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与小龙虾同池混养技术

2024-12-13 00:00:00
农村百事通 2024年12期

河蟹与小龙虾同属甲壳类动物,现在都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导品种,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增长速度较快。在虾蟹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单一品种养殖受规模、气候、市场、池塘环境、病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盈利空间缩小、养殖效益下降甚至亏本等情况。为规避和降低养殖风险,笔者从2022年以来,连续开展了河蟹与小龙虾同池混养模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池塘虾蟹“一塘双收”、产量稳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效果。现将河蟹与小龙虾同池混养模式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模式概况

2月初每亩放养规格为120~160只/公斤的蟹种800~1200只,10—11月收获成蟹,一般养成规格雌蟹为175克/只、雄蟹为200克/只,河蟹亩产量80~100公斤。4月初每亩放养规格30~60克/只的抱卵小龙虾10~15只,6月下旬至8月中旬多次收捕30~60克/只的大虾上市,小龙虾亩产量100~150公斤。

二、池塘条件与前期准备

1.池塘条件。水源水质和环境条件必须符合国家渔业水质、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环境要求等相关标准,并建有必要的尾水处理设施。池塘面积大小不限,一般单个养殖池面积20~50亩,池深1.2~1.5米。同时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池埂牢固,池底平坦。

2.配套设施。一是防逃设施。采用三道防逃装置,第一道防逃网,第二道防逃墙,第三道拦护网。二是增氧设施。配置0.3千瓦/亩的微孔管底部增氧系统,同时池塘对角各安装1台水车式增氧机。三是进、出水口防逃过滤装置。一般采用PVC管并设有防逃、过滤装置,以防野杂鱼虾及敌害生物等进入和养殖动物逃逸。四是其他配套设施。养殖区要求供电、交通、通信等便捷,同时配套抽水机(泵)、饲料及药物仓库、船只、看管用房和废弃物收集处理等设施设备。有条件的还要配备水质检测、病害诊断和在线监控等设备。

3.前期准备。河蟹捕捞结束后,立即抽干池水,挖去过多的淤泥,然后让池底经日晒和冰冻不少于20天。放养前一个月,用生石灰、漂白粉、茶饼等安全药物彻底消毒,每亩用量分别为100~150公斤、50公斤和100公斤。上述药物可单一使用,也可生石灰、漂白粉与茶饼配合使用,用量可根据池塘情况适当增减。消毒后经过滤注水30~50厘米深,施用发酵的鸡、牛、羊粪或菜饼肥水。

4.种草投螺。水草不仅是虾蟹喜食的优质青饲料,还具有改善底质、净化水质、为虾蟹蜕壳提供隐蔽场所等多种功能。水草种植应多个品种合理搭配,一般是采用种1行伊乐藻、1行苦草、1行轮叶黑藻和留1行空白带的种植方式。螺蛳不但是河蟹喜食的天然活饵料,其还能摄取池塘中的残饵和底泥中的有机营养物质,可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一般每亩投放优质螺蛳200~300公斤,全年分2~3次投放,第1次在清明节前后投放。一次不宜投放过多,防止造成水质清瘦、青苔大量繁殖而影响虾蟹生长。

三、饲料投喂与管理

1.饲料投喂。以“虾蟹吃足、吃均、吃好”为原则。投喂量不足会引起虾蟹生长迟缓、相互残杀,投喂过量又会造成成本上升和败坏底质。选择品牌饲料厂生产的虾蟹专用配合饲料,根据虾蟹不同的发育阶段,调整适宜的蛋白质含量和饲料粒径。除投喂配合饲料外,还要适当投喂冰鲜小杂鱼、麦芽、玉米等辅料。坚持“早开食、两头精、中间粗、荤素搭配”的投喂原则,小龙虾在水温达到5℃、河蟹在水温达到10℃时开始投喂,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上午占全天投喂总量的30%,傍晚占70%。

2.水质调控。通过适当施肥、加水换水、定期改底和精准增氧等措施,使池水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尤其要重视连续阴雨、突降暴雨、持续高温和虾蟹蜕壳期前后的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池水水温、溶氧量、pH、氨氮、亚硝酸盐等重要水质指标,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3.病害防控。控制虾蟹疾病重在预防,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具体做到:选购优质的虾蟹苗种,放养密度应与池塘承载能力、管理水平等匹配;精准选料投喂和合理使用肥料,减少残饵量和避免水质污染;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虾蟹机体的抗病能力;种好、管好水草,适时、适量投放螺蛳,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加强日常饲养管理,生态防控病害,尽量不使用化学药物。

四、小龙虾苗种运输与捕捞

1.苗种运输。小龙虾离水能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下存活1周以上,这对运输极为有利,但如果抱卵虾和虾苗运输方法不当,将会影响小龙虾的成活率和放养后的生长速度。为了降低苗种运输风险,最好就塘培育抱卵虾或就近购买苗种。虾苗种用木箱盛放,箱中要放足水草,运输时保持湿润,同时运输过程中要防晒、防风吹,运输时可以用空调降温,但不能加冰运输。

2.成虾捕捞。根据小龙虾生长情况和市场行情,适时用地笼捕捞达到规格的小龙虾上市。要求专门制作捕虾不捕蟹的特制地笼(网目大小根据需要捕获成虾的规格设计),采取捕大留小的捕捞方法,从6月20日左右至8月上旬不间断地捕捞。地笼投放点每隔3~5天变换1次,定期上岸暴晒地笼可提高小龙虾入笼率。进入地笼的小龙虾必须全部取出,不得再回塘。

五、技术关键与注意事项

1.抱卵虾培育。抱卵虾培育是虾蟹混养模式的关键。建议养殖户利用养殖池塘一角或就近另设土池、专用帆布池搭建塑料大棚温室精准生产抱卵虾。其优点:一是可采取增温、注水、增氧等措施胁迫抱卵虾提早出洞,有利于幼虾提早离开母体,早生长、早上市;二是可以实行精准放苗,可有效控制池塘的小龙虾密度,稳定成虾规格和产量;三是减少抱卵虾的运输风险,放养后能很快适应环境,成活率有保障。

2.苗种选购与放养。河蟹宜到省级及以上原种场、良种场购买苗种,最好自育或就近购买蟹种。虾蟹苗种运输到达池边后,用池水浇淋2~3次,进行适水处理,必要时可使用葡萄糖、维生素C等营养液浸泡5~10分钟,以减少应激。同一池塘放养的虾蟹苗种要求规格一致,并要求一次性放足。采取多点投放,切忌将运回的虾蟹苗种直接倒入水里。苗种放养后,全池使用1次聚维酮碘等杀菌药物。

3.水草管护。水草管护是虾蟹混养模式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调水控草护草、投足饵料防止虾蟹伤草、避免残饵坏水烂草等措施管护好水草,水草覆盖率控制在40%~60%。初夏要防止伊乐藻生长过于茂盛,及时割去露出水面的草头,平时要定期疏除过多的水草,以增加水体流动、采光和虾蟹活动的通道。根据水草生长情况适当使用改底、壮根、调水类产品,忌用含有除草剂成分的药物。水草不足时可适当补充水花生、青萍等水生植物。

(江苏省盐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张爱明 张泓雷 王建华 宋长太 邮编:22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