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作为一门培养导游人才的课程,不仅要教授导游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历史文脉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融合不仅能够丰富课程内容,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提升其文化素养。文章从家国情怀培育的视角,探讨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与历史文脉深度融合的路径,以期为提升导游人才培养质量和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家国情怀;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历史文脉;深度融合;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国家旅游局2016年发布了《关于深化导游体制改革加强导游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导游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其中就包括家国情怀的培育。家国情怀是指个人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是导游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而历史文脉则是一个地区、民族的发展轨迹和文化底蕴,是导游人员讲解景点、传播文化的重要依据。因此,将家国情怀培育与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相结合,深度融合历史文脉,对于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文化认同感和爱国情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家国情怀培育的角度探讨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与历史文脉深度融合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导游人员的教育培训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增强文化认同感的路径
在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中,历史文脉的深度融合为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供了沃土。在对中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学习中,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是这条文化长河中的一员,这种认同感不仅来自对知识的掌握,更来自对文化基因的传承。通过对地方文化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各地历史文脉,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延续,深刻理解自己是文化传承者的重要角色,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情寄托,进而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
在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中,将历史文脉融入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历史故事中蕴含丰富情感和生动情节,能够使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体,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通过讲述某个地方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地方发展历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文化传统,既能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历史文脉的融入提高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习兴趣的举措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历史文脉的融入提高了学生对于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讲述历史故事介绍地方历史文化,使得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地方自然风光时,增加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的内容,如此既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爱国情怀的探索
在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中,历史文脉的深度融合,对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本国历史和文化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本国的历史发展,感受本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对国家的热爱之情[1]。例如,在讲述某个地方史实时,引导学生了解地方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既能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一)家国情怀与历史文脉的关系
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离不开对历史文化的了解,而历史文脉则是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2]。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民族、家乡的深沉热爱和责任担当,历史文脉则是这种情感得以传承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在作品中表达对家国的热爱,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作品,正是通过历史文脉将家国情怀传递给后人,使家国情怀成为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追求。只有深入学习和了解历史文化,才能深刻地领悟家国情怀的真谛。
(二)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与历史文脉的关系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地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等,历史文脉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对历史文脉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地方的历史演变、文化传统、民族风情等,为今后从事导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历史文脉的融入可以使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更加丰富多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3]。
(三)历史文脉与导游职业的关系
历史文脉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文明的精神纽带,承载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传承与发展[4]。对于导游这一职业而言,历史文脉是其不可或缺的知识基础和职业灵魂。导游不仅是历史文脉的传承者,更是历史文脉的传播者。导游的工作不仅是带领游客参观景点,更重要的是传播地方的历史文化。通过了解历史文脉,导游可以更好地讲解景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以更加生动有趣地介绍景点的历史事件、文化遗产、民族风情等,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地方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文脉与导游职业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四)家国情怀与导游职业的关系
家国情怀是一种对家国的热爱和责任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导游职业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导游,能够更好地向游客传递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会更加关注国家的历史文化,积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自己的热情和真诚为桥梁,让游客感受目的地历史文化的魅力,让游客了解地方文化精神内涵,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家国情怀与导游职业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5]。
(一)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在培育家国情怀的过程中,需要在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中追求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知识性是导游工作的根基,是对历史文脉准确传递的保障。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不仅要求教师传授给学生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要求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确保信息准确无误;趣味性则是对学生学习热情的呵护,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化教学来实现,如通过历史人物的性格描绘、历史事件的戏剧性转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收知识,提升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因此,在课程设计时,引入多媒体教学,借助视频、音频、互动游戏等多样化的手段,让知识传授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得学生在未来导游工作中能够将乏味的知识转化为吸引游客的亮点[6]。
(二)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不应只停留于理论的讲授,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历史文脉的理解。例如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遗址,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讲述历史故事,通过实践经历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导游技巧,也能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更深刻的感悟。同时,通过模拟导游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模拟讲解、解答游客问题等,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运用所学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有助于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将抽象的历史文化知识内化,从而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自信地传递给游客。
(一)追寻历史脉络,构建家国情怀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应致力于引领学生深入历史长河,探寻各地发展脉络,树立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例如,介绍北京时,追溯北京历史,让学生了解北京作为古都的历史底蕴,北京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对北京历史文脉的深入了解,探寻家国情怀的内涵,深刻地感受家国情怀的力量。
(二)融入地方特色,彰显文化底蕴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应注重将地方特色融入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各地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培养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例如,在介绍杭州时,不仅要介绍它的自然风光,还要着重讲述它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让学生了解杭州“人间天堂”之美,杭州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杭州地方特色的深入了解,学生更能够感受家国情怀的魅力。
(三)融汇现代科技,创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方式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将现代科技融入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率,更能使学生以全新的视角和方式去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学生可以在虚拟的旅游环境中进行考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方的风土人情,对于历史文脉的理解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精准把握游客需求,为导游服务提供个性化方案,现代科技的应用不仅拓宽导游知识的传授途径,也使导游培育变得更加生动和有效。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涉及当地文化、历史、自然景观等方面。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通过课堂讲授来进行,教师在讲解中容易出现照本宣科、讲解不够深入等情况,这对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积极地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例如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微课、慕课等形式进行讲解,使得课程变得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相关纪录片,从多角度认识地方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并将其融入讲解,全面提升学生的导游基础知识水平。
(四)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导游专业素养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的学习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实际操作,导游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导游技巧,提升专业素养。例如,邀请经验丰富的导游来校授课,通过分享实际工作经验,使学生对导游职业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地方历史文化遗产,让学生在了解地方文化的同时,增强对导游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促使学生的导游素养得到全面提升[7]。
(五)引导价值认同,培养爱国情怀
在导游的培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引导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产生深刻的认同,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导游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其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游客,因此,在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例如,在教授地方历史文化遗产时,不仅要讲述历史事实,还要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让学生不仅能对地方导游工作有更深的理解,也能提升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本文从家国情怀培育的视角,探讨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与历史文脉深度融合的路径,提出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锻炼等方面进行融合的建议,通过深度融合历史文脉,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家国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情怀,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导游技能。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应继续深入地挖掘历史文脉与家国情怀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引导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有情怀、有专业素养的导游人才。
[1] 赵俊俊.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路径探究[J].汉字文化,2022(增刊2):132-134.
[2] 何萌.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究——以“近代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实践”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21(7):28-31.
[3] 莫永林.宏观把控 微观调控——乡土史与国家史融合的高中生家国情怀培育实践路径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 2020(1):75-76.
[4] 居敏.新时期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生家国情怀培养路径探究[J].农家参谋,2019(13):270.
[5] 李蒙,陈昊宇.全面加强青年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12):79-81.
[6] 刘莉.用英雄精神培育青少年家国情怀[N].重庆科技报,2024-05-16(7).
[7] 张志健.在家国情怀的传承中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探究[N].新乡日报,2024-0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