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2024-12-13 00:00:00
农村百事通 2024年12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多发病,也是引起女子痛经、不孕、慢性盆腔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病属中医腹痛(痛经)范围。中医认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脾胃运化正常,气血充盈,则月经如期而至,经循正常。气血亏虚,胞络失养,则经行异位、痛经、月经不调等。当以健运脾胃,养血通络为治。可选用下列中成药治疗方:

一、内治法

1.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不喜按压;或伴有乳胁胀痛,经量少而不畅,色黑有血块,血块下出后疼痛减轻;四肢欠温,大便不实,舌淡,苔薄白,边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当以活血化瘀为治。可选用定坤丹、元胡止痛片、调经丸、妇科得生丸、益母草冲剂、复方益母口服液、痛经口服液、痛经灵颗粒、妇女痛经丸等,口服。

2.寒湿凝滞型: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暗,有血块;伴有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紧。当以散寒除湿为治。可选用痛经丸、艾附暖宫丸、养血调经膏等,口服。

3.气血亏虚型: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经期或经后隐痛,喜按压,经量少而质稀,形寒肢疲,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当以益气养血,养胞止痛为治。可选用妇康片、妇康宁片(胶囊)、黄芪精口服液、八珍口服液等,口服。

4.肝肾亏虚型: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经后小腹隐痛,经来色淡量少,腰脊酸楚,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当以调补肝肾为治。可选用杞菊地黄口服液、妇科白凤口服液、宁坤丸、妇科宁坤丸、乌鸡白凤丸(口服液)等,口服。

5.湿热阻滞型: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下腹胀痛或刺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经色红,质稠夹血块;口腻或纳呆,小便黄,或尿频尿急尿痛,大便干结;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滑数。当以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为治。可选用金鸡胶囊、康妇灵胶囊、清便丸、三黄胶囊等,口服。

二、外治法

1.云南白药外敷:云南白药粉剂或胶囊剂适量,取出后用白酒调为稀糊状,填于肚脐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并可时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敷料每日1换。可活血化瘀,温经通络。

2.附桂紫金膏:药膏加温软化后贴于腹部,每日1换。可温经散寒,补益气血。

3.艾条艾灸:选气海、关元、中极、归来、膀胱俞等穴位,用点燃的艾条在患者的腹部、腰骶部及小腿内侧等穴位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条热度向皮肤深处灌注时,疼痛可逐渐缓解。自经前3~5日开始艾灸,连续灸5日,每日灸1次,每次每个穴位灸2~3分钟;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灸3个疗程。可散寒除湿,温阳活血。

4.中成药药酊灸:取云南白药酊,或麝香祛风湿油,或正红花油适量。用棉签蘸药液外搽患者疼痛部位,或搽关元穴、肚脐处,再用点燃的艾条在搽药部位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条热度向皮肤深处灌注时,疼痛可逐渐缓解。自经前3~5日开始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10~30分钟。可活血化瘀,温经通络。

(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胡献国 邮编:444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