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

2024-12-13 00:00:00
农村百事通 2024年12期

小贯小绿叶蝉(以下简称“叶蝉”)是贵州省茶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和重点防治的主要害虫,其为害降低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害虫防治方面,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有效提高叶蝉的综合防治水平,降低茶叶农药使用量,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叶蝉的危害特点

叶蝉喜食茶树嫩芽、嫩叶,不喜芽下5叶、6叶或更老的叶片。其为害隐蔽,常以若虫和成虫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影响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导致茶树植株生长缓慢,叶片焦叶、焦边,严重时,茶园满园枯黄,如火烧一般。除了以口器刺吸叶片为害外,雌成虫还在嫩梢组织中产卵,使嫩芽在加工过程中容易碎裂、焦黄,冲泡后汤色混浊、味苦涩、茶香淡,影响茶叶品质。

二、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

(一)农业防治

1.选择抗虫品种

推广种植抗叶蝉的品种,如黔湄601为高抗品种,中苔选0310、黔辐4号等对叶蝉有一定的抗性,福鼎大白茶和金观音则为易感品种。

2.及时分批采摘

叶蝉的成虫和若虫都喜在茶树嫩叶、嫩梢取食和产卵。可在叶蝉高峰期发生前,及时多次采摘新芽和新叶,可大量摘除虫卵,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茶园虫口数量,降低虫口为害。

3.适时修剪

在虫口发生高峰期前,即5—6月和9—10月,对茶树进行轻微修剪,破坏叶蝉的生存环境,降低茶园虫口数量。在秋茶采摘结束后,根据茶树的恢复能力进行10~15厘米的深剪,可减少虫口越冬基数。

4.及时除草清园

叶蝉会在杂草上产卵、越冬,应及时清除茶园中的杂草,减少虫卵数量。冬季及时销毁茶园中的枯枝、落叶,减少虫卵越冬基数,降低来年虫口发生量。

5.秋季深耕

老龄茶园,秋季茶叶停采后,对茶园进行全面深翻,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但在高温、干旱、霜冷等情况下不宜深耕。幼龄茶园适宜浅耕。

6.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提高茶树的抗病虫能力。增施钾肥,可提高茶树抗旱能力,对抗虫、抗病均有一定的帮助。多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防止土壤酸化,从而提升茶树的品质。在茶树非采摘期,结合茶园土壤深翻,每亩施入有机肥或生物菌肥300公斤。

7.茶园实施间作

在茶园内间作其他作物,改良茶园小气候,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优化茶园环境,增加天敌种类和数量,提高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促进茶园良性循环。可在茶树幼龄期,间作一年生农作物,如甘薯、大豆。板栗+茶、杉木+茶、杨梅+茶、吊瓜+茶等间作模式,均可提高茶园的天敌种类和数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叶蝉发生严重的区域,不宜间作花生、蚕豆等作物。

(二)物理防治

1.悬挂粘虫板

叶蝉有趋黄性,可在茶树树冠上方30厘米处悬挂黄色、芽绿色粘虫板诱杀叶蝉,每亩挂20块。一般粘虫板使用时效为20天,要注意及时更换,避免粘虫板失效后,黏胶滴落造成污染。

2.灯光诱杀

在叶蝉发生高峰期(7月、10—11月),在距离地面1.5~2.0米高处安装杀虫灯诱杀叶蝉,每2.67公顷安装一盏,对叶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悬挂防虫网

在茶园覆盖50目的防虫网,对防治叶蝉有显著的效果,但防虫网推广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适于小面积茶园使用。

(三)生物防治

1.释放天敌

叶蝉的捕食性天敌以蜘蛛为主。除蜘蛛外,缨小蜂也能发挥叶蝉天敌的控害作用,其寄生率可达20%~70%。此外,寄生螯蜂、大草蛉、中华通草蛉和蚂蚁等,对叶蝉的防治效果也极为显著。

2.喷洒病原微生物制剂

目前,在茶园叶蝉防治中使用较多的病原微生物制剂有白僵菌制剂、绿僵菌制剂、苏云金杆菌制剂等,它们均已在有机茶园中得到应用。白僵菌制剂和绿僵菌制剂在24~28℃、相对湿度80%以上时才可使害虫致病。因此,一般在阴天、雨后或早晚茶园湿度大时,喷施800万孢子/毫升白僵菌(或绿僵菌)制剂稀释液。菌液需现配现用,配好后要在2小时内用完。

(四)药剂防治

1.使用植物源杀虫剂

目前,适用于无公害茶园的主要植物源杀虫剂有除虫菊素、印楝素、鱼藤酮、藜芦碱等。

2.使用矿物源杀虫剂

目前,茶园中使用的矿物源杀虫剂有石硫合剂、矿物油等。

3.使用绿色化学农药

绿色化学农药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现有的化学农药改造成符合环境要求的无污染农药或无公害绿色农药,这类农药具有药效好、选择性高、作用方式新颖、起效快、无毒或低毒、易分解等特点。目前,用于茶园上的绿色农药研发较慢,防治效果不佳。

(摘编自《南方园艺》 贵州省毕节市种子管理站 马绍智 邮编:551700;贵州省毕节市经济作物工作站 孙川川 邮编:551700;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吴美玲 邮编:5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