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课堂德育渗透的研究与实践

2024-12-13 00:00:00胡冰 张龙枝
公关世界 2024年21期

摘要:为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中的一个教学节段为例,开展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课堂德育渗透的研究与实践。将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挖掘课程教学中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采用RICH教学模式,运用灵活的思政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将思想教育自然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课堂;德育

引言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科德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是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途径。所谓学科德育,是指任课教师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并通过有效的活动形式或方式手段,引导学生认同道德,内化道德,践行道德,不断完善学生的思想品德结构,使之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1]。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至关重要,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言,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2]。然而,在学校的德育实践中发现,尽管学科德育具有诸多教育价值,但实施起来却面临举步维艰的困境。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以其多样化、生动性等特点为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施提供了新的平台。此外,在信息技术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对新鲜的网络事物很感兴趣,对移动电子设备(手机、iPad等)依赖性大,对信息化内容学习较快,不满足课堂上教师的传统讲授教学,喜欢利用信息手段自己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因此,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开始尝试依托数字技术,提升学科德育效能的研究。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中,师生借助数字化,利用网络资源,并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利用信息化手段,采用RICH教学模式,通过讲、看、体验等方式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动力,积极推动学科德育的活动实践。

一、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实践

在本研究中,任课教师依托数字技术,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德育渗透的教学实践活动:课前,任课教师在蓝墨云班课平台中布置任务帮助学生提前预习,学生利用大学慕课等网络平台查阅资料,发表观点;课中,任课教师运用网络平台和信息化手段,调用、展示、扩展和补充学生的理解;课后,任课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在蓝墨云班课上提交作业,任课教师进行修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互相评论、回复。可以说,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这种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为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有效提升学科德育效能。现结合RICH教学模式,以《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中的一个教学节段——《走进配送!—合格配送员的岗前培训》的教学内容具体说明这一过程。

(一)RICH教学模式

RICH教学模式是浙江师范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对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的一项成果。RICH教学模式已经发展成为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方法,并逐步在国内外英语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本文在RICH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并将这种教学模式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之中。这里RICH教学模式是4个首字母的缩写,即R-Research 研究性学习;I-Inspiration启发式学习;C-Cooperation合作学习;H-Harvest收获习得。本节教学内容主要采用RICH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实践活动有机融入RICH教学模式的4个阶段之中。

RICH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得到交叉运用,学生的人格和思想得到尊重和采纳,民主氛围浓厚,教师和教师、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成了真正的合作伙伴。

(二)RICH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实施

基于RICH教学模式,分别从Research研究性学习——塑品心;Inspiration启发式学习——辨品质;Cooperation合作学习——立品格;Harvest收获习得——正品行4个阶段着手,对《走进配送!—合格配送员的岗前培训》的教学内容开展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实现“塑品心、 辨品质、立品格、正品行”的全面育人目标。

1.课程内容的德育渗透

并非学科中所有内容都适合作为学科德育的渗透点,因此,应从学科内容、学生特点等诸多因素中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点。本文《走进配送!—合格配送员的岗前培训》的教学内容就是学科德育其中的一个渗透点。配送是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入学生熟悉的日常配送,帮助学生拉近对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尊重身边具有服务精神、良好职业操守的配送员,培养具有“物流专业职业素养”的职业人,是全面实现“塑品心、 辨品质、立品格、正品行”的全面育人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把道德教育和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应从美的观点来审查人的道德关系[4]。这意味着在学科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德育的主体本身,还应当引领学生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美好的联系。

2.课程教学目标的德育渗透

基于物流行业的需求,结合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物流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确定本课程阶段的教学目标为培养思政引领,德技并修的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在了解配送的概念、掌握配送的作业流程、准时规范地完成实际的配送工作等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培养学生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开拓进取、奋勇争先时代精神;树立富强民主、中国梦、小康社会的理想信念;塑造奉献、服务社会/他人的人生价值观;培养爱岗敬业、勤业精业职业道德。

3.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

(1)Research研究性学习——塑品心

课前教师依托数字技术,在蓝墨云班课中布置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报名参加学校菜鸟驿站配送实践体验,并完成配送满意度调研。在实践中学生潜移默化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人生哲学。水到渠成地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加社会实践,运用调查研究等方法增加对社会的认知,同时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实现了课堂的道德教育功能。

(2)Inspiration启发式学习——辨品质

课堂上学生将在网络云台中记录的实践心得和班级同学分享,同时借助蓝墨云班课的资源让学生观看物流人配送工作,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相互分享以及影像直观感受中体会物流工作者用平凡的配送工作服务社会的精神,鼓励学生鞭策自己,脚踏实地,树立理想信念为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以为社会/他人做出贡献为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在这一系列的互动当中,让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获得和道德素质养成都能够得到提升。

(3)Cooperation合作学习——立品格

在此环节,学生分组,利用VR仿真,身临其境体验配送,同时利用蓝墨云班课开展头脑风暴,思考配送的流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分工合作、拓宽思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终身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生的交流互动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事物、体验身边的生活,挖掘出生活中能够提升学生道德行为的德育因素,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向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4)Harvest收获习得——正品行

在课后,引导学生利用快跑者APP完成一次配送体验;鼓励学生参加物流校园志愿配送服务;带领学生进行企业实践。让学生在耳闻目染的事实和亲身体验中感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勤业精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精神。具体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流程图,见表1。

二、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实施效果及反思

(一)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实施效果

以蓝墨云班课、中国大学MOOC,借助VR虚拟模拟实践,参与菜鸟驿站工作室,参加社会拓展实践等活动,采用RICH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物流配送实践技能方面,实现了研而知(Research)、知而启(Inspiration)、启而行(Cooperative)、行而获(Harvest)的升华[5]。教学重难点也迎刃而解。通过蓝墨云班课学习平台中学生学习的数据来看,学生对配送概念和配送作业流程掌握比较好。在学生参与“物流人”社会实践完成的报告中,学生普遍反映实践活动开展加深了他们的情感共鸣,对物流行业的职业操守、职责担当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二)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实践反思

1.补充、优化学科德育教学资源

在现有的课程教学资源中,以课程标准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为指导,实现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集体备课,补充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挖掘和运用各类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功能,建设课程思政平台教学资源库,用课程思政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融合。同时,优化已有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发挥各类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效应,避免专业课程中蕴含重复课程思政内容,影响教学效果。

2.重视学科德育评价考核的信息化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有效利用蓝墨云班课、学习通等云平台中学生学习的轨迹以及学习效果的反馈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分层次为学生充实学习资料,选择学习路径,全面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注重思政元素材料的补充和完善。同时,学科德育评价考核方式的多样化。以论文写作、实践报告、演讲、生活化德育场景小品表演、志愿实践服务等形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思想道德素养。此外注重学科德育评价多维度考核,重视过程性评价以及评价人员多元化,形成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德育教师、企业师父、学生、家长等多维度的考核。

结语

通过在《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中实施RICH教学模式,将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可以有效地将思想道德教育自然融入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道德修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同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本文系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岗课证赛”融通下“五活一体”活页教材开发的个案研究》(项目编号:C-c/2021/03/51);2.2023年无锡市中职教育创新发展专项研究课题《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CXYZ20231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冯永刚.学科德育的价值、困境及路径选择[J].中国德育,2019,(16):50-56.

[2]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曹慧萍,吴颂欣.网络平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效能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3,(05):106-109.

[4]湖南教育编辑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述[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5]刘洁,赖永晖,龚芳.“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跨境电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2):114-116.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