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具有独特的地质风貌,所以从不同的角度观赏所获得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而通过直升机、滑翔伞、热气球等低空项目能够以独特的角度观赏丹霞独特的地质构成。并且,通过旅拍、乘驼体验等项目将单纯的景区观赏塑造成为可玩性与体验性很强的创新观光型景区。但是,自然景观有很明显的季节性,如果这些项目由景区运营,就会面临高成本、无项目运营资格等问题。而通过轻资产运营模式,将会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矛盾,构成一种以固定景区观赏为主体、轻资产项目并存的景区管理。文章通过实地考察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对其轻资产运营进行分析,从而探究景区轻资产运营模式及其可行性。
关键词:轻资产项目;张掖七彩丹霞;景区运营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22YB091);甘肃省教育厅高校教师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4B-1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旅游景区项目重资产运营模式所产生的弊端被覆盖。但是,在不可抗因素及经济周期影响下,旅游企业重资产项目运营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对于旅游景区来说,如何创新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克服经济周期的关键措施。作为资源型旅游景区,重资产项目运营不但会加大经营风险,而且会阻碍景区创新发展与可持续化经营。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通过轻资产项目运行模式,在原有固定资产的情况下,引入直升机、热气球、动力伞等低空旅游产品,以及乘驼体验观光、虚拟现实(VR)体验、旅拍等体验项目,通过轻资产项目运营,形成了独特的旅游体验区品牌,并对景区旅游产生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时刻对景区的灵活创新发展产生影响,如何克服这些不确定性的问题是旅游景区所要思考的。
根据国外关于轻资产的研究,最早提出轻资产概念的是国外学者Wernerfelt,他提出轻资产就是每家企业建立资源壁垒应该具备的特有资源,能够提升企业创造价值的竞争力。对于轻资产运营,企业要对非主要业务进行外包,对企业进行瘦身,只经营主要业务,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主要是将产业链各个环节重新划分,将非关键环节外包,严格控制企业关键环节,从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对于国外对轻资产的研究,国内起步较晚,认为轻资产可以通过外包的实施,将企业核心业务留在高收益区,通过企业创造价值的最大化来谋求更高的利润[1],提出轻资产运营模式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充分地利用外部资源,持续降低自身成本投入,从而把自身资源集中到产业链的最顶端[2]。“轻资产”如同“杠杆”,公司通过利用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将成本回收周期长的产品外包,从而节约成本,持续扩大公司规模[3]。企业经营方式由“重资产运营”转向“轻资产经营”是提升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抗风险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4]。采取轻资产运营模式的企业,将资产投资与自身精力主要用于企业品牌营销、开发设计等方面时,将会显著地提高其价值链地位,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5]。轻资产运营模式为文旅企业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战略选择,也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发展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国内轻资产运营模式目前在文旅企业中应用较多,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步入新时期,作为新的融合模式,轻资产运营已经成为国内旅游企业发展创新的主流趋势。但是,旅游行业对于轻资产运营模式的进入门槛不高,导致旅游行业产生同质化竞争,因此通过该模式运营的旅游行业开发要聚焦核心产品的创新,从而提高竞争力与企业价值。
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现有轻资产运营项目为直升机、热气球、动力伞三大低空项目,以及乘驼体验、旅拍项目。
2023年5月至10月,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取得乘驼体验运营项目、热气球体验运营项目与直升机体验运营项目的第一手资料与信息,对轻资产运营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乘驼体验运营项目
乘驼体验项目由两家公司运营,分别是张掖胜景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岗岗驼队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张掖胜景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当地村委会成立的公司,由两位当地居民参与运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岗岗驼队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的乘驼体验由当地的少数民族个体运营。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与两家公司收入分成比例为:当项目运营次数在5 000次之内时,收入分成比例为4:6;超过5 000次后,收入分成比例变为5:5。
由于乘驼体验运营项目的两家公司均由当地居民负责,对于骆驼的日常维护成本等详细数据不清晰,通过实地调研,笔者计算乘驼体验运营项目的基础成本。
实地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乘驼体验每年四月中旬开始运营,十月中旬停止运营,共运营约6个月。其中旺季运营大约3个月,两家公司共有60峰左右的骆驼,首先,一峰骆驼的购买成本大约是18 000元,60峰骆驼的成本是1 080 000元,按照每峰骆驼有20年的健康工作时长,60峰骆驼每年的资产折旧费是54 000元,一峰骆驼每日的喂养成本是30元左右,得出60峰骆驼年养殖成本是648 000元。经计算,得出表1中如果景区选择轻资产运营模式,总成本只有收银员人工工资18 000元;如果由景区运营,需要基础总成本942 000元。
(二)热气球体验运营项目
热气球项目由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与江西飞腾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合作运营,营业收入分成比例是3:7。图1为2017—2019年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项目自运营及2023年轻资产运营时热气球营业收入与利润率对比图,由于2020—2022年期间具有不可抗因素,所得数据无研究价值,因此除去这三年的数据。通过此表可以清晰地得到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项目自运营时的成本、收入、利润率等数据。
由图1可知,在热气球营业收入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由于成本等一系列问题,热气球项目利润率反而持续下降,每年利润率下降幅度达到2%。而且实地调研后发现,2022年之后,通过预测可知,由于时间成本、设备损耗等一系列原因,该项目利润率还会降低,最终利润率下降幅度将会大于2%。因此,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直接将热气球项目外包,以轻资产模式运营,每年将利润率维持在50%,且不需要面对其他不可抗因素。通过一系列信息可以推断,重资产运营模式弊端在2017—2019年期间已经逐渐显现,不可抗因素更加凸显了原有重资产运营模式的缺陷。而通过轻资产运营模式,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只负责品牌营销、监管等必要业务,就可以将利润率持续维持在50%左右。
(三)直升机体验运营项目
直升机项目由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与上海金汇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行知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合作运营,营业收入分成比例是1:9。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2023年直升机项目营业收入见表2。
由表2可知,直升机项目营业总收入为15 798 640元,按照分成比例可知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2023年直升机项目纯收入为1 579 864元。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的直升机项目处于轻资产运营模式,其作为符合当前国家政策下的低空经济项目,是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的标杆项目,但是通过考虑其他因素,其直升机项目运营纯收入仍然不合理。而乘驼体验项目经过比例计算得出其纯收入为1 316 050元,直升机作为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重点项目,与乘驼体验项目收益竟然几乎持平。
(四)小结
目前,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轻资产项目运营有一定的优势,但根据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积极解决现有项目运营问题。
第一,轻资产运营模式因投入资金少、扩张速度快的特点导致项目开发缺乏深度。因此,在创新开发过程中,要加强对优秀项目的深入开发。
第二,在开发项目进入运营时,对运营企业就要时刻进行监督管理,这样不仅能及时地避免账务、投诉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可以为项目创新持续提供思路。
第三,对于一些关键项目,轻资产运营模式要在监督下合理地促进企业竞争,从而推动关键项目的营业收入比例更加合理,促进项目风险承担与经营所得保持相对平衡。
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轻资产项目运营为景区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机会。相对于重资产运营模式来说,轻资产运营模式为景区带来的优势不只是低成本、低风险,更多的是促进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创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一)促进景区持续创新
创新是推动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健康发展的良策。在现有轻资产运营模式下,景区内独特的体验项目不仅会对景区发展产生正向促进,而且为景区持续创新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同时,通过推动轻资产运营模式的健康发展,景区避免了接触大量低价值环节,通过瘦身,集中资源推动品牌设计、管理改革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景区的持续创新发展能力。
(二)推动多元化建设
目前,国内大时代背景下“性价比游崛起,而非消费降级”,而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在原有独特风貌观光游的基础上,引入轻资产运营模式,创新开发了很多的体验项目。多元化的项目开发与运营,将有助于景区顺应市场消费的变化趋势,降低并避免经济周期的影响。
随着轻资产运营模式下的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体验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景区内部虚拟现实(VR)实景馆和夜游项目也迫切需要改革。
第一,虚拟现实(VR)实景馆由景区自运营,但是硬件设施与品牌营销等相较于其他项目发展滞后,推动轻资产运营模式的转型将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第二,夜游项目作为景区的新特色项目,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建设场地,属于重资产运营模式,只有项目表演这一环节是外包的,其轻资产运营模式处于探索阶段。
在新形势下,轻资产项目运营模式为一些富有特色与品牌效应的观光型景区提供了思路。通过对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轻资产运营模式的探究,可以清晰地看到该模式对观光型景区的优势,在原有资源条件下,创新开发了很多旅游项目,提升了其核心竞争力,提高了其互动性以及游客的情景体验感和参与感。
同时,轻资产运营模式不是完美的,也会面临很多的问题,比如:当运营项目合作方发生变化时,与下一家的合作能不能及时跟进?是否长期可持续?双方的交接、磨合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对非核心环节是否能够做到精确的定位?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更深层次和更宽广度的研究。
[1] 白仁春.轻资产运营策略的借鉴意义[J].商业时代,2004(35):20-21.
[2] 杨现锋,唐秋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轻资产发展战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5-17.
[3] 颜淑姬,许永斌.轻资产类上市公司定增并购后长期业绩表现——昙花一现还是细水长流 [J]财会月刊,2019(11):43-52.
[4] 王爽.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路径研究——基于媒介生态变革的视角[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54-61.
[5] 杨微波,周小虎.区域营商环境优化、轻资产运营与工业企业盈利能力[J].财会通讯,2022(12):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