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等院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规范化管理分析与对策

2024-12-13 00:00:00王冀康莫鑫鑫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36期
关键词:废弃物实验室化学

[摘""""""要]"随着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加大,高等院校科研项目逐年增多,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助力科技创新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实验室化学废弃物也日益增多,如何安全有效管理和处置化学废弃物一直困扰着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通过对广西高等院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国内各高校的先进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与措施,旨在规范化学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减少或避免与之相关的安全事故发生。

[关""键""词]"广西;高等院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36-0049-04

实验室担任着科研和教学的双重任务,不仅是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实验教学的场所,还是学科建设、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西部大开发深入持续推进,广西高校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国家大力发展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各种实验室的建设投入也逐年增加,各类科研项目逐渐增多,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品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增加,进而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实验室中涉及的有害废弃物更多,由此带来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产生、处置及相关的安全问题日渐显露。同时,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管理难度和处理费用也水涨船高,所以这些环节的高效管理尤显必要[2-3]。近年来,各地高校实验室频频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学校的财产造成损失,实验室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部门和各高校的高度重视。而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不当有可能引发社会舆论关注,对学校声誉也会造成负面影响。为此,教育部每年都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各方面专家对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安全工作抽查,以督促高校安全工作的落实。此外,实验过程产生大量的废液、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将对生态环境、工作环境以及实验人员(包括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实验室废弃物规范化管理和规范处置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还有助于规范化管理,维护学校形象,增强社会信任度。本文立足广西高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管理工作,结合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参考国内高等院校的先进经验,提出进一步加强广西高等院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的思路和举措,协同推动高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3]。

一、广西高等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废弃物的管理现状

目前,全国各级单位全面加强了危险化学品的综合治理,从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督查情况看[4],国内的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特别是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在教育部办公厅的监督和指导下,广西各个高校都积极响应号召,设置了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陆续开展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有了很大实质性进展,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比较多的成功经验;从事实验室安全的教师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维护实验室安全。但在自治区教育厅每年所开展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中发现,区内各高校在实验室管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5-6],例如:(1)随着高校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各类实验室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旧的管理制度已经无法跟上实验室的快速发展,迅速扩大的实验室体系缺少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2)实验室管理队伍存在管理理念陈旧、人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3)由于高校扩招,每年入学新生人数增长较快,新生的安全环保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实验室管理人员也没有及时安排学生的安全知识培训等工作。(4)由于高校实验室所产生的危险废弃物种类多、数量大、成分复杂,高校普遍无法自行进行危险废弃物规范处置。此外,危险废弃物单次处置成本较高,相关企业需要具备一定资质才能进行化学废弃物的处理,因此高校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处置是重点和难点。对于广西高校来说,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具有危险废弃物处置资质的企业数量较少,加之各高校在实验室废物处置方面的经费紧张,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难题显得尤为突出[5-7]。

二、加强高等院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管理的重点内容

(一)转变意识,从“要我管”转变为“我要管”

当前,在高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规范化处置工作中,学校层面承担了主要的工作,如临时存放点搭建、从业人员分配、处置机构联络,以及开放点工作人员和时间管理等,实验室师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还不够,把废弃物处置当作学校的事。另外,由于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如科技处,更关注制定实验室管理文件、统筹规划等方面的工作,对各个实验室实际实施情况难以及时跟进,且具体实施部门,如后勤部门,也无法监控识别到每位丢弃实验室废物的学生,从而在实验室废物规范处理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实验室师生要从自身着手,转变认识,将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和合理处置纳入实验室管理环节和准入培训,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做好实验室废弃物处置[3-4]。在日常工作中,一线师生要有责任心,牢记安全观念,秉承“我是第一责任人”的心态,一旦发现化学试剂相关问题,应及时处理以除后患,个人无法或不知如何处置时,也可向实验室人员反映,由实验室教师进行处理;学生在公共实验室发现化学试剂相关问题时,也可向二级学院或管理部门反映,管理部门、二级学院和实验室三方共同探讨、协同解决。

(二)注重分类,从“一刀切”管理转变为分类管理

高校在制定化学废弃物处置的管理文件时,防止“一刀切”,由于学校各学院的学科分布不同,在化学废弃物管理中承担的责任也应做出差别化管理,如人文、外语等文科类学院几乎不产生化学废弃物,而药学院、化学化工等学院产生的实验室废弃物的种类多、数量大,要依据具体情况在政策方面做出调整,结合校区实际,按照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并按照各学院学科性质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流程;而各学院则需根据日常实验室运行、废弃物处置的实际情况,在实验室管理制度方面做出调整,制定有实验室自身特点的管理制度和措施[3-4]。

(三)转变策略,从“处置第一”转变为“全过程、全要素、全覆盖”管理

高校实验室废弃物种类多,存量相对较少且成分复杂,处置具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改变“处置第一”的惯用做法,要强调“全过程管理”,即在实验设计阶段就考虑废弃物处理问题,并将其贯穿于实验的全过程;而试剂采购、储存、使用和废弃物处置,实施闭环管理;在日常管理中要实行“全过程、全要素、全覆盖”的无死角监督和排查;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分类收集、定点存放、专人管理、集中处置”的原则进行化学废弃物处置;定期开展实验室废弃物自查,对能即知即改、立查立改的隐患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确保立即见到成效,防止事故的发生[6-7]。

(四)实现协同,从“相互推诿”转变为“协同合作”

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学校安全稳定、师生人身安全密切相关,切不可存在“化学废弃物处置是某些特定部门的工作职能”的想法,而是要学校、二级学院和实验室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联合承担,而开展实验的一线师生则要发挥在处置化学废弃物分类收集方面的主导作用,积极做好前期的分类收集存放等工作,才能对后期快速安全处置提供便利条件[8-9]。

(五)转变观念,从“随便用”转变为“减量用”

随着高校实验室使用化学试剂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也随之增加,导致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可借鉴实验动物开展科研工作时所要遵守的“3R”原则,即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和替代(Replacement),在化学废弃物管理也可以引入“3R原则”,即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和资源化(Recycle),从实验设计之初就全面考虑化学试剂的消耗、减量、再回收等问题。减量,是指在购买、使用过程中减少化学品的购买、消耗和废物产生;再利用,是将化学废弃物经过提纯或再制造后继续使用,如液体空瓶可清洗干燥后继续使用;资源化,是指将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实施减量化管理,应从废弃物产生的源头抓起,加强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增强师生安全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减少化学试剂使用次数;设计实验时,优化实验方案,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的试剂替代有毒、有害、环境不友好的试剂,并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不产生有毒、有害废弃物;化学试剂存储方面,按需购买,保持合理的库存量;加强化学试剂存放管理,建立台账,减少重复购买,杜绝浪费[10]。

三、实验室三级管理体制下加强高等院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规范化管理对策

(一)完善的制度建设是保障

1.学校层面

建立高校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分级负责制,建立分级责任体系。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完善废弃物的收集、贮存、转运、处置和监管体系。实现废弃物的安全处置,是一项保护社会环境免受危害、维护师生身体健康、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校级部门需要高屋建瓴,可参考其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成熟经验,根据本校特点,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制定适合本校的安全制度和规范。从顶层设计好管理框架和管理指导性文件,监督实验室安全工作,不仅要完善实验室安全制度,还要提供一切有利条件保证这些制度的落实。实验室安全问题归根结底很大程度上是人的问题,只有实验室人员对各级安全制度真正落实到位,才能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二级单位层面

后勤基建处是实验废弃物/液的管理和处置的主要管理部门,科技处、教务处、保卫处等职能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有相应监督、检查、指导和管理责任。二级学院是实验室废弃物/液的管理的主体责任单位,负责本单位实验室废弃物/液的管理工作。二级学院需与各实验室签订安全责任书,组织开展本单位相关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强化师生的安全与环保意识;组织本单位实验室按规范要求落实实验废弃物/液收集、存放场地和相应设施。

3.实验室层面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安全红线”意识,深刻认识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全面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以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为抓手,以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为目标,掌握防范实验室安全风险的主动权。杜绝实验安全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发生,创造安全和谐的教学、科研环境。扎实开展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对发现的隐患,建立台账,短期可以整改的立行立改,短期无法整改的要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要求所有隐患整改做到闭环管理,整改不到位坚决不销账。自觉配置实验室分类处置的设施设备及器材,根据废弃物/液的性质,按要求分类回收;指定专人负责本实验室废弃物/液的分类回收处置工作;建立实验室废弃物/液产生量和流向等有关资料的档案。在日常工作中,实验室严格执行自查自纠,对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根据当前实验室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的排查,重点做好易燃、易爆、易制毒、剧毒化学品及废弃物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工作。

(二)积极构建协同体系是基础

1.学校层面

建立实验室评分制度,定期检查各项制度是否落实,并按照制定的表格逐项打分,评分不达标的实验科研室将被暂停实验工作,整改合格后才能重新对外开放,开展科研工作。

2.二级学院层面

安全检查形式一般分为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监督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不定期检查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防止意外情况发生,保证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常态。安全检查项目应包括危险化学品、防火防电防盗、大型设备等,重点是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应做到每个学院指定一名院级领导分管负责实验安全工作,学院和学校签订责任状,学院和实验室负责人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状,做到责任分明[5]。

3.实验室层面

对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根据当前实验室废弃物方面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培训。重点对检查项目表中的实验场所、安全设施、基础安全、化学安全、生物安全、实验室废弃物储存与处理等内容进行培训,让师生员工熟悉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并进行考核,考试合格了才能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项目,借此可显著增强实验科研人员、研究生的安全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必要时可根据实验室情况设立学生助管和值日生,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实验室安全的重任。

(三)科学规范收集储存是手段

1.学校层面

主要是宏观指导,重点制定分类收集的制度和流程,为院系和实验室开展处置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具体是要集中存储还是分散存储,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2.二级学院层面

二级学院负责监督本单位实验室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收集和存放,对各个实验室提出明确要求。

3.实验室层面

实验室可参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的规定,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科学规范的废弃物分类收集储存方法及处置措施,一定要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操作实施细则,结合各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内容和实验环节,规范存储,实现废弃物的安全分类收集。针对实验废弃物/液的收集和存效,应建立规范的台账,内容包括种类、主要成分、数量、收集日期、经手人、负责人姓名及实验室名称等,应做到账物相符。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险废弃物/液的扩散、流失、渗漏或者产生交叉污染。实验室废弃物常分为化学性废弃物、感染性废弃物、病理性废弃物、损伤性废弃物、药物性废弃物等,不同种类的废弃物,收集处置方法不同。为此,要做到有的放矢,结合实验室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种类废弃物的收集方法,如化学性废弃物可分为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包括废弃的管制药物等高危废弃物,也有沾染危险化学品的容器或包装物、废弃灯管等有害废弃物;液体废弃物则更加名目繁多,常可分为有机废液(可再细分为含氯、不含氯等)、无机废液(可再细分为酸性、碱性等)等。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原则上就是同类别废弃物存放在一起,以免发生化学反应,造成安全事故。

(四)及时合理安全处置是根本

分类储存废弃物不是最终目的,及时合理安全处置才算画上句号。高校的科技处、后勤处等部门需要发挥校内外协同方面能力,与有处置资质的公司达成长期合作意向,定期委托持有“危险废弃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对全校实验室危险废弃物/液进行处置。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环保管理部门支持,给予废物处置企业一定政策性优惠,提升企业积极参与的意向及响应速度,确保废弃物处置的及时性、规范性,有效杜绝安全隐患[10]。

四、结束语

不断加强高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也符合构建平安校园的根本要求。各高校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实验室废弃物管理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结合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本校、本实验室的化学废弃物的管理方法,共同推动全球环保事业的发展。目前,国内部分高校也逐步建立了EHS管理体系,每年投入大量的人财物,逐步改善硬件设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各高校相继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管理体系,着眼于本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日常管理工作存在的痛点、难点,将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三级联动安全协同管理的理念落实于废弃物处置的各个环节,通过持续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广大师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废弃物处置工作中,有效提升高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工作水平。在不断探索与改进高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处理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一定能不断减少化学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有助于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光林.“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西部高校发展机遇探析[J].高教学刊,2016(10):21-22.

[2]赵志伟,管航敏.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广东化工,2020,47(16):187-188.

[3]莎日娜,叶剑新,唐俊峰.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加强高校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管理的思考[J].山东化工,2018(35):267-269.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0年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和“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活动的通知[EB/OL].(2020-05-29)[2024-09-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3013/202006/t20200615_465978.html.

[5]金烈.高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处理经验浅谈[J].山东化工,2021(50):204-205.

[6]陈波,佟晓楠.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1,42(6):129-132.

[7]杨雪苹,金剑,程景.高校教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集中管理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3):313-316.

[8]黄凯.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1-4,16.

[9]邹品相,钟浩然,郑郅浩,等.地方高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处理与思考[J].当代化工研究,2020(5):106-107.

[10]彭华松,刘闯,张青青,等.实验室危化品废液“减量化”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化学世界,2018,59(10):692-696.

◎编辑栗国花

猜你喜欢
废弃物实验室化学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英语文摘(2022年6期)2022-07-23 05:46:26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世界博览(2020年19期)2020-10-30 10:02:4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 06:55:35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 05:36:09
奇妙的化学
“废弃物”中有孩子的快乐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