(区)2020年的统计年鉴和《202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

4.数据分析

赣粤闽原中央苏区的旅游发展现状综合评估结果显示,综合得分最终保持在较低水平0.074 7到0.491 8之间,均值仅为0.204 6,总体呈现出落后态势,但蕴含巨大发展潜力。具体而言,旅游资源得分集中于0.074 6至0.800 8之间,均值为0.281 7,表明资源相对匮乏,多数县区得分低于0.5,仅武夷山市、袁州区、永定区等少数地区获得高分,反映了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在旅游服务方面,得分普遍偏低,介于0.038 8至0.534 2之间,均值仅为0.159 2,大部分县区服务得分不足0.3,仅章贡区勉强达到0.5,凸显了旅游服务水平的严重滞后。旅游环境得分同样不高,集中范围在0.136 1至0.865 6,均值为0.2036,显示出大部分县区环境评分在0.13至0.3之间徘徊,而青原区与梅县区以高于0.5的得分脱颖而出,尤其是青原区以0.865 6的高分成为亮点,说明虽然整体环境有待提升,但部分区域已展现出改善的显著成效与巨大潜力。

二、赣粤闽原中央苏区旅游发展多维度解析

(一)旅游资源

赣粤闽原中央苏区资源相对匮乏。截至2020年底,区域内A级旅游景区严重不足,同时,缺乏特色的旅游品牌,景区主题单一,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使其宣传难度加大,最终导致景区知名度严重不足。在此基础上,网络评分偏低又说明游客体验感相对较差,满意度低,导致游客的游览意愿不强。

(二)旅游服务

赣粤闽原中央苏区受历史遗留问题及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的影响,其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旅游景区资金相对缺乏,服务业质量不高。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地形影响,赣粤闽原中央苏区旅游业的财政投入有限,招商引资困难,导致区域内星级酒店数量不足,同时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困难,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线路单一,缺少旅游专线,游客难以在区域内不同景区及站点与景区间穿行,景区间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三)旅游环境

赣粤闽原中央苏区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各县区环境得分均高于0.13,确保了得分下限,但由于缺乏合理的公共交通线路,对道路的管理不足,其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总量难以匹配较高的碳排放,又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其绿色发展程度不足,缺乏合理的绿色旅游发展策略。

(四)旅游综合发展

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旅游业的发展滞后并非由某一特定因素所决定,而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根源,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财政支持力度等。经济发展水平必然会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服务与营销、产品创新、消费水平等,最终作用于资源、服务与环境;交通基础设施则对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扩大旅游市场范围、促进旅游业与多产业融合具有重要作用;而财政支持力度直接关系到旅游业能否稳定发展。

三、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赣粤闽原中央苏区旅游发展水平多维度解析,笔者提出四项优化策略。第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政府应制定招商引资政策,鼓励企业特别是旅游业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优化人才环境,从而不断提高景区管理水平。同时加大旅游业的资金投入,促进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服务水平。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基础配套设施,不断提高路网密度,同时推动大型站点的建设。设计公共交通联合专线,实现站点与景区及相邻景区之间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提升交通便利性。第三,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推出景区特色文创产品,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同时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结合红色文旅专题设计特色旅游方案,从而形成规模效应,提升旅游发展质量。第四,坚持绿色发展。旅游业的绿色转型在于低碳、环保和可持续,景区内可以推出生态旅游文创产品,推动绿色技术场景应用,引导公众绿色消费,在提高吸引力的同时改善景区环境。

四、结语

文章通过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对原中央苏区旅游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深度解析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然而,由于指标数据维度不够充分以及对自然环境考虑不足等原因,文章对于赣粤闽原中央苏区旅游发展水平的测度尚未完善。未来研究可结合自然条件及时空多维度,进一步探讨其旅游发展水平,为赣粤闽原中央苏区旅游业长远发展提出更为合理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姚宇鸿,初楠臣,姜奇. 2010—2020年江苏省旅游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格局分析[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5): 15-19.

[2] 鲁小波,王爽. 辽宁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与比较研究[J]. 决策咨询, 2024(2): 41-47.

[3] 方永恒,张开欣. 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1): 70-76.

[4] 王兆峰,张青松. 湘赣边区红色村落保护水平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24(6): 1037-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