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对中国旅游收入的影响研究

2024-12-16 00:00:00张金壮张崇雨
旅游纵览 2024年7期

摘 要:文章通过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2—2022年中国历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采用熵权法和OLS方法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中国旅游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促进了中国旅游收入的增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旅游服务的质量和个性化体验,增强了游客的满意度和消费意愿。研究还发现,随着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和技术应用的不断成熟,其对旅游收入的拉动效应逐年增强。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加强旅游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和制定差异化政策等建议,以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对中国旅游收入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数字经济;旅游收入;熵权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及综述

(一)数字经济发展脉络

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由最初的“信息经济”概念演变为今天的“数字经济”。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唐·塔普斯科特在其著作《数字经济——互联网智力时代的承诺和风险》书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指出信息技术的数字革命使数字经济成为基于人类智力联网的新经济[1]。

2016年,G20杭州峰会进一步明确了数字经济的定义和作用。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到2021年其规模达45.5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印发《数字经济2024年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包括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创新突破、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全面筑牢数字安全屏障、主动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加强跨部门协同联动等。这些举措旨在全面推进《“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通过强化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夯实数字经济基础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2024年开始,数字经济在多个领域的发展将进一步深化,释放数字红利,助力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转型升级。

(二)研究综述

数字经济作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形态,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显著提升了旅游行业的产业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对旅游市场的细分也有显著影响。唐(Tang)(2023)的研究以英国为例,利用2011至2019年的数据,证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极大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其研究还表明数字经济对商务旅游和度假旅游市场的推动作用尤为明显,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组织旅游服务的效率,促进了商务旅游的发展[3]。

在具体机制方面,数字经济通过改善旅游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提高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从而增加旅游收入。布哈里斯(Buhalis)和劳(Law)(2008)指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数字经济驱动旅游发展的前提,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不仅促进了旅游创新,还重塑了旅游产业链的结构[4]。玛丝洛娃(Maslova)等(2020)也强调了移动终端和互联网在旅游信息获取、产品预订和服务评价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些技术极大地方便了游客,提升了旅游体验,从而促进了旅游消费[5]。

数字经济对旅游收入的影响也存在区域差异和行业异质性。贺琳婧和魏志飞(2023)的研究表明,在黄河流域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促进了旅游收入的增长,而人力资本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6]。张佳佳和汪洋(2023)对安徽省的研究则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促进了该省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了整体旅游收入[7]。

本文通过对中国2012—2022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利用回归分析其对旅游收入的影响,进一步证实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旅游收入的增长,同时探讨数字经济在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二、模型设置、变量描述和数据来源

(一)数字经济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选取2012年至2022年数据,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衡量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详见表1。

由于二级指标规模不一,本文采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进而计算出中国2012—2022年历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分。

(二)计量经济学模型设置和变量解释

构建以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数据来自《2023统计年鉴》):

TI为上式中的因变量,表示2012—2022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该指标涵盖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消费支出,反映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贡献。

D为核心解释变量,表示2012—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见表2。

S为控制变量,表示人均旅游消费,代表游客的消费能力和旅游市场的健康程度。

In为控制变量,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的可支配收入意味着居民有更多资金用于休闲娱乐和旅游消费,从而推动旅游业发展。

Tr为控制变量,表示中国铁路、公路、水路和民航的客运量。较高的客运量通常意味着更多的游客流动,增加旅游收入,反映出旅游吸引力、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改善。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由表3可知,国内旅游收入(TI)的标准差为0.351,最大值为10.955,最小值为9.925,表明国内旅游收入的差异较小;数字发展水平(DI)的均值为-0.851 71,说明中国的数字发展水平需要提升;在控制变量指标中,客运量(TR)均值最高,为14.284,这表明交通运输能力对于中国的旅游收入变动具有重要意义;人均旅游消费(SP)的均值最低,为6.751 5,表明中国的人均旅游消费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相关性分析

由表4可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06。大部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基本小于0.8,说明各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回归结果分析

由表5可知,在加入控制变量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为正。具体地说,模型(1)是未加入控制变量的参数估计结果,核心解释变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模型(2)是加入控制变量的参数估计结果,核心解释变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通过了5%的显著水平,影响系数为0.454。该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四、结语

(一)结论

文章通过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2—2022年中国历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与同期的旅游收入比较进行了回归分析,旨在探讨数字经济对旅游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促进了中国旅游收入的增长。

数字经济通过提高信息传递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增强了旅游行业的竞争力,提高了服务水平,从而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和消费意愿。研究还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旅游收入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年份呈现出逐步增强的趋势。这表明,随着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技术应用的不断成熟,其对旅游收入的拉动效应也在持续放大。这一发现进一步验证了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和影响力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

(二)建议与意见

1.加快数字经济在旅游企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旅游企业应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旅游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企业还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数字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

2.推动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

政府和企业应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促进跨部门和跨行业的协同发展,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数字化转型,旅游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增加旅游收入。

3.关注区域和行业差异,制定差异化政策

鉴于数字经济在不同区域和行业中的影响存在差异,政府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对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地区,应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商务旅游和度假旅游市场,应进一步优化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

4.促进市场细分和创新

旅游企业应利用数字经济的优势,深入挖掘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开发更加多样化和细分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开拓新的市场空间。通过不断创新,旅游企业可以吸引更多元化的游客群体,增加整体旅游收入。

参考文献

[1] 杨丽娟,韩娟霞.甘肃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预测[J].科技和产业,2023(6):79-86.

[2] 李爽.地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因、路径及绩效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

[3] Tang R. Digital economy drives tourism development—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on the UK[J]. Economic researchEkonomska istra ivanja, 2023(1): 2003-2020.

[4] Buhalis D, Law R. Progres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20 years on and 10 years after the Internet—The state of eTourism research[J]. Tourism management, 2008(4): 609-623.

[5] Maslova T, Pletneva N, Althonayan A, et al. Transformation of consumer behavior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conditions of digital economy[C]//IOP Conference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OP Publishing, 2020(1): 012070.

[6] 贺琳婧,魏志飞.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5):12-15.

[7] 张佳佳,汪洋.数字经济对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J].价值工程,2023(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