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文化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众多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重任,如何充分利用好优质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促进大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求。因此,本文以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及发展现状为出发点,深入探究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引言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承载着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人类先进文化的汲取。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与运用,生动传扬红色文化。在此背景下,红色文化成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在新时代,高职院校既承担着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同时也面临着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迫切需求。充分利用高质量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对于实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及促进学生成为具备红色精神和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源于其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根脉和丰富的资源[1]。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和内涵,还可以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丰富性。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在线播放影像资料、展现历史图片,组织学生参加红色故事演讲、参观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教学方式,提升了课堂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2],让学生亲身感悟到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将空洞无趣的理论灌输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文化熏陶,更有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发挥出来。教师将红色文化藏在背后的故事说给学生听,才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关注红色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文化的感染,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红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促进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健全性
红色文化是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等方面教育不可或缺的教材资源,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高职院校教育学生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品德。以红色文化为基础、以百家争鸣为导向,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部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红色文化蕴含着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和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帮助大学生抵挡住不良思想观念的侵害。文化底蕴是锤炼和凝聚基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升华,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有助于学生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德,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教育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也是获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必经之路。高校教师由于思维定势或者育人素材不够丰富等原因常常采用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过于政治刻板化而缺少感染力,让学生难以产生感情共鸣,甚至出现疲惫厌倦心理,无法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不仅可以避免单纯说教式的灌输教育,增加师生之间愉快地互动,还可以增加实践教学的趣味性,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了历史故事的表现方式与表达形式,通过“历史再现”的形式,与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身临其境地感悟红色史实,并从中获得最真切的感受,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性、趣味性和真实性,避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假、大、空”的尴尬境遇。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有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度不高
当前高职院校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不高,宣传力度不足,在校园文化中出现的红色文化要素也比较少,对于红色文化教育意识模糊,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对于红色文化的重视度不高。高职院校往往把红色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当成一种政治性任务。这种教学氛围会严重影响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养成,学生一味地追求对自身就业、升学有益的事情,而忽略了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红色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需要将红色文化引进校园,更多的是要走出去。但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活动中更重视学生的产教融合,带领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参观、实践、学习[3],开展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频率相对较少,未能形成长效的教育机制体系,活动内容流于表面,重视形式主义,缺少对红色内核的挖掘和提炼,未达到良好的实践育人效果。
(二)教育者对红色文化的教育度不深
部分教师尚未接受必要地培训,自身就对红色文化了解不全面、认知不深刻,一味地采用说教式、命令式的单向讲授,灌输式教学缺乏与学生之间对于红色文化的相关问题的探讨,对于红色文化无法产生共鸣,甚至出现抵触情绪。部分教师只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仅仅局限于讲授一些红色事迹和人物,教学内容过于单调和浅薄,对于红色文化的内容缺少深入地挖掘,致使红色文化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是进行红色文化入脑入心的第一步,还要引导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学习感悟红色文化,部分教师开展的教学实践只流于形式,对于红色历史背景进行简单的叙述。教师只有真正地去掌握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才能更好地将其做到外化于行[4]。
(三)学生对文化的认同度不够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人民的宝贵财富,占据着崇高的位置[5]。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播极为迅速,多元化时代的快速到来,给大学生带来了外来文化,其中就不乏很多西方不良文化,极容易渗透到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不利于对红色文化全方位的正确认识。同时高职院校的00后大学生个性比较明显,他们生活在如今发展迅速的幸福时代,享受着时代给予的安全和红利,无法感同身受祖辈曾经的艰苦岁月,认为与自身的生活关系不大[6],生活时代的巨大差异使他们很难理解红色文化的具体内涵,缺乏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部分学生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和物质欲望,过于重视个人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认为张扬个性、与众不同的就是先进文化,而把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看作已经过时的文化,以至于学生产生了红色文化认同危机。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路径
(一)营造红色文化思政教育的校园氛围,提升育人价值
让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创建校园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更加深入地渗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7]。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方面,在校园内开展一系列红色文化活动:红色图书交流、红歌合唱、革命故事宣讲、征文写作、知识竞答等,同时要对于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和宣传,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可以不断优化校园人文景观,让红色文化资源渗透、镶嵌到校园各个角落内等更加直观的方式去沁润学生的内心,比如,在校园的食堂、宿舍、教学楼等人员聚集的地方张贴红色海报、宣传标语,打造校园红色实体建筑,结合区域特色建设红色文化校史馆,设立典型人物雕塑,雕刻先进人物事迹碑。让学生沐浴在充满浓厚红色文化的校园氛围中,这些无形的意识和观念,在自身和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转变成了有形的存在和事实,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收到了教育内容的渗透,自觉地加强了自身思想政治建设。
(二)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内容与方式
教师在传承红色文化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文化价值实现的实践者和引领者,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实现[8]。高校教师应当以自身的言行和文化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充分挖掘具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师资队伍,组织相关培训学习,鼓励教师对相关红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将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观念融入日常的专业教学中。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应当创新红色文化教学方式,在充分了解红色文化、掌握相关知识的前提下,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受教育对象,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打造出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教学形式,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如可开展线上网络课堂、线下实践课堂,拉近红色文化课堂的物理距离,实现内容与形式的互动、现实感受与虚拟体验的结合[9]。
(三)增强学生思想建设,增进红色文化认同,培育红色文化传承人
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营造红色文化氛围,讲述红色文化故事,引导大学生明确文化认同方向,增强文化认同意识。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是大学生内心对红色文化真正地理解和认同,能够将红色文化运用于思想和行为中,将其视作信仰。高职院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和教学课堂中,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另外,可以通过观看红色影视作品,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去红色革命根据地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开展红色文化元素绘画主题大赛,让学生们去感受祖辈曾经的艰苦岁月,学习红色先辈的优秀事迹及精神品质,相对于枯燥的书本知识,这些更具有渲染力和生动性的特点。
(四)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推动红色文化传承的转型与创新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红色文化的教学与体验方式过于单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效果欠佳。因此,高校应依托网络多媒体工具,拓宽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样态,一方面,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内容在学校各新媒体平台的占有率,开设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网站或校园网专栏,在大学生群体中访问量较高的微博、B站、抖音等平台发布红色文化资源相关内容,使学生在浏览相关平台的同时,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充分挖掘民俗文化、传统节日、历史典故等资源,利用高质量的红色文化资源相关文字、图片、视频可以增强资源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创新红色文化融入途径,发挥新媒体的强互动性优势,建立有教师讲授并与学生深度交流红色文化知识平台的同时,创新开通学生讲述红色故事渠道。通过利用网络载体将红色文化内容转化为多种形式,例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可以使大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这种文化体验不仅停留在课堂上,更能够通过各种校园活动、社团组织、文化节庆等形式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深刻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
结语
尽管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高职院校中,学校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度不高,教育者对红色文化的教育深度不够,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也有所欠缺。这些问题制约了红色文化在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有效传承和发展。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应该营造高校红色文化氛围,通过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建设红色文化展览馆等方式,让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需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水平和教育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进而加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总之,高职院校应该以激活红色文化生命力为目标,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承方式,推动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的传承与发展,为培养德技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坚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
本文系2022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委员会专项课题《江苏高职高专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现状和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2FYHLX05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卢俊颖.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区域治理,2019,(29):179-181.
[2]刘丽萍.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1):27-28.
[3]董雅佩.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2):44-47.
[4]吴霙斐.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J].改革与开放,2021,(12):64-68.
[5]蒋小燕.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35(02):64-66.
[6]郑晓利,刘然.红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大学,2022,(33):34-37.
[7]李霞.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2013.
[8]李国良,周向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J].思想教育研究,2018,(09):91-95.
[9]李少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23.
(作者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航空与交通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