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的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研究

2024-12-13 00:00:00林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36期
关键词:智化财会毕业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随着数智化技术发展,财会人员的工作内容与模式发生了变革,催生出智能财务人才的社会需求。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分析智能财务人才的社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从课程体系、实训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组建教学团队、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教学资源以及构建评价体系的人才培养路径,以此提高智能财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智能财务;成果导向;财务机器人;数智化;人才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36-0045-04

一、引言

数字经济时代,“大智移云物”等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财务工作模式与内容,特别是财务机器人的推出,表明财务工作智能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变化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高校,应主动适应行业变革,积极探索智能财务人才的培养路径。南京审计大学温素彬提出应从“智师”“智课”与“智融”三个维度推进智能财务教学改革[1];重庆理工大学程平强调应重视“RPA+AI”技术在财会审领域的应用,培养复合型人才[2];山东财经大学王爱国梳理了智能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内容构成,并提出教学资源配套的相关建议[3]。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于1981年由美国学者Spady率先提出,我国在2016年加入《华盛顿协议》后,开始进行基于OBE理念的工程教育认证。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和“持续进行改进”,采用回溯式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并以学习成果开展多方位评价,使得人才培养更为匹配社会需求[4]。武昌工学院史琪[4]认为,在财务工作转型的背景下,高校深入了解社会对财务人才的能力需求,并基于OBE理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培养更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5]。

二、智能财务人才的社会需求

当前,数智化转型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财务工作数智化则是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其不仅能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还能提高企业决策质量与管理水平。企业急需既懂得财务理论与管理方法,又精通数智化工具应用的高端智能会计人才[6]。据2021年财政部发布的《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具备初级资格、中级资格与高级资格的会计人员分别约为670万人、240万人与20万人,我国会计人才存在结构性失衡,培养高端智能财务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数智化技术的应用,以及财务机器人的推出,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重复性会计核算、账表填制等工作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基于财务数据的分析与决策,支持并参与公司的管理活动,因而,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也随之改变[7]。基于此,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财会系经过充分调研后提出,智能财务人才的能力要求通常包括:“精业务”:财务人员精通企业业务,能根据业务活动开展会计核算,并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报财务报表,熟悉企业会计准则与财务制度。“会工具”:财务人员会运用数智化工具开展账务处理,以及能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与可视化。“懂数据”:财务人员应懂得数据的来源与应用,能基于数据开展预测与决策,以满足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数据需求。“擅分析”:财务人员应善于依据大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开展财务分析与可视化,以支持企业的管理活动。

三、智能财务人才的培养目标

OBE教育模式的实施通常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立要考虑学生学习的效果,既包括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又包括所培养的价值观念与创新精神;二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毕业要求,并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评价标准;三是依据学习目标与效果来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四是持续评价学习效果与目标的达成度。

OBE教育模式如图1所示。

根据上文提到的智能财务人才的能力要求,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财会系将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思政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四个维度。其中,思政目标(目标1):坚定理想信念,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与服务社会的使命感,遵守诚实守信与勤勉敬业的职业道德;知识目标(目标2):了解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会计学与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熟悉财经法规与会计准则;能力目标(目标3):掌握账务处理流程与数智化工具的运用,具备财务分析与决策的专业能力;素质目标(目标4):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和书面表达能力,善于团结合作,具有创新精神与国际化视野。

OBE理念下,毕业要求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反向设立[8]。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财会系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确立为8个方面。毕业要求1: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爱国爱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毕业要求2:秉持诚实守信和勤勉敬业的职业道德,遵守财经法规与会计准则;毕业要求3:了解经济学与管理学基本理论,熟悉经济规律分析方法与管理技能;毕业要求4:掌握财会审基本原理,熟悉会计准则与行业发展动态;毕业要求5: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熟悉企业账务处理流程,能开展记账、报税、审计等业务操作;毕业要求6:熟悉财务软件操作,能运用数智化工具开展数据的分析与可视化处理;毕业要求7: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和书面表达能力,具有团结合作精神;毕业要求8: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创新精神与国际化视野。OBE理念下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如表1所示。

OBE理念下的每项毕业要求都支撑着多个培养目标,而每一个培养目标也对应着多项毕业要求,从而体现出成果产出导向。

四、智能财务人才的培养模式

以OBE理念为指导,完善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财会系分层次分模块构建智能财务课程体系,开设财务与数智化交叉融合型课程,通过实训教学着力培养智能财务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并以教学方式的创新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智能财务课程体系

为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智能财务课程体系分为7个课程模块,包括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智能财务工具课程模块、智能财务场景课程模块、智能财务实践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包含若干门课程,每门课程对应着一项或多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如,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中“思想道德与法制”课程对应着职业道德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中“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既对应着账务处理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5),也对应着数智化工具应用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6)。智能财务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节选),如表2所示。

数字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是既懂财会知识,又精通数智化工具应用的复合型人才,这也与新文科专业建设融合发展的要求一致[9]。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财会系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工具与方法融入财会知识的教学,并依据“了解—掌握—应用”的认知规律,在不同的年级分别开设智能财务基础类课程、智能财务工具类课程与智能财务场景应用类课程,通过各阶段的递进培养提高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效果。智能财务课程分阶段培养如图2所示。

(二)智能财务实训体系

OBE理念下,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成效体现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上。而能够将数智化工具与方法应用于各财务场景,这也是评价智能财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10]。为了提高学生的智能财务应用能力,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财会系设置了“认知实习—课内实验—课后实训—毕业实习”的四层次实训体系,对智能财务的核心课程,通过课内实验与课后实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智能财务应用能力。同时,财会系还借助校企合作单位与产业学院,合作开发实验与实训案例,将数智化工具引入财务岗位业务,通过模拟训练提高学生财务场景下的大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

(三)智能财务教学方式

为了加强教学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信息化工具的应用水平,财会系大力创新智能财务课程教学方式,采用“线上导学+线下课堂指导与讨论+线上完成单元作业+线上答疑互动”的教学模式,利用在线平台积极推行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课前,教师在学习通、智慧树等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在线学习掌握智能财务基本理论与方法;课堂中,运用平台开展案例分析、主题讨论、课堂练习等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其灵活运用数智化工具;课后,通过检查平台中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情,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同时,任课教师将企业实务中的智能财务决策、智能管理会计、大数据审计等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参与竞赛、产学研等课外活动,以提高学生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工具应用于多种财务场景的能力。

五、智能财务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组建教学团队

师资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在财会工作转型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率先掌握财会知识与数智化技术的融合。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财会系多次选派具有一定基础的任课教师,先后到多家单位学习了“RPA财务机器人开发”“智能财务决策”“财务大数据分析”等课程。同时,财会系还多次邀请校外专家、公司经理来校交流指导,安排教师到企业开展顶岗实习,从而加深了教师对智能财务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授课水平。

财会系邀请大数据管理专业教师与财会专业的教师,共同组建智能财务课程教学团队。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专业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将数智化技术与财会知识交叉融合。教学团队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研讨、讲座、磨课等教学活动,促进跨专业知识加深融合,同时全面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财会系完善智能财务人才的引进机制,以增强教学团队力量。财会系重点引进具有大数据、计算机、统计学等交叉学科背景的教师,形成全方位交叉融合的智能财务教学团队。

(二)深化产教融合

OBE理念下,企业既为学生实习与就业提供支撑,也是学校人才培养成果的检验场所。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财会系积极开拓校企合作资源,先后签订了多家机构作为校企合作单位,积极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学生通过在校企合作单位实习,了解智能财务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了实践能力。财会系安排青年教师在合作单位开展顶岗实习,以熟悉岗位业务操作,了解智能财务应用场景,便于教师将企业案例引入课堂,促进教学与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完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智能财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财会系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先后引进财务共享实训平台、财务大数据分析实训平台,分别配套财务共享实训、财务大数据分析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提高了实践教学成效,锻炼了学生智能财务的应用能力。其次,教材的编写。各院校所开设的智能财务相关课程有很大的差异,课程内容也不尽相同,部分课程还缺少教材,因此,编写符合本校智能财务课程教学的教材显得尤为迫切。最后,案例编写与数据整理。日常教学中师生未能直接面对企业实务,因此对智能财务的应用场景还不够了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调研,了解企业实务中的智能财务场景,并与企业合作,将实务场景转化整理成案例资料并引入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构建评价体系

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是促进人才培养水平提高的重要环节。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可以从“教学质量+就业质量+职业成长”多维度展开。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则依托课程考试、实训操作以及课外实践等多方面进行,以反映教学中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对于就业质量的评价,则通过就业率、专业对口率以及用人单位评价来反映,以判断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所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企业需求;对于职业成长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学生在三年以及五年内的职业晋升情况,从而了解人才培养体系的先进性,判断其是否能够引领职业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以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并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确保所培养的智能财务人才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六、结论

在企业数智化转型的背景下,企业对智能财务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高校应紧跟行业发展,承担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的重任。智能财务人才培养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而OBE教学理念强调人才培养的成果导向,以此为指导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路径,能促进智能财务人才的培养符合社会需求,顺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与变革。

参考文献:

[1]温素彬.新文科背景下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会计之友,2022(3):137-140.

[2]程平.RPA审计机器人:理论框架与研发策略[J].会计之友,2021(19):2-7.

[3]王爱国,牛艳芳.智能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1(6):34-39.

[4]宫强,秦翠丽,侯颖,等.基于OBE理念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设计[J].食品工业,2024(3):229-232.

[5]史琪.数智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新会计,2022(2):9-12.

[6]阮磊,董坤洋,蒋若菲.数智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传承与变革[J].商业会计,2022(8):116-119.

[7]林亚囡.本科高校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21(24):116-119.

[8]刘淑花,姚薇静.基于OBE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商业会计,2021(18):123-126.

[9]张跃坤.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发展的影响与挑战[J].财会学习,2023(26):97-99.

[10]汲昌霖,冯雨薇.人工智能视域下的会计教育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3(9):68-72.

◎编辑张慧

猜你喜欢
智化财会毕业
沙漠公路数智化升级探索
叉车数智化安全管理模式初探
沙冒智化的诗
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5:38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5:10
沙冒智化的诗
香格里拉(2021年2期)2021-07-28 06:51:04
我们今天毕业了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36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10
毕业季
伙伴(2018年7期)2018-05-14 14:19:33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