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我国旅游经济如何在低碳经济的导向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产业面临的重要难题。旅游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也对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此,旅游行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通过科学设置旅游设施,合理安排旅游路线,推广新型环保技术,改善旅游环境,强化民众的低碳环保意识,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保证低碳经济理念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低碳经济背景;旅游经济;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在我国,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双重意义。然而,传统旅游模式的高能耗、高排放问题日益凸显,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相悖。因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探讨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策略,对于实现旅游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的严峻挑战提出的,旨在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今,这一概念已经变得愈加成熟,主要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中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碳技术
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最为有效、直接的手段,包括能源生产、转换、利用、节能减排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创新。通过降碳、零碳、去碳等机制,低碳技术能够促进温室气体的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的低碳化发展,其中比较典型的便是清洁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等。
(二)低碳产业
低碳产业是低碳经济的核心载体,通过代替、改造传统高碳产业,稀释高碳产业碳排放等机制,可以促进经济的低碳发展。低碳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低碳管理制度
低碳管理制度是保障低碳经济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它通过引导、激励、监督、管控等机制,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低碳转型。低碳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市场机制等多个方面。
(四)消费模式
低碳消费模式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要素要求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低碳消费模式的形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不同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方式推广低碳消费理念;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低碳产品、服务等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低碳需求;个人则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方式等积极地参与低碳消费行动[1]。
(一)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低碳旅游既是对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响应,也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节能环保,倡导低碳旅游方式,这是国家为了配合低碳经济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信号。而旅游业作为资源消耗相对较少、环境友好型产业,其低碳化发展对于国家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关联带动作用
低碳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带动与生态环境相关联产业的发展。在低碳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生态农业等产业必然会应运而生,新兴行业的出现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而且,旅游业本身具有强大的关联带动作用,通过低碳旅游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条的低碳化改造和升级,形成良性循环。
(三)提升旅游业竞争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旅游已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发展低碳旅游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能促进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推行低碳旅游理念,能够进一步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旅游设施的能效水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而为游客提供更加清洁、舒适、健康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体验质量。
(四)满足市场需求,倡导绿色消费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关注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倾向于选择低碳、环保的旅游方式。发展低碳旅游,可以满足这部分市场需求,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推动旅游市场的绿色转型。同时,开展低碳旅游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还可以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传统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而低碳旅游强调在旅游活动中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消耗。采取环保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是通过推广低碳旅游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
(一)旅游者和从业者绿色低碳旅游意识薄弱
绿色低碳旅游意识的薄弱是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具体表现在旅游者和旅游企业两个方面。大多数旅游者对低碳旅游的了解尚浅,低碳意识尚未形成,他们在日常旅游活动中往往追求便利和舒适,而忽视了旅游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同时,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相关企业,也存在低碳意识不强的问题[3]。员工在工作中浪费资源,不注意节能减排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企业管理者对低碳旅游的认识也不深,低碳培训和宣传不足。绿色低碳旅游意识的薄弱直接导致了旅游活动中碳排放的增加,不仅加剧了环境压力,也不利于旅游业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二)能源消耗及排放超标
旅游交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导致了二氧化碳排放加剧。同时,酒店、景区内的照明、空调等设备能耗也比较大,且往往存在能源浪费现象,所以这些情况会进一步加剧能源消耗和排放问题。能源消耗及排放超标的情况不仅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还对旅游业的运营成本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长期来看,如果旅游业不能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就不利于其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不足
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在旅游业显示出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技术推广困难和技术应用零散两个方面。一方面技术成本高、适应性差等难题,导致低碳技术在旅游业中的推广遭遇了诸多阻碍,甚至还会让一些旅游企业对引用低碳技术望而却步,不愿投入资金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当前的绿色低碳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相对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应用体系,这使得技术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充分地发挥其节能减排的潜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限制了旅游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发展[4]。
(四)缺乏专业人才队伍
低碳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形态,其发展面临着专业人才队伍匮乏的严峻挑战。当前,在旅游业教育体系中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实践环节薄弱,难以培养出符合低碳旅游领域要求的专业人才。而且,该领域发展起步较晚,相较于其他成熟行业,专业人才更容易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更优厚的待遇等影响而流失,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短缺的状况。这一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低碳旅游的发展潜力,同时也限制了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管理运营等核心环节的发展。
(一)科学设置旅游设施,合理安排旅游路线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发展旅游经济需要科学设置旅游设施,合理安排旅游路线,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的旅游设施设置意味着在旅游开发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环境因素,确保旅游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符合低碳、环保的要求[5]。例如可以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旅游设施提供电力,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旅游设施的设计和运营也要注重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优化旅游路线时,需要根据旅游景点的实际情况进行多种路线的规划,为不同需求的顾客提供多样性的选择。通过合理规划旅游路线,可以减少游客的行程时间和距离,从而降低交通碳排放,或者推广低碳旅游交通方式,鼓励游客通过公共交通、骑行等环保出行方式,进一步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二)推广新型环保技术,改善旅游环境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旅游经济,还需要积极地推广新型环保技术,以保证旅游环境的不断改善。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加大对新型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旅游环保技术领域的创新与合作。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推动环保技术在旅游景区的广泛应用。例如,景区旅游设施可以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另外,旅游企业可以积极地采用新型环保技术,提升旅游服务的绿色化水平。旅游景点的酒店可以采取使用节能设备、实施垃圾分类、处理污水等环保措施。旅游景区可以引入智能导览系统,减少纸质地图的使用,同时优化游览路线,减少游客的碳排放[6]。最后,还可以建立旅游环保技术的评估和监管机制,确保环保技术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相关部门也应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旅游企业的环保技术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监管,确保其达到预期的环保效果。
(三)强化民众的低碳环保意识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强化民众的低碳环保意识是推动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策略。为实施这一举措,需要从政府、旅游企业、媒体和教育机构、社会各界等多方面入手,形成合力。政府应发挥引领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明确低碳旅游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和认同。旅游企业也应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将低碳环保理念融入旅游产品的设计和运营,同时加强对游客的低碳环保行为引导,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共同营造低碳旅游的良好氛围。媒体可以通过广泛宣传低碳旅游的重要性和实践案例,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教育机构应将低碳环保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为未来的低碳旅游发展培养储备力量[7]。总而言之,政府、企业、媒体、教育机构以及公众应携手合作,共同推广低碳旅游理念和实践。通过举办低碳旅游主题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低碳旅游,推动我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我国低碳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可以为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为此,高校和职业院校需紧密对接低碳旅游的实际需求,灵活地调整课程设置,增设与低碳旅游紧密相关的专业方向,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切实地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加强与旅游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此外,政府和企业应携手合作,共同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提高相关岗位的薪酬待遇水平,以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积极地投身于低碳旅游事业。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丰富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更应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鼓励他们为低碳旅游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综上可知,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策略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议题。通过优化教育体系、提升人才质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以及推动行业交流与合作,可以有效地强化低碳旅游专业人才队伍,为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在低碳经济的导向下,我国旅游经济也必然会实现绿色转型与创新,进而在全球旅游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1] 岳杰.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21(6):34-35.
[2] 罗斌.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思考[J].投资与创业,2021(1):41-43.
[3] 韦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策略分析[J].山西农经,2019(21):50-51.
[4] 戴金枝,王婧,吴红娜.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思考[J].当代旅游,2019(4):20.
[5] 孔倩倩.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思考[J].智库时代,2019(9):7-8.
[6] 秦莹.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策略[J].旅游纵览,2023(21):73-75.
[7] 孙乐.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