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旅游产业正朝向智慧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这给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中职院校只有充分地了解智慧旅游内涵,探索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合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智慧旅游人才”,推动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基于智慧旅游的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然后运用案例分析对其教学改革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深化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实效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旅游;中职;旅游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智慧旅游的迅猛发展,旅游行业对“智慧旅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在这一趋势下,中职旅游管理教师将智慧旅游和专业教育融合,形成“互联网+”“旅游+”融合教育模式,不仅能有效地创新教学模式,还能给本专业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为其成长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牢固基石。对此,教师应立足现有课程体系结构和优势,结合旅游行业发展趋势,探索新的教学策略,构建符合智慧旅游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为未来旅游行业优秀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有利于革新实践教学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与以往教学理念相比,以智慧旅游为基础的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理念更为先进,更符合该专业在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中职旅游管理教师以智慧旅游为基础探索教学改革,不仅对其转变教育思想理念、突破以往实践教学局限、创新教学模式有积极的作用,还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有显著的效果。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在智慧旅游视域下,教师能更好地设计课程与职业实践链接的有效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其中,实现知识迁移应用,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以智慧旅游为基础探索教学改革,既是教师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表现,也是其顺应智慧旅游时代发展的体现,对教学质效提升有积极的影响[1]。
(二)有利于完善教学形式,满足专业发展需求
智慧旅游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涉猎内容较多,对从业者要求比较高。中职旅游管理教师以智慧旅游为基础对现有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探究和改革,不仅有助于其分析出智慧旅游时代人才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其培养人才提供精准的方向指引,还能帮助教师精准地找出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为其完善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参考。另外,随着教师对智慧旅游探究的进一步深入,其在教学内容、形式等方面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一方面,智慧旅游视域下的课程改革能为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教材,融合教学资源提供助力。另一方面,智慧旅游的发展趋势还能为教师培养智慧旅游时代人才职业素养提供参考,这对学生在校学习与成长有积极的影响,对其职业和人生长远发展也大有裨益。
(一)聚焦并确定课程新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中职旅游管理教师实施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导航。教师在智慧旅游引导下,聚焦并确定新课程教学目标,既有助于其精准地把握教学方向和节奏,还对教学创新改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确保课程教学目标的精准性和导向性,为教学改革提供方向指引。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智慧旅游时代发展特点和趋势,重新定位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新目标,满足未来智慧旅游发展对新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未来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还可以根据总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课程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将其精准地定位到具体的课时,实现精准教学[2]。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智慧旅游行业发展需求和企业发展需求设置课程目标,为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导向。教师可以聚焦学生职业素养、专业素养、人文素养,结合智慧旅游设置与总目标协同发展的课程目标,推进教学改革高质量发展。例如,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探索智慧旅游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立足当前教学基础和优势,深挖智慧旅游内涵,并将其融入教学,制订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与职业发展规律的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在目标导向下学习、体验、感悟新知识、新理论,为其成长为智慧旅游新人才营造良好的条件。教师首先可以运用电子旅游授权(ETA)、线上旅游平台(OTA)课程信息系统等媒介,结合教学目标与智慧旅游,保障教学目标制定的精准性和可实施性。其次,教师可以秉承“理实一体化”理念,优化当前教学目标,为后续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方向指引。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确定通识性学科、交叉学科融合教学目标,推动教学内容拓展与延伸,培养出更多旅游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复合型优秀人才。
(二)重组教学内容设计课程体系
在智慧旅游背景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中职旅游管理教师实现高质量教学、提升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对此,教师可以从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入手,通过重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体系,提高教学实效性。首先,教师可以聚焦学生职业素养,重构课程内容,保持与职业紧密联系,凸显职业教育教材立体化、数字化特点,推动学生职业素养发展,为其适应未来企业发展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分解,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实现教材精准对接行业标准,让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发展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其次,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智能化、网络化课程内容,引入智慧旅游行业新动态,并对涉及智慧旅游的部分进行深耕细作,增加学生对智慧旅游的认知和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融入信息技术类课程,强化旅游管理专业高新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智慧旅游发展需求。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建立项目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强化人才培养效果[3]。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开设富有个性化、地域性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高课程教学的个性化特点,提升教学质效和学生未来就业几率。例如,广东某中职院校结合岭南文化、葡萄酒文化、旅游建筑艺术欣赏等地方特色和优势建立了新的教学课程体系,不仅让学生充分地认识新时代旅游行业发展新趋势,还让学生对智慧旅游产生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挖掘兴趣。特别是随着虚拟现实技术(VR)、智慧导航、电子导游、智慧导购、旅游电子商务等智能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学生对智慧旅游的兴趣更加高涨,探索欲、求知欲也愈发强烈,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就随之提升。最后,教师还可以设置选修模块,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和选择。教师可以根据智慧旅游和学生发展需求,适当地推出新媒体推广课程、智慧旅游电子营销课程、在线旅行社经营课程、智慧景区课程等,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提升教学改革的实效性。例如,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信息化应用和服务能力,提高其就业后岗位适应能力,可以在导游业务、模拟导游、导游基础知识等课程教学中适当融入智慧旅游元素,提高学生对当下智慧旅游的掌握情况,提升其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化管理等课程中充分利用智慧旅游平台,让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思考、判断、成长。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各个知名酒店官网进行对比分析、在线体验、调研,以此来更新学生学习思想,推动教学改革与发展[4]。
(三)以生为本构建实践创新教学
智慧旅游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智能性,因而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从业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需要其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中职旅游管理教师以智慧旅游为基础改革教学,就必须综合考虑这一点,以构建完善的实践载体,为学生打造可以随时随地接触新知识、新技术的空间和环境,让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夯实基础、锤炼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构建智慧旅游模拟实验室
中职旅游管理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智慧旅游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新平台,让学生在实训锻炼中掌握智慧旅游的技巧和精髓,提高其未来职场适应能力。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建立智慧旅游酒店、景区实验室等,为学生打造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操中强化对智慧旅游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其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酒店前台管理系统(Opera)、企业管理系统(ERP)、便捷购票系统等智能化系统融入实训教学,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些电子设备操作流程和技巧,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为其未来就业打好基础。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翻转课堂、云课堂、慕课等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让学生在简单易懂的短视频辅助下,更好地认识智慧旅游,强化知识基础,培养技能,发展综合素养。例如,江苏某旅游职业学院应紧跟行业数字化发展和智慧旅游发展新需求,对已有实训基地进行重构和升级。院校教师可以根据实践教学发展需要构建从知识探究、情景模拟、实地训练、反馈提升等一系列完整性实训课程,满足学生入职前培训和职业成长发展要求。同时,院校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在实训基地中搭建数字化运营平台,提升实训室的数字化、智慧化程度,让学生能从中真正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促使其成长为智慧旅游专业人才。为进一步改善实训条件,该院校还先后在模拟实验室中引入3D、四维应用、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等先进技术,为学生创建智能化客房操作平台,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实现高质量实训教学效果。
2.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深化校企合作,调整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机制,将课堂融入企业,发挥企业育人作用,提升教学质效是新时代中职旅游管理教师改革教学、提升人才培养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深化校企合作,邀请企业骨干入校担任导师,为学生讲解职场相关信息,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5]。教师还可以与合作企业沟通,让学生深入一线,参与智慧旅游产品设计、运营过程,让学生学以致用,锻炼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养,为其未来学习与就业指明方向。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合作企业一起为学生创建沉浸式学习体验模式。如教师可以借助合作企业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情景模拟、任务驱动下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旅游企业进行岗位实训实操。这些企业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旅游信息化体验,还能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旅游电子商务、电子营销水平,拓展其思维,提高其就业能力。
(四)设置多元考核分段测试结果
评价考核也是中职旅游管理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多元化、分梯次评价方式,让师生共同了解教与学中的不足,为改革创新教学、提升教学实效性提供有效的参考。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评价主体来保证评价考核的公正性。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企业导师评价等方式来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展开评价,为弥补教学不足,提高教学改革实效性提供参考。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为学生提供系统性评价,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为其改进、提升自己综合能力提供参考,为教师完善教学创新提供新动能。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实训(30%)+课后作业(10%)+课堂互动(10%)+线上自主学习(10%)+期末考试(40%)”的比例进行考评。这样不仅能确保考评的公平、公正性,还能多层次、全方位地推进学生发展,真正发挥教学改革价值,让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形成真正的职教繁荣之势。
面对新时代、新业态、新职教,中职旅游管理教师应勇立潮头,时刻关注智慧旅游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参考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调整,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为其成长为复合型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教师还应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并以创新为引领,将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智慧旅游结合起来,借助信息化手段,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全面深化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效。
[1] 刘衍蔚.智慧旅游视域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130-134.
[2] 王正.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开放大学学报,2023(1):60-62.
[3] 王燕.OBE理念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118-123.
[4] 杨玲.智慧旅游视域下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对策[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9-52.
[5] 白欢欢,李鹏.“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教学模式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1(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