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苦槠豆腐,浙、赣、皖、闽四省交界地区的人们应该都不会陌生。苦槠豆腐是由苦槠树所结果实加工而成的块状食物。苦槠树也叫槠树,多生长在长江以南五岭以北、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地区,既是长江南北的“分界树”,其野生植株又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苦槠树不仅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抗性很强,还有很好的防火性能。
苦槠树喜光喜湿、耐阴耐旱,叶常绿,能生长上千年,故有“长寿树”之称。其一般5月开花、10月结果,果实俗称苦槠子,外表类似板栗,但比板栗个头小很多。苦槠子含有丰富的淀粉,以及人体必需的铁、钙、磷、镁等元素,还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是制作苦槠豆腐的原料。
每到深秋时节,成熟的苦槠子就会从裂开的壳斗里掉下来,噼里啪啦滚得漫山遍野。人们将其捡拾回家,经过暴晒、浸泡、磨浆、过滤、加热、冷却、切割、轻漂等工序,最后加工成可满足口腹之欲的苦槠豆腐。
新鲜的苦槠豆腐,颜色呈淡红色,晶莹剔透,闪着酱褐色的光,一般是炒着吃。切成小片之后,放上点肉末,再加点红辣椒或辣椒粉,出锅装盘后再撒些翠绿的葱花,那鲜艳的色泽,天然的清香,还有带着果冻般的微微颤动,一上桌便吸引食客的眼球,激起人们的食欲。夹一筷子入口,那柔软嫩滑、略带苦涩的味道,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苦槠豆腐的做法多样,煎炒之外,炖煮俱佳。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苦槠豆腐可以就着暖炉烫着吃。暖炉之上,木炭正旺,热气氤氲,把苦槠豆腐切成薄片,投入沸腾的火锅中,须臾捞出,苦槠豆腐变得晶莹透亮,更有弹性,嚼劲十足。
为了便于保存,有些地方的村民会把苦槠豆腐脱水做成豆腐干,吃时只需入水泡发就行,这样就能一年四季都吃到苦槠豆腐。还有的地方先将苦槠子加工成粉状,想什么时候吃,就用开水搅拌成糊,经过冷却、切块即成。
苦槠豆腐除食用之外,还有较好的药用价值。据相关资料介绍,苦槠豆腐味甘、性微寒,有清热解毒、养颜健身、延缓衰老等功效,可补脾益胃、清热润燥、通气解暑、气滞化瘀、生津止渴。
昔日充饥度荒物,今朝聊慰乡愁多。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苦槠豆腐作为粮食不足时的替代食品,算得上填饱人们肚子、哺育一代成人的“功臣”,而今人们在餐桌上见到它,唇齿之间,品味之余,更多的是想起时光的流逝、生活的不易,想起难舍的故土、远方的亲人,想起天地万物共生、人生五味杂陈!
(江西 陆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