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视域下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2024-12-13 00:00:00马登宝
公关世界 2024年21期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作为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大力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是响应这一趋势的必然要求,同时,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探索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路径既是高等职业院校廉政文化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工作,也是校园“大思政课”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大思政课;校园廉洁文化;实践路径

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要用好“大思政课”,深刻理解“大思政课”的内涵要义,科学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必将成为未来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将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路径研究置于“大思政课”背景下,既是推进“大思政课”内容内涵丰富的具体举措,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进一步拓展完善,也为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和平台。

一、“大思政课”视域下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

(一)拓展“大思政课”内涵范畴

“大思政课”建设是当代大学生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心智逐渐成熟、思维活跃,需要精心栽培和引导,这个时期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必须扣好“廉洁”这一扣子。将校园廉洁文化置于“大思政课”视域下,有助于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思政教育工作者及其他公共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深入理解“大思政课”的教学内涵,深入理解“大思政课”建设的内涵,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理论突破,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不断向深走实,已经深入师生内心。将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置于“大思政课”建设的视域之下,是理论上的一次突破,拓展了“大思政课”的内涵,使其不再囿于传统思政课的概念,赋予其新的使命内涵,与时俱进地体现了思政课求变、求新、求全、求精的鲜明价值导向[1]。

(二)推动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提质增效

将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置于“大思政课”视域之下,能极大地提升廉洁文化建设的质效。发挥廉洁文化建设“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提升人们的思想自觉、行为自觉;发挥廉洁文化建设的示范作用,可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警示教育,提升其廉洁自律的水平能力,涵养君子正气;发挥廉洁文化建设的规范作用,可以明晰领导干部行为边界,明确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同时,借助“大思政课”建设的“东风”,能够有效协调高等职业院校各个部门、各个单位资源,形成“大思政课”建设“资源共享、人才共享、成果共享、经验共享”的良好格局,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大思政”建设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思政课”视域下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路径研究现状分析

(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大思政课”廉洁育人元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廉洁文化元素,这些廉洁文化元素对于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廉洁文化的思想源头可一直追溯到中华文明的尧舜时期。因而,系统梳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思想,对于推进现代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廉洁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1.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汲取廉洁文化育人元素

《尚书·尧典》中写道:“尧,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从道德层面对从政者提出道德要求,带有朴素的道德评价,这种道德评价,构成了中华民族最初的廉政思想基础。从尧舜禹时期的“上痒”“小痒”,到西周时期的“辟雍”“成钧”;从汉代的“太学”,到隋朝的“国子监”;从“家塾”“私塾”,到“书院”“书堂”,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校园文化中的廉洁元素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在后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和孔子的思想为主体的廉洁思想,从此,“以廉为本”的儒家“廉正”思想发展成了校园德育建设的基础。其中,以礼乐作为廉洁文化的一种有效承接载体,在学校教育中集中表现为“德育教育”。

2.从长期红色革命文化中汲取廉洁文化育人元素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廉洁文化具有鲜红的红色基因和红色烙印,这种廉洁品质是由无数革命烈士在炮火中淬炼而出,依靠严格的组织纪律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由于已经开始全面执掌政权,提出了一系列包含廉洁文化元素的理念政策,如要积极推动法规建设,建设廉洁政府,从而更好地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政权。开展为期3年的整风运动,着力整治干部脱离群众等问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时,坚持开展反腐败斗争、坚持严格自律的要求,开展廉洁自律教育、明辨政治方向、明晰政治是非,加强先进性、纯洁性、荣辱观的教育。进入到新时代,必须严厉惩治腐败,形成了一系列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观点理论,丰富的廉洁文化内涵为推进廉洁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详实的材料支撑和理论依据[2]。

3.从和谐校园建设汲取廉洁文化育人元素

进入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为校园廉洁文化的培育提供很好的土壤环境,在校园廉洁文化的建设中,厚植和谐校园的文化土壤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同时,包含了校园思想观念的培养、物质基础的构建、规范制度的出台、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这些均可有效地形成廉洁文化的育人环境和育人土壤,对于推进廉洁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用制度保障的方式落实“大思政课”廉洁文化育人功效

1.制度作为一种“硬约束”,对廉洁文化的建设具有“令行禁止”的作用

在我国周朝时期,对于涉及军国大事和江山社稷的大事,均采用“朝议”制度,“议事以制,政乃不迷”。朝议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在秦朝,言官进谏的制度逐渐规范化、系统化。到隋唐时期,创立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录用官吏一直沿用到清朝。在西汉,朝廷不任用本地人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到东汉时期形成的回避制度等,都是以制度保障廉洁的具体举措。另外,先秦时期,已有对官员“纠察”的专门官职,这一制度在秦汉之后得到了完善和继续发展,也是现代“监察制度”的“鼻祖”。因此,以“制度保廉”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在落实“大思政课”廉洁文化育人功效时,以制度的形式加强对廉洁文化育人的刚性约束,已是重要途径[3]。

2.加强“大思政课”廉洁文化育人的顶层设计

实现思政课和各专业课程、各教学行政单位的有机结合,持续放大思政课的辐射效应,凝聚力量,补齐短板、抓出实效。目前,通行的做法:(1)建立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课程思政”工作机制,成立“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专门负责校院两级思政课部门和专业课部门的对接工作,确保“课程思政”改革能顺利推进;(2)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申报“课程思政”专项课题,邀请思政课优秀教学名师对专业课教师的课题进行指导,最大限度地把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知识进行有效融合,通过一系列大胆创新的举措,打破学科间壁垒,实现思政课和专业课的有机融合,努力形成良好的课堂育人效果;(3)通过实践创新,有效融入廉洁文化元素。这是一种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传授、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综合育人模式。除了理论课堂讲授之外,更多依靠实践课堂、教学实践等环节来实现这一阶段目标。如组织大学生走进社区、企业、纪念馆和红色教育基地以及志愿者服务等,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亲临感受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从而更好地接受思想的洗礼、升华精神,从而增强当代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为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

(三)用方式方法的转变落实“大思政课”廉洁文化育人使命

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相较于本科生的特点是理论功底稍弱,但有较强的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因而,在对这一群体进行“大思政课”廉洁文化教育过程中,牢牢把握这一特点,充分运用实操能力强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转变传统思政课廉洁教育模式,让廉洁文化的教育灌输途径不再单一,不仅局限于课堂讲授,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丰富廉洁文化育人功效[5]。通过“讲廉、倡廉、唱廉、守廉”等多种形式,让“大思政课”廉洁文化育人的模式鲜活起来、立体起来、生动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所接受知识的影响,更好地起到廉洁文化育人功效。此外,充分运用自媒体平台和信息化手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开展廉洁文化的宣传教育,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学生社团账号等自媒体平台,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廉洁文化教育,从而拓宽高职院校廉洁文化育人模式和途径。

三、“大思政课”视域下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进入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从实践到理论逐步完善,“不想腐”的自觉不断增强,“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敢腐”的震慑越来越强,一体推进“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取得压倒性优势并持续巩固[6]。将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是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有力举措,是有效预防腐败问题的有效“前置”措施。新时代,“大思政课”视域下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要着重关注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创新理论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源于对实践的深刻把握和高度概括,是可以指导未来一个时期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要把关于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大思政课”建设的方式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力求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7]。

(二)以鲜活的廉洁文化素材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内涵式发展

“大思政课”背景下,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不应局限于刻板的“照本宣科”,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实践操作强、理论性弱的特点,要有针对性地开发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故事,给学生们阐述道理、传递感情,从而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提升廉洁教育质效;通过以案示警,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更好地引发学生对于行为边界的思考,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心存敬畏之心,真正明白廉洁的重要性以及违反廉洁纪律所要承受的代价。

(三)以明确规范的规章制度严格约束权力的运行轨迹

“大思政课”视域下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所要教育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群体、思政课教师群里,而是拓展到包括专任课教师群体在内的所有可能涉及权力运行的人员,这就要求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口头说教”,而是要辅之以规范的规章制度,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廉洁教育,一手抓制度建设,用廉洁教育进行道德说教、道德感化,用制度建设来严格规范约束权力运行主体的行为范畴,从而推动“大思政课”视域下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结语

在“大思政”课视域下,对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路径进行研究,是对“大思政”课建设在方式方法上的尝试,更是对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路径的有效探索,通过对建设路径的现状分析,更加明确了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现实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有效的理念创新和制度举措来加以解决,必将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取得更好效果,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郭鹏,王琪,李毓.“大思政课”视野下的中国廉洁故事育人价值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3,37(03):14-19.

[2]周树勇,李璐.党内政治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基于党内政治生态视角[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6):179-182.

[3]谢云岭.和谐校园视阈下廉洁文化建设的思考[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4):13-14+24.

[4]袁梨梨,吴红.中国传统文化的廉政思想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路径分析[J].汉字文化,2019,(23):16-17.

[5]张京蕊.廉洁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以湖湘红色廉洁文化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7):157-159.

[6]贾劲松.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7):70-72.

[7]杨茂义.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24,38(01):118-124.

(作者单位: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