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在宁夏旅游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2024-12-16 00:00:00张瑾熊筱李诚诚
旅游纵览 2024年7期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创产品逐渐成为人们追求文化体验和纪念品收藏的新宠。剪纸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宁夏本地旅游资源较为集中丰富,形成了天然的旅游带。文章通过实地考察宁夏特色旅游景区,以景区文化、场景、建筑、文物为基础提取设计元素,并利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结合剪纸和三维形式展示设计旅游文创产品,以创新的方式增强人们对宁夏旅游文化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打造特色宁夏红色文化产品,为宁夏剪纸艺术与旅游文化注入新鲜活力。

关键词:旅游;剪纸;文创设计;三维建模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剪纸艺术在宁夏红色旅游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宁教办函[2023]138号-18)的研究成果。

引言

宁夏地区旅游文创在设计上缺乏一定的文化创新性,产品更新速度较慢,产品质量无法保障,品牌意识薄弱,同质化问题严重,无法凸显地区文化的独特性。剪纸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其本质就是对纸张进行镂空处理,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通透感和艺术享受,其风格多样,布局线条、剪刀的用法技巧都有独特的门道,让人感受传统文化艺术在传承与发展中带来的强烈的视觉魅力[1]。因此,通过剪纸艺术与宁夏旅游景区文化结合进行设计,能更好地推动宁夏旅游板块经济的发展[2]。

一、文创前期创意与策划

(一)平面创作

选择宁夏各区域的代表性旅游景点和宁夏历史文化名人的形象与剪纸艺术结合,通过平面、插画、贴纸,剪纸的设计,使宁夏旅游产业在新的时代里绽放出新的光彩[3]。

(二)三维创作

三维创作在文创设计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画面完全还原、插接、堆叠、曲折等方法将二维转化为三维,保留二维设计基本视觉特征的同时,增加设计的物理属性[4],通过3dmax软件建模可以使大众通过视觉、触觉等多方位感知设计的内涵,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5]。将剪纸的平面拼接组合,可以使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宁夏各旅游景区状况,为文创的表现形式增加更多的可能。

(三)场景设计

设计的场景主要选择宁夏六处旅游景区,以此为主题进行IP设计、元素提炼、画面构思等方式延伸设计,将宁夏不同旅游景区文化和传统剪纸技艺紧密的结合[6]。

1.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

除保护纪念馆外,在隆德县还衍生出了“红军村”等一系列学习游玩区,其知名度、面积、项目在宁夏地区占比较大,是大众游览的不二之选。设计选取了标志性建筑馆身和红旗等进行设计。

2.老龙潭

老龙潭是泾河的源头,潭区山高峡深,山清水秀,潭边松径幽雅,两侧悬崖怪石嶙峋,山、水、林、石景色秀丽,风景优美,吸引许多游客前往。老龙潭革命烈士纪念亭矗立在潭水之间,纪念亭的设计可提取亭身及周围环境元素。

3.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该景区曾获宁夏文明风景旅游景区、宁夏“十佳”旅游景区等荣誉,许多游客前往学习游玩,设计可以革命烈士纪念馆主体进行勾画和展现。

4.单家集地区

该地区保留了旧时建筑陈设,更有许多伟人在此停留,吸引众多的游客前往。设计主体可采用伟人曾在此居住的土房子和前方拱形门洞及牌匾的形象。

5.任山河烈士陵园作为宁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陵园和全国首批国防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许多人自发前往缅怀英烈,进行爱国主题教育学习,因此选取这一代表性建筑为设计主体。

(四)人物设计

1.平面人物设计分别为长征经过宁夏时对着远方吹响冲锋号的青年红军战士、太阳下在田里劳作的青年人和戴着红领巾敬礼的少先队员。

2.建模设计提取六盘山长征旅游景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工农红军形象为参考对象,分别为敬礼的短发女红军、戴眼镜手捧书本正在学习的男红军、蹲马步一手举起冲锋号正在吹的男红军。

(五)配色设计

颜色使用白、黄、蓝、红。白色象征纯洁与希望,为背景色调;黄色象征光明,蓝色代表理性,用来完善画面;设计主色选择传统剪纸的红色。

二、平面文创设计

本次设计部分在Adobe Photshop和3DMax软件中完成,使用软件基本功能通过绘制、移动、删减等方式完成。画面中许多元素通过删减、擦除等方式实现剪纸剪刻效果,通过色彩对比实现剪纸镂空效果。

(一)平面设计

选取宁夏特色旅游景区,包括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老龙潭革命烈士纪念亭、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单家集等为主体进行参考,通过将标志建筑与宁夏本地枸杞、葡萄等元素结合,充分地展现地方特色,设计整体通过点线面的基本集合突出展示画面主体,使设计更加简洁直观[7]。同时,使用剪纸艺术中最经典的红白配色形成镂空感,后续加入了粉色填补画面,设计效果如图1所示。

(二)插画设计

插画的设计搜集各景区的故事文化,选择不同人物为设计主体,以历史发展为主线,选取红军长征到宁夏地区、宁夏当地百姓劳作以及孩子们自发前往景区学习景区文化历史、缅怀先辈的故事事件。在绘制完画面主体后加入了枸杞花、山川、河流、太阳、云朵等元素使画面更加丰富。三幅插画将景区环境与人物结合绘制,更好地展现旅游景区的独特特征,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画面主体通过红色的线、块代替剪纸的刻剪效果,整体设计扁平化,突出展现景区文化,画面直观明了。

(三)贴纸设计

文创贴纸设计围绕宁夏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提取景区内留存的标语、使用的物品。煤油灯是早期常见的照明装置,在景区内常被用作装饰;《清平乐·六盘山》是该景区最广为人知的诗作之一,设计取此诗中最有名的两句,与诗名一左一右、一黑一白产生对比,增加画面观赏性;人物剪纸的设计分别为红军战士和如今的武警官兵,突出其伟大的贡献,唤起观者精神共鸣。通过贴纸的设计展现,使游客深刻地了解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及其文化,能更好地促进景区经济发展。

(四)剪纸设计

剪纸以宁夏剪纸艺术家的作品为参考,选择四处宁夏旅游景区主体建筑及周边场景为主要部分进行设计,同时加入不同的装饰元素丰富整体画面,采用传统剪纸中的方形的构图,色彩选择传统单色红色,通过描摹、删减实现剪纸效果,明确展现旅游景区场景与景区文化内涵。创新的剪纸题材能吸引游客们的目光,从而助力宁夏旅游产业发展。

1.老龙潭景

描摹老龙潭烈士纪念亭主体元素,根据景区场景添加博物馆、潭水、松树等元素陪衬。

2.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

将前方中国工农红军会师的旗帜与上方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文字进行保留,旗帜上方绘制不同的红军人物形象。

3.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以馆身形象及篆刻纪念园的碑体为主体进行描摹,添加花朵、松树等装饰元素完善画面。

4.家集革命遗址

提取当地百姓的青砖土房围绕高塔,寓意为伟大的革命精神也根植于每个人心中。

三、三维建模设计

(一)场景建模

近年来,文创产品迅速发展,成为地方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三维建模设计的文创产品在其中占比较大[8]。通过三维建模可以将宁夏旅游景区的场景立体呈现出来,使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应场景的实况,建模部分分别选择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任山河烈士陵园、老龙潭革命烈士纪念亭和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等进行制作。

(二)人物建模

建模部分将提取宁夏特色旅游景区的历史人物形象,通过等比例缩放头部、躯干、四肢进行设计,同时根据人物不同动作调节顶点位置,添加贴图和色彩后为人物进行平滑操作,使人物模型更加流畅。

四、文创实物

不同的旅游景区选择合适的文化载体将设计与产品结合,可以更好地展示旅游景区的特色文化,从而加深游客印象,促进景区的蓬勃发展。

(一)选取明信片作为载体,保留电子产品未普及时人们的日常通信交流方式,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

(二)精致小巧的邮票可以作为文化信息传递的载体,虽然如今邮票的使用有所减少,但其蕴含的历史特性和文化意义是无法被替代的。

(三)丝巾飘逸柔软的特性既可以帮助人们抵御风沙严寒,又可以作为配饰与自身穿搭进行搭配,其实用性和艺术性深受人们喜爱,搭配景区文创设计,可以更好地展现景区风貌。

(四)拼图与其他载体的区别在于其是由局部到整体逐步构建完成的,不仅蕴含了设计者的思考创意,也蕴含了消费者在完成过程中投注的情感。以景区形象作为拼图设计元素,可增强游客对景区的印象。

(五)当代人们对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定制产品的市场也越来越大。定制的人物石塑与旅游景区代表人物结合,可使游客对该景区形成更加清晰的定位,如图2所示。

五、结论

通过将剪纸艺术与宁夏各旅游景区文化的紧密结合进行创意文化产品设计,各类以景区衍生的文化创意产品能为游客们提供更多特色文创的选择,在提高游客购买欲望的同时为景区引流,在推动宁夏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能更好地促进宁夏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9]。

参考文献

[1] 于园园.宁夏民间剪纸艺术探究[J].艺术科技,2015(7):33.

[2] 陈深琛.基于三维打印技术条件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以鄂豫皖红色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为例[D].武汉:湖北美术学院,2020.

[3] 胡炀.延安红色文创产品的时代性设计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22.

[4] 贾冰新.“从二维到三维”设计方法的应用研究——以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创产品为例[D].汕头:汕头大学,2021.

[5] 潘琛,田永刚,王晓燕.三维数字化技术在山西旅游文创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3):91-92.

[6] 石卉.剪纸艺术在福建省革命老区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2.

[7] 白鹏飞.陕甘宁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联动发展的战略构想[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2-78.

[8] 卓布吉.泉州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政府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

[9] 王若馨.南梁红色文化与传统剪纸艺术的融合[J].艺术科技,201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