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采风视域下德江文化旅游产业的理性思考

2024-12-16 00:00:00李洁
旅游纵览 2024年7期

摘 要:艺术采风与研学活动是各地文化旅游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文化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德江县域具有便捷的陆路和水路交通、优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等区位优势,并且,《德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打造黔东北区域性旅游一体化发展深化的休闲旅居目的地,让体验式文化旅游为建立高校艺术采风与研学精品线路提供可能;政府还借助艺术家实地写生与田野调查,着力对外宣传德江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文章通过分析优化德江高校艺术采风、研学、游学等体验式文化旅游线路,能为德江文化旅游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助推文化旅游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

关键词:高校;艺术采风;德江;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铜仁学院2023年重大项目“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助推德江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项目编号:tyzdDF23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言

德江县位于黔东北,地处贵州铜仁、遵义与重庆黔江构成的三角中心位置,不仅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县域内有杭瑞、德沿、德务、德余高速公路,陆路交通十分便捷。该县是乌江流域500吨级港口重要的航运中心,是贵州省“十四五”规划中重要的区域性支点城市。

近年来,文化旅游在贵州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2022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民族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发展”和“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德江县政府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在“十四五”期间,围绕德江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构建“一城四区”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形成分区发展的全域旅游服务供给模式,在黔东北地区打造区域性旅游一体化的休闲旅居目的地的精品旅游线路。

艺术采风与研学活动是各地文化旅游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文化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高校艺术生采风是让学生走出课堂,体验生活,亲近自然,了解某个地区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和风土人情,“将传统课堂课程中的理论和专业技能运用于艺术实践的主要教育环节”[1]。相较于学校的基础理论课程,艺术采风属于专业实训能力培养,把社会实践和理论课程进行融合的一项活动。因此,各高校会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到校外开展艺术采风或田野调查教学活动。艺术采风既是高校专业课堂教学的空间拓展与延伸,也是文化旅游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德江县在“十四五”期间,拟推出服务高校艺术采风的长线精品旅游线路,构建乡村振兴与文化旅游产业相互融合的旅游产业链,加快德江优秀历史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共同开发,推动德江民族地区农村文化艺术与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

一、德江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分布状态

德江地处黔东北,“德江区域内有着较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红色文化与人文景观遗产[2]。”其中,白果坨国家湿地公园、乌江画廊、洋山河峡谷、马耳河峡谷等乌江沿岸景区地势险峻、山貌优美,景色壮观;新滩、常堡、潮砥等乌江的航运码头星罗棋布;梅林寺石林、泉口石林等地理奇观,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麻阳河风景区相接,成为乌江百里画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枫香溪会议旧址、红三军政治部旧址、红三军警卫排旧址、红三军参谋部旧址、中共黔北工委旧址等红色文化建筑群分布其间;“黔中砥柱”石刻、“龙洞飞云”摩崖石刻、“一品洞天”摩崖石刻、安化县文庙、梅林寺咸同起义遗址、煎茶溪古墓群、宦河村、曾氏宗祠、扶阳古城等历史文化遗存保存完好;德江炸龙、乌江船工号子、传统傩戏等非物质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使德江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从德江地理位置与交通资源分析,德江地处由遵义、铜仁与黔江组成的地区三角洲中心,是黔东北区域交通枢纽型中心城市。铜仁(德江)机场建设快速推进;陆路交通有杭瑞、德务、沿德、德余4条高速公路过境;乌江流经5个乡镇流域长65公里,水上交通包括乌江共和500吨级港口通航;铁路运输中昭黔和涪柳铁路在德江交会,水陆空综合立体交通网正逐步成型。因此,从德江现有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基础设施来看,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二、德江文化旅游与艺术采风线路开发的可行性思考

高校艺术采风教学实践课程包括一至两周的短期实践教学和三周以上的较长时间的实践性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引导他们深入知识,不断发现和捕捉在学校无法获得的生活感受和精彩瞬间。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和关注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建筑样貌、自然环境等历史与文化。为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团队就采风沿途的交通状况、住宿条件、食品卫生、就医保障等情况进行前期调研,结合德江现有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制订出春季或秋季学期艺术采风教学计划。例如,开展以地理风貌为表现对象的艺术采风,主要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进行山水画、风景写生的实践活动。通过艺术创作讲好乡村故事、传承和弘扬乡村非遗文化。

高校艺术采风时间通常会避开国内的“五一”“十一”旅游高峰,制订出短期(15天左右)或较长时间(30天左右)的采风或研学路线。例如,沿乌江流域规划出为期10天的采风,从德江至国家级古村落焕河村、长堡镇、白果坨湿地公园、枫香溪及两河口,开展古村落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的田野调查、自然风景写生等东南沿线的线路活动。目前,德江共和镇的国家级传统村落唤河村与中央美术学院、贵州师范学院、铜仁学院3所高校,以及德江灵犀酒店建立了校、政、企深度合作。乌江沿岸的长堡镇、潮砥镇,除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与鳞次栉比的民居建筑外,徐家岩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白果坨国家湿地公园也坐落于此。采风时间可安排3至4天,镇内的酒店和民宿能为师生团队提供较好的食宿服务,与潮砥镇毗邻的枫香溪镇现有枫香溪会议旧址、红三军政治部旧址、红三军警卫排旧址、红三军参谋部旧址、张家湾区革命会议旧址等文物保护建筑群,枫香溪文昌阁、张氏宗祠、文昌宫塔、双坝双塔可为采风教学提供2天左右的风景、建筑写生素材;沿途的两河口等地还可以将写生线路向东拓展到相邻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的木黄镇、松桃苗族自治县石梁乡等地。这条写生线路主要由国道325、省道S17、乡道组成陆路交通网络,以及乌江沿岸的新滩、共和码头提供的便捷水上航运网络,沿途各乡镇具备接待人数众多的写生团队食宿交通的服务能力。

开展德江采风的第二条线路是从德江县城出发,沿途经过荆角、桶井、新滩到达高山镇洋山河峡谷等地,开展一周左右的以风景写生为主的教学活动。荆角土家族乡地处德江县东北部,马蹄河、角口河、杉树河流经此地,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桶井乡东面的新滩村三面环乌江,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建造的陈氏宗祠、新滩惨案旧址等文化遗存具有较高的田野调查和文化研究价值;德江北部的高山镇是多民族集聚地,其南部洋山河峡谷、天坑群、天生桥、洞穴以及柱状石峰、陡崖、瀑布、石林等自然奇观是艺术专业学生中国画、油画、水彩等写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另外,分散在德江县域内的文化古迹还包括始建于隋朝仁寿四年(604年)的合兴镇扶阳古城遗迹。该遗迹目前尚存古城池、衙署、馆舍等木质建筑,在遗址中依然能见到明代推行“屯田制”后,军队戍边屯田开拓和驻守西南地区时期建造的兵营、练兵场、哨所等军用设施。德江县域内遗存的永盛寺书院、惜字亭,以及清代朝阳古塔群、清代朱氏墓葬群、安化县文庙、“黔中砥柱”石刻、梅林寺咸同起义遗址、中共黔北工委旧址等,也是艺术采风活动中写生与田野调查不可或缺的现场教学目的地。

三、德江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一)德江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艺术采风、文化体验式研学的长线旅游规划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各部门十分重视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对外宣传。但是,德江文化旅游也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德江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二是部分旅游企业对高校采风的接团意识不强,缺乏对艺术采风教学要求和活动管理的基本了解,当下还没有一家旅游企业针对采风项目开展前期调研、筹划或将其纳入年度发展计划。三是德江县城内如灵犀国际酒店、乌江大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虽然较为完善,但各乡镇能够为师生提供交通、住宿、食品卫生安全条件、就医保障等基础设施明显不足。村镇民宿分散且存在安全隐患,不便于团队的日常教学管理,基本不具备接待人数众多的高校师生采风团队的能力。因此,写生团队只能早出晚归,频繁往返于县城酒店与采风地点,这既在时间上难以保证采风教学的顺利完成,也给团队留下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无形中还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二)德江文化旅游的改进措施

针对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德江政府在加强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等方面,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旅游服务质量提质增效。

首先,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持续推进洋山河景区项目建设,在全县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网络全覆盖;加快改善乌江沿江快速干道、枫香溪红色旅游区连线道路、乌江秘境等旅游沿线的公路道路改扩建步伐,实现高速、省干道和乡道的公路网与景区互联互通。

其次,提升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拓展旅游服务空间,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相关部门要重视对高校艺术采风与研学活动承接业务的支持,应加强对旅行社的全过程监管和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培训,积极主动地与艺术院校对接,熟悉高校艺术采风教学活动的运行管理,与学校共同规划采风线路与采风内容,为学校提供包括短期保险、优质的交通、价廉物美的食宿等全过程服务。

第三,推动长堡镇、楠杆乡等基层综合文化站的高质量发展。深度地挖掘土家族文化、红色文化内涵,推动传统手工艺、文化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开发,打造如傩戏、傩技、舞草龙、炸龙等民俗表演,普及德江剪纸、奇石、刺绣的手工艺制作、非遗衍生品的开发。发挥沿线的各乡镇村委会的基层组织作用,根据师生采风人数与时间安排,组织村民做好接待安排,有计划地采购安全卫生的食品,对于人数较多的团队采取分散居住集中饮食的方式,为采风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

为发展德江旅游文化产业,各级政府可以积极地拓宽线上文旅宣传推广,精准地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宣传平台,多渠道开展营销;大力开展线下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开发一批具有德江地域特色的文创项目,完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楠杆土家族文化体验旅游,并联合相邻地区,协同打造桃源铜仁经典游、乌江画廊山水游、红色文化研学体验游等区域联动旅游线路,进一步提升“乌江秘境·欢乐德江”品牌影响力。

四、结语

德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一步一景,在春、秋季节是高校艺术采风最好的目的地,无论是油画、水彩,还是中国画的山水写生,乌江沿岸优美的风景都能为艺术创作提供最好的素材;而德江现存的人文景观与红色文化也为高校师生田野调查的收集、整理提供丰富的资料。

通过德江规划的艺术采风线路,“挖掘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研究旅游景点的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商标设计等自主研发和集团品牌效应[3],”提升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提炼与概括德江有代表性文化旅游与美学价值,积极地探索在乡村振兴中推进文化艺术赋能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开发德江艺术采风长线旅游资源,吸引全国各地艺术院校到德江建立采风基地,挖掘德江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和提升整体实力,落实德江政府“十四五”期间旅游业中文化旅游的具体规划与实施。从实践层面使高校的艺术创作更加贴近生活、扎根人民、表现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变化,展现乡村振兴与中国梦的精神风貌。相信不久后,通过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宣传艺术采风线路的优势,德江会将形成高校艺术采风与研学活动的常态化的精品旅游线路。

参考文献

[1] 陈奎霖.浅谈采风活动对艺术类学生的重要性[J].美与时代(中),2013(5):55-56.

[2] 刘瑞芳.基于SWOT分析法的铜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商讯,2019(18):10.

[3] 车洁.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21(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