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职院校讲好思政课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4-12-13 00:00:00刘茹花
公关世界 2024年21期

摘要:混合式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实现内涵式发展之举,充分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本文以新思想课程为例,深入探讨结合高职学校学生的学情,探索适合于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性课程的作用。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高职院校;新思想;教学策略

引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思政课教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面对当前的互联网信息时代,思政课也面临着改革,将信息技术的新模式混合式教学融入传统的思政课堂,为教师与学生学习思政课带来了全新的教与学的体验,此举是应对信息化时代对思政课的要求,也是思政课应对大思政教学背景下主动所为。

一、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的优势

(一)混合式教学的定义

混合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将传统的教学与现代的网络教学有机融合,教师可以充当引导者、激励者、指导者和监督者,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潜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训练学习者的创新能力,以提高学习效果,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在高职院校讲好新思想的价值优势

1.调动学生学习新思想课的兴趣

唯物辩证法认为,推动事物的发展起根本作用的是内因,00后的大学生们是网络“原住民”、手机“原住民”,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同时,他们除具备00后孩子们的特性外,在学习上他们和本科生相比又有着不同的特点,高职学生们理论素养要稍微弱一点。而新思想这门课程内容十分丰富,理论性与政治性较强,因此,面对课程内容和学情,混合式教学法能更好地激发高职学生们学习新思想课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线上设置和发布任务,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学习通的选人、抢答等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预设并对整个教与学的环节进行把控和引导,有针对性地将一个个小目标分配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改变了过去思政课堂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模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收和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主动去参与到课堂中的主体[2]。

2.提升思政育人的效果

思政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关键性课程,同时,思政课即为一门讲道理的课程,道理怎么讲?是教师在课堂当中独角戏一样自导自演地讲,学生默然地在课堂当中观望地看着?还是学生主动地接受教育?这也是思政课亟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面对思政课改革的大背景下,思政课教师们也在不断地尝试,获得很多有益的做法。将混合式教学融入新思想课的教学实践中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能将较强的理论讲授通过一个个小设计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混合式教学能通过课前、课中发布任务,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课后又能通过评价学生,实现全过程育人,而不是仅停留在一节课45min的教育上,另外混合式教学又能做到由过去教师生硬的理论讲道理转变为能触及学生的心灵,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深度又有温度的课,所谓的“到课率”“抬头率”自然就提高了[3]。

3.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性,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师与学生只能在教室里上课,混合式教学的运用,将线上的教学资源与传统课堂相结合,打破了传统教书育人只能在课堂中,同时混合式教学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课程相关的任务,不受时空的限制。教学资源也相对于传统课程资源更加的丰富,传统的课程学生手里只有教材,当前处于信息化时代,仅用教材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混合式教学融入思政课堂当中,思政课教师可以在学习通等平台上课之前将本次上课的资料和内容上传,学生可以做到课前很好的预习,同时,学生学习效果怎样,教师在线上学习平台都能看到,可以对学生进行监督与评价。

二、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新思想课程的案例分析

为了更加凸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以新思想这门课程的第十一章“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中的第三节内容——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例,深入去剖析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在课堂当中所取得的效果[4]。

(一)课前调研分析

课前在学习通平台发起讨论“你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是什么”?通过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分类汇总,总结出大多数学生所关心的民生问题和少部分学生所关心问题。通过课前发布任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教师更好地在教授课堂知识内容中有针对性地答疑释惑。

(二)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依据学生的答案以“你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这一条主线贯穿整个第十一章的内容,回应学生的关切,在前面的问题一“为什么说‘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和问题二“怎样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两部分内容的学习,已经解决了大部分学生所关心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工资收入等问题,也解决了少部分学生所关心食品安全、物价高等问题,针对少部分学生所关心的社会安定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社会要和谐安定还需要每个人参与到其中,引出本课的问题,并向学生进一步阐述清楚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社会治理现代化可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这就好比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素质的提高将有力地提高整个国家的整体素质。因此,通过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健全整个国家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改进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将有助于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的提高。

(三)认真落实教学实施

1.巧设课堂导入,融合问题导向与自主思考,激发学生兴趣与动机

以“猜猜地名”的形式让学生猜一猜这座城市在哪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这座城市就是去年大火特火、火出圈的淄博,在学习通平台以图片形式边展示边介绍淄博烧烤,再逐渐引导学生思考透过淄博烧烤可以领略淄博这座城市的独特治理魅力,引出本课内容。

2.甄选教学案例,让情境生成与共情润心相结合

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从治理的方式和治理的格局上着手,打造一个坚持系统综合依法源头治理方式方法和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首先,看治理方式。

系统治理强调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主体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在淄博烧烤中,政府各部门、交警、出租车司机、商家、市民均在为这座城市的荣誉而战,体现了系统治理。

综合治理强调社会治理主体要树立法治思维,同时强调发挥道德的约束作用,以此来调节社会各利益之间的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来解决社会的问题。在淄博烧烤中,政府依法指定区域,让商家合法经营,出租车司机作出绝不宰客的承诺,商家不缺斤少两,诚信经营。既有法治,又有道德的约束,因此淄博烧烤的治理过程体现了综合治理。

依法治理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治理行为不能违法,治理的方式方法以及过程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来化解社会矛盾。在淄博烧烤中,政府通过规划入园,提供指定的摊位,并实施了严格的卫生和安全标准,体现了依法治理。

源头治理是社会治理主体不仅仅强调矛盾问题的表面性解决,而是要深入问题的源头,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源头从问题的最深处去解决和协调人民群众的各方面各层次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要害。相较于其他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关门取缔等做法使百姓怨声载道,淄博市政府不是取缔也不是禁止,而是通过“导”的方式,通过指定区域、合法经营,实施严格的卫生和安全标准,既增加了百姓的收入,又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同时提高了城市GDP,2023年淄博市第一季度的GDP超过1000亿。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所要打造的是人人共同建设、人人共同治理,并且人人共同享有的社会治理格局。共建在社会治理中处于基础地位,即在社会治理中要突出制度和体系建设在社会治理格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共治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即在社会治理中各个主体要树立大社会观、大治理观。共享在社会治理中就是治理的主体,要依靠人民,同时又要使社会治理的成效要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通过社会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共享是社会治理的目标。

3.注重课堂小结,升华学生思维,为下一次课作铺垫

通过知识小结帮助学生掌握本次课的内容,在课程内容结束之际,在学习通平台发起主题讨论“还有哪些措施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建设呢?”,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设下伏笔,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服务。

三、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讲好新思想课的教学启示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的效果极大程度取决于教师。首先,混合式教学需要教师提前对线上教学平台做到很熟练,教学平台有什么功能,这些功能怎么操作,在什么情况下操作都要很熟练;其次,混合式教学需要教师对所讲授的内容需要备好课,提前去搜集资料,哪些资料是提前发放给学生预习的,哪些是课中需要学生去解答的,教师要做好计划,同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运用的效果如何,也取决于教师持之以恒的坚持,新思想这门课程总共有17讲的内容,教师在运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既然做了就要坚持下去,这样才能看到效果;最后,教师要巧设问题和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巧设问题就是所设置的问题根据学情一针见血地针对教学内容所提出的,不是为了问题而设问题,也不要设置的问题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难倒学生。就本专题的内容结合时政热点,通过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可运用角色扮演、情景剧、采用AR、VR等现代信息化手段作为辅助教学资源,充分挖掘课堂教学资源,这些都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开展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只有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讲述,思政课是讲理论的一门课程,怎样才能在讲道理的过程中深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觉得思政理论不是遥远的,如此才能促进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比如,在讲到第七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中可搜集各专业的典型榜样,这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会从师兄师姐的身上看到自身发展的前景和动力;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思政课堂中学生的“抬头率”的问题,增强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三)要坚持灵活性与严肃性相结合

新思想是一门讲究政治性的课程,其区别于其他课程,教师在运用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既要讲究艺术性,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也要注重政治性,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忽视了新思想理论讲授的严肃性。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教学与互联网信息手段相结合,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也具有复杂性与不可预测性,因此,思政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的提升。

结语

新思想这门课程是关于国家治国理政新理念新观点新理论的一门课程,作为思政课程内容之一,新思想这门课程同样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思政课要具有与时俱进的重要特点。所以思政课教师在讲这门课程时不能因循守旧、浅尝辄止,而是要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行为习惯、成长规律,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混合式教学无疑适应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了新时代高校的人才培养需求,也适应了当前高校思政课改革促进思政课教学的实效的要求,定能实现“1+1>2”的育人效果。

本文系1.2024年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数智化时代高职院校讲活思政课道理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Hrky202406);2.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信息分指委常规项目《数智化背景下推动海南高职院校学困生碎片化学习的优化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DZ2408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萍霞.“互联网 + ”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7,(04) : 211-214.

[2]杨志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06) : 69-73.

[3]赵阳.混合式学习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的问题与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1) : 53-55.

[4]吴争春.基于SPOC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5) : 56-59.

(作者单位: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