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绿色发展、供需匹配、产业高效及文旅融合作为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发展策略已被证实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故而成为经济转型首选。作为典型的矿粮复合区,焦作市马村区曾因其矿业发展造成“三生空间”矛盾,因而转型旅游发展之路。基于此,文章通过构建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马村区发展现状,优化发展路径以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目标。研究显示,马村区旅游资源可观、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有效,但配套产业、群众共享共建、品牌营销、活动创新方面存在不足。未来,可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旅游协同治理体系,完善旅游配套产业,提升共建共享水平,加强营销宣传、提升品牌竞争力,创新发展理念、提升旅游产品质量等路径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矿粮复合区;旅游高质量发展;马村区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矿粮复合区是指集矿产开发、粮食生产、居民生活于一体的复杂的、多功能综合性复合区域[1]。相较于非复合区而言,矿区的生产、生活、生态布局相互作用与制约,三者的矛盾易激化。这一矛盾主要表现为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对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造成威胁,对地区“三生空间”的协同发展造成破坏,影响地区高质量发展[2]。与此同时,矿产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存储量有限无法满足地区可持续发展需求,违背当前所倡导的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理念和力求共同富裕的民族振兴愿景。因此,为解决矿粮复合区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亟须寻求一条有效的转型道路。
旅游高质量发展因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目前已成为推动资源地区经济转型、促进产业兴旺、乡村振兴、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三生空间”、提升地方治理水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推动资源丰富地区转型的首要选择[3]。但一些地区在转型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在旅游资源利用、服务供给、基础设施建设、景区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未能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转型过程中地区旅游发展水平,能够为该地区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探索出有效的建议与对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同时,矿粮复合区空间布局复杂以及对生态修复有较高要求,该类地区的旅游规划、服务供给、生态补偿等方面限制较多,导致该类型地区以旅游高质量发展作为转型手段的情况未受到学者的关注[4]。因此,本研究选取旅游转型发展的矿粮复合区马村区作为案例,对其旅游高质量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为其优化发展路径建言献策,以期为其他矿粮复合区转型旅游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本文选取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作为矿粮复合区研究案例。马村区总面积1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达5 780公顷。该区下辖7个街道,总人口14.37万人。马村区作为典型的矿粮复合区,地处煤炭以及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但长期的煤炭开采,造成区域内采煤沉陷面积达3 420公顷,地形地貌景观遭到严重破坏,土壤水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在发展转型的过程中,马村区立足现有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谋发展,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首先以“一寺、一园、三镇、多点”为发展思路,重点发展休闲体验、生态康养和文化旅游,着力于“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商业”“旅游+康养”融合发展之路,打造出河马仙果小镇、白鹭湖生态康养小镇等特色旅游品牌。
(一)矿粮复合区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旅游高质量发展遵循供需匹配、绿色发展、文旅融合、产业高效的四大原则。从资源角度看,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均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从产业角度看,以“旅游+”的形式与农业、体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之有效的市场营销和丰富的活动项目,旅游者餐饮、观光、住宿等基本休闲需求以及深度综合体验需求均能够得到满足;当地居民的内生动力可通过旅游发展得以持续激发,有效地提升居民的参与程度[5]。此外,公共基础设施、旅游地的管理等对旅游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保障旅游安全、卫生、有序地开展。
(二)矿粮复合区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
根据上述评价体系,本研究邀请5位旅游研究专家对矿粮复合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现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分别选取5位专家给出的平均分(59分及以下为中,60~79分为良,80分及以上为优),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旅游资源吸引力、公共基础设施、旅游地管理有效力评价结果为优,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活动项目创新力与市场营销能力评价结果为良,还需进一步完善;居民共享共建水平与配套产业要素完备度评价结果为中。
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结果上看,马村区旅游资源吸引力得分为优。作为旅游发展的根本要素,研究区域内目前有2个A级旅游景区和8个休闲旅游基地,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市场的注意力,并满足游客的深度体验与观光需求。公共基础设施作为旅游发展的基础,为游客游览提供基础服务保障,对产业集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区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度结果为优,交通设施完善,城市和农村道路通达度高,形成外连交通干线、内成体系的区域快速交通网络,区内公共交通、道路标识牌、停车点等基础设施密度高,可满足游客自驾与使用公共交通的游览需求。旅游地管理有效力结果为优,当地管理部门基于市场研究和当地条件,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目标,确保不断改进旅游的服务质量,从而适应快速的市场变化和多元化的游客需求。活动项目创新力层面评价结果为良好,当地管理部门举办文旅项目仅在数量上达到了高质量发展要求,但仍需要进一步在构思、设计、执行等方面体现独特性和新颖性,能够带来新观念、新想法或新方法,提升竞争优势,增加受众参与度和关注度。市场营销影响力结果为良好,当地要进一步明晰矿粮复合区旅游目标市场以及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定位,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拓展传播渠道增强品牌曝光度,形成广泛的市场影响力,有效地吸引目标受众。共享共建结果中等,区域内管理部门要持续推动旅游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与共享,同时基于数字化技术,对旅游共建共享模式进一步优化。
基于上述分析可得出,矿粮复合区在旅游资源、公共基础设施和管理方面优势明显,活动创新力和市场影响力有待提高,共享共建和配套产业是今后发展刚需,有大幅提升空间。重点要从治理体系完善、居民共享共建共参与、品牌效应发挥、旅游产品创新等方面着手,持续提升该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旅游协同治理体系
马村区首先应树立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发展理念,完善政策协同和联合执法机制,有效地发挥农业农村局、矿务局、旅游局、城管局、交通局等各部门专业优势,同时整合分散的执法力量,体现整体联动的执法效果。通过加强培训,从心理、思想上打破各部门强势与弱势之分,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树立平等观念和为群众服务、为社会奉献的责任意识。通过刚性机制和软性文化,共同建立各部门协同治理体系。
(二)完善旅游配套产业,提升共建共享水平
政府的引导主要表现为政策引导与行动引导。政策引导层面,政府在完善当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础上,还要给予政策扶持,推进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在矿山工业园区等聚集地引进一批大型商务酒店和酒店式公寓入驻,在河流、特色产业、田园风光、红色基地沿线布局建设一批精品民宿集群,创建特色村落进入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区。
(三)加强营销宣传,提升品牌竞争力
马村区应通过政策吸引、培训学习等方式成立专门的旅游营销团队,以矿业农业兼并发展特色为基础,并根据消费需求制订营销方案和策划活动,拍摄旅游宣传片,并运用新媒体、户外广告进行高质量品牌宣传。其次,要依托文化旅游招商引资推介会,与各省市沟通合作,通过各种活动推广本区域资源优势,拓展客源市场。
(四)创新发展理念,提升旅游产品质量
将“故事”赋予旅游商品可提升商品价值,从根源上重新构造旅游商品价值体系,价值链和产业链双向驱动推进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提升文化价值。将历史典故、文化名人等文化价值深嵌于旅游商品,结合当地特有文化典故,赋予其农业生产和矿业开采相关情境,以“生活化”方式讲述旅游商品,从而使旅游商品的文化价值得以有效架构和有力传播。其次,要树立“故事化+”理念。一方面树立“产品+故事”创新理念;另一方面基于故事情节差异化,定期培训经营人员营销技能,提升“讲故事”能力。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章不仅分析了某一特定区域的旅游发展现状,也为矿粮复合区等多元化发展区域实现经济有效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通过构建全面而细致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章深入地分析了该区域在旅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该区域在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群众共享共建、配套产业、品牌营销、活动创新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当前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未来的改进方向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首先,加强旅游治理体系建设,确保旅游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让群众能够共享旅游发展的成果。其次,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再次,加强市场营销宣传,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最后,推动旅游产品创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和活动,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本研究不仅为该区域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案,也为其他矿粮复合区推动经济有效转型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框架。通过借鉴本研究的成果和经验,这些区域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旅游发展的脉搏,以期制订出更加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策略。
[1] 冯玮.矿粮复合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与诊断研究——以江西省德兴铜矿为例[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7.
[2] 唐莹,孙玉晶.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影响[J].学术交流,2024(2):93-109.
[3] 亢楠楠,林姿余.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与战略路径[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2): 58-64.
[4] 宋昌耀,顾嘉倩,张琪,等.文旅融合、科技创新与城市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J].旅游论坛,2023(5):77-88.
[5] 韩笑.场景时代乡村休闲旅游的理论逻辑、现实审视与推进转向[J].社会科学家,2023(12):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