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要主动地适应文旅数字化转型要求。文章通过分析文旅行业数字化应用现状及岗位需求情况,归纳出人才数字素养的6项核心要素。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人才数字素养共育模型,并提出从学校顶层设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学生主体意识激发等方面探索旅游类专业人才数字素养培养路径。
关键词:数字素养;高职;文旅行业;旅游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商务职业学院2023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旅游类专业人才数字化素养培养研究”(项目编号:TCC2023ZD01)的研究成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数字化转型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职业院校实现转型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根据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要加强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建设,文旅行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集中在景观资源智能化管理、定制化数字旅游产品、全渠道在线营销、实时便捷的在线服务等方面,旅游市场人才供给结构矛盾凸显[1]。旅游职业教育探索更高层次“以提升教育主体数字素养、培养数字化时代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转型目标”的创新层面育人变革,对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素养内涵
保罗·吉尔斯特(Paul Gilster)在其1997年的著作《数字素养》中,将数字素养描述为对数字时代信息的使用与理解,并强调了数字技术作为基本生活技能的重要性。数字素养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界定。2021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将数字素养与技能界定为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数字素养已成为数字社会必备的能力,它是运用数字思维分析问题,利用数字技术解决复杂问题,保持快速学习与持续创新的能力。按照数字能力程度不同,数字素养由初级至高级,可划分为数据提取筛选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人工智能技术(AI)应用能力三个层次。
(二)文旅行业人才数字素养构成
数字化视域下旅游专业人才应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扎实的信息素养、良好的创新能力和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网络营销能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成为数智旅游时代旅游人才数字能力培养的新要求[2]。笔者在某招聘应用程序(APP)以“数字化”为关键词,在旅游/景区、酒店/民宿行业内搜索,梳理景区、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OTA)、酒店等四类旅游企业在业务类、产品类、策划类、新媒体运营等岗位职责与任职资格后发现,旅游企业对员工数字化素养要求可归纳为6大核心要素,即熟知互联网规则、精通文旅软件实操、擅长数据挖掘分析、掌握数媒策划能力、具备用户导向的产品思维、富有创新力与协作力。
(一)数字素养培养是旅游职业教育主动适应文旅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
以人工智能(AI)、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推动文旅数字化转型,呈现文旅服务管理数字化、文旅业态产品数字化、文旅场景氛围数字化等特点。与本科教育相比,旅游职业教育更注重培养具有实操经验的技术服务型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旅游职业教育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是必然趋势。旅游职业教育主动适应文旅数字化转型要求,是深化数字技术与旅游职业教育教学融合、推动旅游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关键所在。
(二)数字素养是旅游专业人才未来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文旅数字化转型中,不断创新产品形态与服务模式,使文旅市场数字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文旅数字营销热点频出,智慧旅游技术应用兴起,也不断催生出新岗位和新职业。在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首次标注数字职业97个,如互联网营销师、电子商务师、全媒体运营师等均与文旅行业密切相关。这要求旅游从业人员既要对文旅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又要掌握互联网时代的运营规则,熟悉文旅信息化系统操作,懂得数字化文旅产品项目管理,具备利用数字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字化素养将成为未来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旅游职业教育只有强化学生数字素养培育,培育符合文旅市场所需的专门人才,让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三)复合创新型的数字素养人才为文旅行业持久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传统文旅产业正朝着智慧旅游、体验旅游、定制旅游等多元化、高品质方向发展。文旅数字化转型使得数字化与文旅业务深度融合,包括以数据导向决策,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系统搭建与改造;线上数字平台实现旅游业务从前台销售至后台管理的数字化运营;以数据支撑精准刻画用户画像,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旅游产品开发;策划精准、热点、流量化的文旅内容营销,优化流量获取,提高产品转化率等。文旅业务创新的关键在于人,只有培养旅游专业知识和数字技术兼备的复合创新型数字化人才,才能为文旅行业创新发展带来持续的动力支撑。
(一)谋划顶层设计,共建文旅数字化育人系统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生物生态学观点,强调人的发展受到多水平环境的影响。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部系统、宏观系统、时序系统五个层级的环境系统同时影响着个体发展,必须考虑每个层级的环境系统对个体的影响,否则就不能完全理解发展过程[3]。数字素养的形成也会受到来自学校、企业、政府、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生物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尝试构建人才数字素养共育模型(见图1)。该模型共包含五个圈层,不同的圈层同时影响个体数字素养发展,圈层之间相互联系、交互影响,信息、资源可在不同的圈层间流动,每个圈层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圈层。
第一,圈层内核以学生为中心,在数字化学习中,学习者不再是学习资源的简单依赖者,而是逐渐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生态系统,学习资源能够适应学习者在不同学习情境中的学习需求[4]。学生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主动地寻求数字学习资源,建构自主学习微观系统,塑造自主学习环境。
第二,中间圈层是学校创建的数字化教育环境,包括数字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数字化教学场景搭建、数字设备软件配置、数字学习资源供给、师资数字素养赋能、课程数字化设计与实施等。此圈层是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训练的关键环境。
第三,外部圈层是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环境。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和企业人才需求导向会影响中间圈层(学校)和圈层内核(学生),三个圈层间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系统间信息、资源循环,动态调整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方向、模式与内容。
第四,宏观圈层代表影响个体数字素养形成的数字社会宏观环境,例如,教育政策导向、新兴数字技术革新、数字认知态度、数字经济发展、数字伦理(数字技术准则、技术安全与行为规范等),层层递进影响至外部圈层、中间圈层与核心圈层。
第五,时序圈层作为整个共育系统动态变化的基础,代表学生数字素养在社会发展中的动态变化。某一领域或关键事件,例如,新数字技术的涌现、文旅行业变革的发生、教育模式变革、学习模式改变、就业市场需求变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出现等,改变数字素养框架、培养方向和模式甚至对他们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应结合高职学生学情,立足文旅行业数字化转型要求,深化校企合作,规划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将文旅企业人才数字化素养要求和数字化技能标准融入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文旅人才数字素养六大核心能力培养。共建数字文旅产业学院,实现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师资队伍与文旅企业深度对接,搭建校企师生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将文旅企业数字化技术和职业素养标准引入课程和教学,开发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方式,实现数字化课堂与真实工作场景顺畅衔接,共享文旅行业数据资源,打通校企数字文旅人才共育系统,助力创新型高职旅游人才数字素养培养。
(二)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创新文旅数字教学模式
数字化转型要求教师从过去的知识技能传授者转型成为榜样学习者与学生促进者[5]。首先,教师首先须是数字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者,才能成为数字化技术的传授者。强化教师数字化技能培训,鼓励教师紧跟文旅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主动地学习和适应数字技术变革。依托校企文旅产业学院,教师定期赴文旅企业进行实践与交流,聘请文旅行(企)业人才到校开设专门课程,搭建校企间人才交流互动通道。其次,创新新业态文旅课程内容,开发校企合作的文旅数字化教材和在线课程,融合运用文旅数字化教学软件、实践案例,编写符合文旅数字场景教学实训手册,突出知识传授基础性、技能训练针对性、课程设计系统性和教学场景多样性。最后,依托智慧旅行实训系统,链接文旅企业真实数字化项目,聚焦关键知识与技能拆解,分步骤地强化数字技能训练并做好问题难点答疑解惑。
(三)激发学生主体性,培养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
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提升,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和应用程序(App)辅助学习已成为常态。调查发现,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已初步建立数字化观念认知,并逐渐意识到数字素养对未来职业的重要作用,但仍存在数字技能使用程度较低、文旅软件实操能力不足、数据分析应用能力薄弱等问题。数字素养培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情为基础,课前鼓励学生借助网络、数字学习平台,自主完成在线课程学习,主动地发现问题。课中设计从初级到高级的数字技能梯度训练内容,由教师引导,带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要点,激发学生借助软件主动搜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兴趣,围绕文旅数字技能点搭建若干个递进任务群,把实际岗位工作所需技能、知识点融入学习任务,例如,使用线路规划软件,为旅游者定制旅行线路,体验人工智能技术(AI)辅助线路设计效果;搜集文旅市场运行信息,完成数据清洗、筛选、分析以及可视化呈现,强化学生的数据提取与分析能力;为文旅企业完成自媒体内容策划与制作,提升数字媒体策划技能等。课后,由学生线上完成任务总结,分析知识技能吸收情况,鼓励学生持续优化、打磨产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字化时代给旅游教育与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基于人才数字素养共育模型,通过真实任务创设、真实场景搭建、真实文旅企业实践,搭建从“知识灌输”变成“技能训练”的课堂,将文旅数字化技能融入专业能力结构,夯实以专业知识为核心的基础能力,强化以数字技能为核心的专业能力,筑牢以创新力、合作力、学习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为核心的通用能力,实现学生能力更加多元化发展,以适应文旅行业未来发展。
[1] 史云虹.文旅产业数字化视域下旅游专业人才特征分析和培养策略[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1):41-44.
[2] 吴晗.数智时代海南高职旅游人才数字能力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为例[D].三亚: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24.
[3] 戴安娜·帕帕拉,莉莉·奥尔茨露丝·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从生命早期到青春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4] 杨世鉴,邰凌楠.从教材活页化到活页化教材: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变革方向探析[J].职教论坛,2023(2):60-69.
[5] 鄂甜,梁燕.数字化背景下德国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着力点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2(25):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