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导游业务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掌握导游及相关岗位的核心技能,提升其综合素养。随着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旅游市场。因此,文章基于PBL教学理念,根据导游业务课程实际,从教学、教师 和学生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三段九环”的教学设计,以期为高职院校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PBL;导游业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3年度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省双高专业群金课建设项目《导游业务》(项目编号:10)研究成果。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要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1]。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类型特色,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优化结构与布局,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2]。在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市场的更新迭代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基于PBL理念,探索和创新高职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模式,以期为高职院校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PBL”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由美国的神经学教授霍华德·巴罗斯(Howard Barrows)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1969年学界首次将PBL教学法引入医学教育领域。PBL教学法是以问题或项目为导向,注重设计学习情境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灌输式知识本位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法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是围绕问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解构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输出能力。
巴罗斯将PBL视为一种学习过程,认为其是学习者在了解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由学习者自己掌控学习活动,并通过解决问题来整合相关知识的方法[3]。福格蒂(Fogarty)将PBL视为一种课程模式,认为PBL是以真实世界的问题为中心来设计的一种课程模式[4]。沃尔顿(Walton)认为,PBL是指将学习者置于特定的情境中,给他们一个学习任务与挑战,并提供其相关资源辅助问题解决的一种学习方法。
(一) 高职导游业务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重理论而轻实践
导游业务课程是导游资格证考试中的必考科目之一,其内容注重强化关于导游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但若仅仅以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书为目标导向,教师可能一味以考试大纲为标准串讲知识点,而忽略了实践操作教学的重要性。
2.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项目设计较简单
据了解,教师主要运用多媒体进行传统讲授教学,互动形式以问答法为主,教师设计的训练项目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会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补充学习,但也容易产生对网络的依赖,其虽能熟练运用互联网进行资料收集,但难以考量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3.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常规的考核评价只能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忽略了很多隐性素质,如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等。促使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固然重要,但提升其综合素质也是重中之重,这都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影响巨大。
(二) PBL教学法应用于高职导游业务的优势
1.改进传统教学模式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PBL教学法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鼓励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索和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教师的角色也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技巧,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
2.提升教师职教能力
根据PBL教学法的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发布相关项目任务,就必须收集、学习、观看和整理大量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并对导游业务这门课程的框架体系、知识内容进行重构和再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项目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指导实践能力等综合职教能力。同时,基于PBL教学法的小组合作和讨论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领导力和影响力,以便能够有效地引导和激励学生。PBL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甚至常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这种终身学习的态度对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也将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PBL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学生学情不尽相同,但传统教学法偏向于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教导学生,而PBL教学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环境通常更为轻松,他们有机会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资源,这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学习自信,增强自我效能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其他软技能,都是当今职场所看重的素质。
结合PBL教学理念和导游业务的课程特点,设计高职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模式,包括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总结三个阶段,流程如图1所示。每个阶段都遵循“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将PBL教学法的教学流程贯穿教学三阶段始终,并辅以线上平台和线下实训混合式教学手段,形成“三段九环”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全过程中分别扮演着信息推送者、咨询答疑者、学习督促者和效果评判者四大角色。
(一)课前准备阶段
1.项目引入
以导游服务工作流程为设计主线,从接团准备、接团服务、讲解服务到送团服务,按照工作场所、工作难度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如以模拟完成“地陪导游服务工作”作为综合贯穿项目,其中又分为不同地域导游服务的三个子项目,子项目之间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规律递进。教师明确三个子项目任务,通过线上教学平台进行发布,学生接收项目后进行课前预习,同一个工作经过三个不同层级的项目递进式的学习、训练、实践,最终可以有效实现课程目标。
2.知识铺垫
教师提前梳理好本项目的基础理论知识,将知识点进行重构化和颗粒化,并准备好视频、微课或动画等丰富的导游教学资源,课前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课前推送给学生,同时插入对应章节的测试题,以检验学生自学效果。
3.项目设计
根据学生特点,打破一刀切的固有模式,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相对均衡”的原则,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8人,设定组长1名。学生按组别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结合导游具体岗位职责和工作情境,共同制订项目方案。如,在突发事件处理章节中,针对“游客走失”这个知识点,从预防办法到处理流程设计方案,并明确成员分工,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在线上进行答疑辅导,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计划协调组织能力。
(二)课中实施阶段
1.情境提问
项目实施是基于PBL教学法的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的重点环节,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完成任务的情况,在课前进行统一讲解。运用线上平台和线下实训室创设场景,模拟导游服务工作情境。教师的提问目的是引出任务和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设计要和工作情境紧密相连,问题本身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保证有探索价值、有深度内涵。
2.分析问题
每个小组通过思维发散、头脑风暴和集体商讨等方法,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问题解决的思路。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过程性的考核评价,教师制定分析探究问题表,让各小组留下任务分析记录,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实际分析情况,提供个性化指导,各组在集体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最终共同制订合理解决方案。
3.成果展示
在成果展示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旅游安全与责任意识,同时塑造其作为导游的形象意识,并提升其组织协调、应急应变等综合能力。这一过程旨在引导学生实现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构建知识的转变,并最终将这些知识内化为个人技能。具体而言,通过模拟导游接团、景点讲解及送团服务等完整流程,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模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扮演积极角色,成为学生的鼓励者、引导者与激励者。对学生的展示成果给予及时且正面的反馈,帮助他们在展示中树立信心,同时细心指出并纠正不足之处,以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完善。
4.多维评价
PBL教学法注重构建丰富的评价系统,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以确保评价系统的客观性、公平性和全面性。PBL教学法的评价方式大致可总结为:学习总成绩=平时成绩+期末综合项目考核成绩,其中平时成绩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内容包括能力评价(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创新能力和危机应变能力)、态度评价(学习态度、价值判断和责任意识)、行为评价(语言文明、服务礼仪和时间观念)。过程性评价主体包括小组内部个人评价、小组之间互评、教师评价或企业导师评价。
(三)课后总结阶段
1.项目总结
课后教师根据课中项目实践行为和展示效果,进行成果整理和总结复盘,将得出的结果及时进行记录和反馈,并通过线上平台生成项目数据反馈报告。同时,教师可以总结出教学经验,优化和修正课前项目引入和教学设计阶段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教师的教学方法将得到有效改进和完善。
2.知识拓展
教师在课后对PBL项目设计内容进行拓展,提升项目的深度、高度和难度,例如,在推送项目作业时,可以改变项目的接待对象、项目的实施环境和景区的参观线路等。通过此类延伸,可以引发学生举一反三的深度思考,从而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1] 朱轩.基于PBL的中职《导游业务》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1.
[2] 刘建娥.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9(24):232-233.
[3] Barrows H S , Tamblyn R M .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 approach to medical education[M]. Springer Pub.Co,1980.
[4] 吴刚.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PBL)的述评[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