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以数字乡村为背景,围绕郑州市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展开,旨在优化培养模式以适应数字乡村时代的新要求。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提出了创新性的培养模式优化策略,涉及素质要求变革、对接数字乡村发展需求、构建培养体系以及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字乡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优化研究;郑州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数字时代的崛起使数字乡村建设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方向。为适应这一变化,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须创新。本研究选取郑州市为研究对象,旨在优化数字乡村时代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新的数字化需求。
(一)数字化时代下旅游管理专业素质要求的变革
在数字化时代的潮流下,传统的旅游管理知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数字化时代的需求,这促使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必须拥有更为多元化和前瞻性的素质。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逐步深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迎来了新的挑战。数字乡村的建设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不仅要扎实掌握传统的旅游管理知识,更要对新兴科技、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运营模式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必须持续自我更新,积极地学习新兴科技知识,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数字化时代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也愈发严格。研究表明,在数字乡村的建设过程中,熟练运用数字化工具已成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技能。例如,数字乡村项目往往通过数字平台提供服务,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工具,提升服务效率[2]。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通过实践,精通各类数字化工具的操作方法,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此外,数字化时代对旅游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字乡村项目中,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更高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他们需要能够打破学科界限,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才紧密合作,实现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以满足数字化时代旅游管理的新要求。
在数字化时代,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不断适应新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数字乡村和旅游管理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数字乡村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面临着思维方式、应对能力等方面的挑战。为了适应数字化乡村的发展趋势,ca7a9adcd191286b731e839b87fa7ccfce5d1ebbc4ea4d729f232b90f7ec06f3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必须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相关知识。在数字化乡村景区管理中,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熟练运用数字化营销、虚拟导览、智能化客户服务等技能,以提高景区管理效率和游客体验质量。另外,数字化乡村的发展也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管理人才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紧跟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他们还需要具备强大的应变能力,能够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迅速地作出决策,确保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构建符合数字化背景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数字乡村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接至关重要,尤其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这对构建符合数字化背景的培养体系具有借鉴意义。数字乡村发展提出了更高水平的知识结构要求,需要更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学科知识结构,将大数据分析等新兴科技融入传统管理知识。某高校与数字化乡村合作设立实践基地的案例表明,这样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入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数字化背景下的实际问题[3]。
实践教学在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数字化乡村项目中,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提高了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应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真实场景中更好地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
培养体系与数字乡村企业和机构的紧密联系不可忽视。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优化培养体系,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旅游管理工作。
(一)数字化导游系统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化导游系统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首先,它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途径。传统的实地教学需要学生前往目的地进行学习,而数字化导游系统可以将目的地的信息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解决了时间和地点限制的问题。例如,在课堂上使用数字化导游系统教学的情景:假设学生正在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在课堂上,教师利用数字化导游系统展示西安的地图,并指出古城墙的位置和历史沿革,这为学生提供了直观了解西安城市格局和历史演变的机会。随后,教师利用系统展示西安著名的历史古迹兵马俑的图片和介绍,详细讲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学生可以通过系统观看真实的兵马俑图片和模拟的三维(3D)全景展示,深入了解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在课堂上,学生还有机会与教师互动,提出问题,探讨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意义,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除了兵马俑,学生还可以通过数字化导游系统进一步了解西安的其他著名景点,如大雁塔、华清池等。教师可以在系统中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问题回答、小组讨论等活动,加深对西安历史文化的理解。课堂结束后,学生可以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再次浏览系统中的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这样的教学场景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便捷地获取相关知识,还为他们提供了一种生动、直观、多样化的学习体验。通过数字化导游系统,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目的地的历史文化,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系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再受制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这种数字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二)大数据分析在旅游管理专业研究项目中的应用
大数据分析在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各个环节需求推测的角度看,大数据分析不仅提高了旅游预测的合理性,更有效地促进了政府规划旅游资源的科学性[4]。这种数据驱动的方法为决策者提供了更加准确、实时的信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需求,从而实现对旅游资源的有效管理。
在营销方面,大数据的精准化营销成为旅游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策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深度分析,可以更精确地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和喜好,为宣传人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假设某地旅游局计划开发一个新的旅游目的地,需要了解潜在游客的兴趣和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营销。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搜集并分析过去几年该地区的旅游数据,包括游客来源地、旅游偏好、消费习惯等信息[5]。他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对过去数年的旅游数据进行统计与深度分析,以掌握不同季节和节假日期间游客流量的动态变化。经此分析,能够准确地识别旅游需求的高峰时段,从而合理地策划宣传活动和资源分配。同时,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深入地探究游客的来源地,了解主要游客群体的地域分布和人口特征。这些数据将协助他们精准地识别对目的地最感兴趣的游客群体,从而实施有针对性地宣传和市场推广活动。
此外,相关机构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洞察游客的偏好与兴趣,如钟爱的景点类型、活动选择等。基于这些分析,可以设计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活动,并运用个性化的宣传策略吸引目标游客群体。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监测并分析旅游项目的市场反馈,以了解旅游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和客户满意度。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及时地调整营销策略和产品设计,从而提升旅游项目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一)与数字乡村企业合作开展实践基地建设
数字乡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行业合作至关重要。与数字乡村企业合作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机会,使其深入了解最新技术和行业动态。这种合作有助于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引进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提高教学实用性。此外,校企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学生通过参与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学校可鼓励学生参与创新竞赛和创业项目,提供支持和孵化平台。校企合作还可促进与地方政府和农民组织的联动,共同开展示范项目,结合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培养跨学科合作的能力。
(二)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
数字乡村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实施行业导向的设计。通过与数字乡村企业深度合作,制订课程内容,培养出符合实际岗位要求的人才。课程体系可涵盖课程内容的实地考察、行业专业人员的讲座以及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机会。这种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程实施方面,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强调实践项目的跨学科性,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数字乡村旅游管理的多方面要素。同时,引入行业导师,由实际从业者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行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
(三)产学研结合促进数字乡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数字乡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之一是产学研结合。通过以乡村为实践基地,构建了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与实际需求的紧密对接。该模式突破了传统旅游学科的思维模式,更加关注学科与需求的结合,以适应数字乡村旅游管理的快速发展。
该模式首要目标是对数字乡村文旅产业与科技融合的产业逻辑进行深度分析,全面把握人才需求特征。通过产业逻辑的总体把握,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未来数字文旅产业从业人员所需的知识、能力和品质,为制订培养计划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此外,该模式还通过小数据和大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索数字文旅人才需求,为制订合适的培养方案提供实证数据,增强了培养计划的科学性。
本研究在深入研究数字乡村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接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致力于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相关指导。在行业合作方面,强调与数字乡村企业深度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机会,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培养更具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行业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倡导课程体系紧密结合行业需求,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学研结合是创新模式之一,通过构建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对接教学与实际需求,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1] 李丽莉,曾亿武,郭红东,等.数字乡村建设:底层逻辑、实践误区与优化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23(1):77-92.
[2] 廖文龙,刘卫.大数据背景下东盟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会计之友,2022(20):126-131.
[3] 赵雪芹,鲁雪婷.数智时代基于OBE理念的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探索[J].山西档案,2022(4):151-158.
[4] 王浩乐.基于SWOT模型分析的会展旅游管理评价分析——以郑州市为例[J].现代商业,2012(35):116.
[5] 周贺来.郑州市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建设对策[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