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太行山红色文旅国际化传播与发展研究

2024-12-16 00:00:00张楠楠戴馨洋
旅游纵览 2024年7期

摘 要:文章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太行山红色文旅的国际化传播与发展,通过深入地分析太行山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及文旅发展的现状,探讨其国际化传播的重要意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旨在推动太行山红色文旅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促进当地乡村经济发展,为红色文化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乡村振兴;太行山;红色文旅;国际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保定市“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专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太行山红色文旅国际化传播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bdzxkt010)的研究成果。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太行山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推动红色文旅的国际化传播与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太行山红色文旅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在国际上的传播仍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景区开始尝试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但效果尚不显著。基于此,太行山红色文旅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充分地发挥其资源优势,克服困难,实现国际化突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动力,同时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红色文化。

一、太行山红色文旅概述

太行山位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从燕山山脉的拒马河谷至晋豫边境的黄河沿岸,由东北向西南绵延400余公里,东西宽100余公里。这里山高崖险,峭壁如林,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有“天下之脊”“东西巨防”之称。太行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略基地之一,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以恒山、吕梁山、太行山等为战略基地,将八路军三个师分散部署,开展游击战争。在太行山脉,开辟了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太行山地区红色遗址众多,如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黄崖洞革命纪念地等。这些遗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太行山地区的红色文化影响力广泛而深远,许多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在这里发生,如聂荣臻、彭德怀、左权等八路军首长的英勇事迹,以及《百团大战》《地道战》等经典影片再现的历史。这些红色文化激励着后人继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太行山红色文旅国际化传播的意义

(一)带动当地旅游与经济发展

通过国际化传播,太行山红色文旅资源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提升该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旅游业带来更多的客源和收入,还能够为其他相关产业如餐饮、住宿、交通等带来商机,形成产业联动效应,进而推动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这将有助于提高当地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旨在通过参观革命历史遗址、纪念馆等,让游客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太行山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见证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国际化传播,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得以向世界展示,有助于将红色基因传承给更广泛的国际受众,让他们了解并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使红色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太行山红色文旅的国际化传播为国际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了解彼此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拓展了旅游合作、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等国际合作领域,可以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创新[1]。

(三)提升国家软实力与认知度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太行山红色文旅的国际化传播,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为国家形象的塑造增添了积极的元素,提升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通过文化交流和合作,红色文化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这不仅增强了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提升了中国文化在全球的认知度。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太行山红色文旅国际化传播与发展的机遇

(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太行山红色文旅国际化传播与发展有着国家政策的重大支持。《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等战略规划为太行山红色文旅的国际化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这些规划强调了太行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重要传承地和太行精神重要发源地的地位,并明确了推动太行山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国家及地方政府为太行山红色文旅项目提供了财政资金支持,包括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挖掘与保护、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投入,这些资金支持为太行山红色文旅的国际化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太行山红色文旅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在国际上进行展示和推广,从而提升其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2]。

(二)旅游市场需求的增长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旅游市场需求的增长为太行山红色文旅的国际化传播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旅游的需求逐渐从观光游览向文化体验、深度旅游转变,这种消费升级为太行山红色文旅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太行山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基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历史遗迹,具备吸引国际游客的潜力。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开始关注中国的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热点,游客对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这为太行山红色文旅的国际化传播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太行山红色文旅采用数字信息技术,显著推动了其国际化传播与发展。线上博物馆、虚拟展厅等数字化的展示平台可以突破地域限制,让全球游客随时随地了解太行山红色文旅。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游客提供了超越现实的体验,游客可以通过这些技术,身临其境地感受太行山红色历史的厚重,极大地增强了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数字信息技术还实现了跨文化传播,通过制作多语种版本的宣传资料、推出国际版App等方式,可以向全球推广太行山红色文旅品牌和文化,有助于扩大太行山红色文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3]。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太行山红色文旅国际化传播与发展的挑战

(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景区的承载能力以及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太行山地区交通通达度较低,高品质的酒店、民宿等住宿设施数量也较为有限,景区内的接待设施如游客中心、厕所等存在设施老旧、容量不足等问题。

(二)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红色文化具有浓厚的革命底蕴,涉及的内容多、领域广,然而,目前太行山红色文旅项目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上还存在不足。许多景点只是简单地通过图片展示和文物陈列来呈现红色文化,缺乏对红色旅游资源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和展示,仅停留在表面的展示方式难以让游客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的精髓和内涵。由于内涵挖掘不足,太行山红色文旅产品形式也相对单一,大多数景点主要依赖参观游览等传统活动,缺乏参与性和体验性强的旅游项目。这导致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缺乏互动和体验感,难以满足现代游客对于多元化、深度化的旅游需求,也使得红色文旅难以吸引国际游客的关注和兴趣。

(三)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不足

在品牌建设中只有深入地挖掘和展示太行山红色文化的独特性和与其他革命老区的差异性,提高品牌吸引力和辨识度,才能使其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然而,当前太行山红色文旅品牌尚未形成鲜明的特色,与其他红色旅游景区的区分度不高,又缺乏系统的品牌建设和推广策略,导致太行山红色文旅品牌在国际上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在市场营销方面,太行山红色文旅的市场营销主要依赖传统的旅游推广方式,如旅游展会、宣传册等,未能充分地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市场营销策略较为保守,缺乏创新和针对性,缺乏多元化的营销渠道,难以吸引国际游客的关注和兴趣。

(四)过度开发造成资源破坏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太行山红色文旅的国际化传播与发展面临着过度开发造成资源破坏的严峻挑战。这一挑战不仅影响了红色文旅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其国际化传播的形象和效果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革命遗址、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在开发过程中极易受到破坏,不当的开发方式和管理方式更导致这些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被削弱甚至丧失。过度开发还可能导致太行山区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包括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自然景观的观赏价值,也威胁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五、乡村振兴背景下太行山红色文旅国际化传播与发展的策略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体验感

要加快太行山高速公路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确保游客能够快速便捷地到达太行山红色旅游区。当前,太行山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显著地拉近了太行山区与周边地区的空间距离,未来应继续优化路网结构,提高通行效率。要推动高速铁路的覆盖和升级,构建以铁路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缩短太行山区与国内外主要城市的距离,提高红色文旅的可进入性。要做好游客服务中心与配套设施建设,支持企业投资兴建高品质的酒店、民宿等住宿设施。要推动红色旅游区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智慧旅游平台,提供在线预订、虚拟游览、智能导览等服务。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旅游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二)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太行山红色文旅的国际化传播与发展,需要深入地挖掘其文化内涵,挖掘太行山地区的红色历史故事,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和重大战役等,通过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等现代科技手段,将这些历史生动再现,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结合太行山的自然风光和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旅游业态相结合,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如“太行山红色研学游”“八路军总部旧址探访游”等,通过串联多个红色景点和自然景观,形成完整的旅游体验链,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增强文化品牌意识,做好特色化市场营销

增强文化品牌意识,确立太行山红色文旅在国际市场中的独特定位,即突出其历史文化底蕴、自然风光和红色教育价值。利用太行山的独特自然和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加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宣传力度,通过参加国际旅游展会、举办推介会等方式,提升太行山红色文旅品牌的国际知名度。要加强与国内外旅游企业、航空公司、酒店等的合作,共同开发旅游线路和产品。要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开展数字化营销,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内容营销,利用大数据分析向游客精准推送等,可以进一步提升太行山红色文旅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保护自然历史环境,促进文化保护与开发协同发展

要制定严格的保护标准和措施,确立文化保护在红色文旅开发中的优先地位,确保历史遗迹、革命文物等得到妥善的保护和修缮,防止过度开发和过度商业化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地规划和开发红色文旅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确保开发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要推动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如建立数字博物馆、开发虚拟现实技术(VR)体验项目等。要推动文化与旅游、农业、教育等产业的融合,确保红色文旅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太行山红色文旅具有广阔的国际化传播与发展前景。通过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能够提升太行山红色文旅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要注重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太行山的红色精神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 罗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红色旅游国际化发展分析[J].百色学院学报,2021(1):76-82.

[2] 苏静.陕西红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J].名作欣赏,2024(18):5-7.

[3] 郑斌.数字经济视域下南梁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路径[J].今日财富,2024(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