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的藏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12-13 00:00:00蔡君刚
公关世界 2024年21期

摘要:西藏是藏医学的发祥地,政府对藏医药产业发展重视度极高,颁布了一系列的发展政策,不断优化服务体系,促进藏医药的有效传承,并积极开展藏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活动,也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效果。但依然存在藏医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生源过于单一、藏医文化传承后继无人等问题,使藏医专业人才培养实效和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把握好乡村振兴的机遇,探索切实可行的藏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优秀的藏药人才培养,从而为乡村振兴目标的达成提供有效支持。本文通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藏医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进行探究,指出藏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乡村振兴的藏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藏医药;人才培养

引言

藏医学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已是非常完善的传统医学体系,至今依然获得广泛应用。藏医学是藏族人民经过不断地实践与积累而构建的医药学体系,其是传统医学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治疗手法、丰富的药物配方、极高的传承价值。藏医学的传承发展和乡村振兴密切关联,如何培养出一支优秀的藏医专业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服务,是当下需要重点探究的工作。因此,明确藏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的培养规划、探索具有可行性的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培养方法,是当下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着重落实的事宜。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藏医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乡村振兴是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内容,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农民健康获得有效保障,才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助力。基层医疗队伍是民众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支持力量,但藏族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使藏医专业人才在农村地区具有数量不足、能力不强、流动性过大等问题,后继无人的情况愈发明显[1]。因此,培养留得住、能力强的藏医专业人才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是一项极具意义的活动。

(一)强化藏医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

对于所有高校而言,将医学生培养成和基层医疗需求相匹配的人才,是其不容推卸的责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是立德树人任务有效落实的重要步骤。在藏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渗透乡村振兴相关内容,不仅可将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体现于理论课程中,还可安排学生进入到乡村中参与实践活动,对乡村实况有更清晰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乡村情怀,提升为乡村振兴服务的意识,从而在毕业后会将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作为优先选择的从业机构[2]。

(二)引导藏医专业人才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现如今,藏医专业学生因社会环境、个人观念、家庭因素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基本会优先选择大城市、大医院作为自身的就业目标,甚少会考虑乡镇卫生院,只将乡村的医疗机构作为自身的跳板。在此种就业观支配下,容易使藏医专业学生就业难度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也陷入人才引入难的困境。因此,藏医专业人才培养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下沉到农村为民众提供健康保障服务,让自身的价值更好地展现出来。

(三)引导藏医专业人才充实基层医疗队伍

若要确保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健康服务必不可少。高校藏医专业人才是基层医疗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但如今学生们为乡村振兴服务的意愿偏弱,无法积极投入到乡村医疗队伍中。因此,藏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注重渗透乡村文化内容,引导学生认知乡村振兴,有效培养乡土情怀,积极投入到基层就业,为基层民众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从而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

二、藏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一)学校重视度偏低

学校在藏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定时,往往都将重心放在专业知识传授上,并未发挥课程在基层就业导向方面的作用。同时,课程设置中也未融入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更不会安排藏医专业学生进入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实践,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掌握藏医学知识与技能,未能形成乡村振兴服务的意识。

(二)学生动力相对较弱

相较于发达地区,基层获得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这一事实毋庸置疑。藏医专业学生进入农村医疗机构就业的工资待遇较差,甚至基本生活需求都无法满足,使其职业自豪感被严重打击,也会弱化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自信心。步入信息化时代后,学生会利用网络平台收集丰富的信息,自行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学生职业规划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有无提升空间,对有较强入党意愿的学生,会更愿意去了解乡村振兴相关内容,一些家境较好的学生,就业选择也会相对较广,也愿意进入基层锻炼[3]。但一些生在农村的学生,可获得的经济支持不足,薪资较低的农村医疗机构对他们来说不会成为主要的选择方向。很多大学生思想认知有误,直接将工作和薪酬画上等号,尚未意识到个人价值呈现的重要性,因而在基层就业的动力也相对不足。

(三)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很多藏医专业学生选择学医,都是因为感受到医务人员的伟大,但具体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便会出现退却的心理,而转头选择其他更为轻松的行业。有些藏医专业学生在实习阶段,无法妥善处理现实和理想的问题,当感受到现实和理想存在很大的差异,便会放弃自身的医者之路。之所以会出现此种现象,是因为藏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注重思想引导,使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加入乡村医疗机构更多都是一时兴起,难以长久坚持下去。

(四)基层医疗机构环境影响

新时代的大学生甚少吃苦,且基本从小被呵护着成长,他们对工作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农村医疗机构的工作环境普遍较差,加之学生们对此的刻板印象,因而藏医专业学生往往将基层作为最后的选择。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每天都在重复相同的工作,与新的医疗技术接触机会甚少,难以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自身缺乏职业成就归纳,从而会逐步降低服务基层的意愿。

三、基于乡村振兴的藏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路径

(一)优化藏医专业课程建设

1.藏医专业人才培养渗透乡村振兴理念,强化基层服务意识

藏医专业人才培养全程渗透乡村振兴理念,促进学生强化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新生入学需开展农情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农民健康服务的思想,而后对农村卫生事业现状及发展需求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乡村振兴,同时明白自身的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可作出的贡献,形成乡村振兴提供助力的意识。同时,还应在藏医专业课堂教学中融入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学生积极加入乡村振兴实践活动,而后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活动,让学生通过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展现自己的价值,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服务。借助课程思政在藏医专业人才培养各环节融入乡村振兴教育,促进学生乡土情怀的有效培育,提升学生为乡村振兴提供服务的意识,在藏医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同时,真正强化思想教育,让藏医专业学生作为农村医疗机构的后备力量。

2.注重寻找藏医课程教育和乡村振兴的契合点

所有教育工作者都需肩负起思政育人的重任,藏医专业的各门课程内容都需注重挖掘潜藏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和乡村振兴相融合[4]。全面开展教师的思政教育活动,使其对乡村振兴形成深入认知,及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乡村振兴元素,引导全员肩负起乡村振兴元素融入的责任。注重藏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们积极创新教法,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保障育人效果。还需构建绩效考核机制,以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形式,激励教师在藏医课程教学时融入乡村振兴元素,打造良好的课程思政育人局面,引导学生提升对乡村振兴的服务意识。

3.将乡村振兴元素融入藏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

将乡村振兴元素深层次融入藏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使藏医专业课可充分发挥铸魂育人的作用。深层次融入指的是将乡村振兴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载体等各环节,打造有浓郁乡村振兴特色的藏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引导学生重新认知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明晰自身的光荣使命,坚定为农村医疗机构服务的决心,切实培养出和乡村振兴需求相契合的藏药专业人才。

(二)注重乡村振兴战略渗透

1.强化乡村振兴战略教育,促进思政育人队伍的建设

注重藏医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要加强具有人文特色的教师引入,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乡村情怀,激发教师为乡村振兴服务的热情。藏医专业教师除了对乡村振兴重要性形成共识,也应不断提升育人育才的能力,因而可专门建设为乡村振兴服务的藏医课程教学队伍,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教育,使所有学生掌握藏医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也可提升为乡村振兴服务的能力。同时,还应聘请符合要求的乡村振兴先进人物等,用以充实藏医专业师资队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在藏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可充分发挥出来。

2.加快藏医专业课程改革步伐,推动具有育人价值的课程建设

加快藏医专业课程的改革工作,加快有育人价值的藏医专业课程建设步伐[5]。对于所有藏医专业人才而言,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固然重要,还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各校都应做好藏医课程建设工作,促进课程的革新,强化课程的思想性、针对性,加快有乡村振兴特色的藏医课程建设。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推动乡村振兴元素渗透到藏医课程教学中,促进传统课程教育优势和信息技术深入结合,提升藏医课程的生动性、吸引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发挥校园文化引领价值

在藏医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中,都应注重乡村振兴文化的渗透,才可培养出有大局意识的,可积极为乡村振兴服务的藏医专业人才。校园文化是潜藏的育人力量,可为藏医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精神引领,为文化育人提供强大的支撑力。高校需要借助乡村振兴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激发藏医专业人才参与文化育人活动的动力。

1.重视优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

需要高度重视优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并将乡村振兴基因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加强乡村振兴和基层医疗服务的宣传工作,为乡村振兴服务工作的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2.加强基层就业导向教育

加强基层就业导向教育,将基层就业价值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让文化的思想引领价值切实发挥出来。此外,应加强乡村振兴中基层卫生服务价值的宣传,强化使命教育,让藏医专业学生们自觉肩负起个人的使命,积极投入到基层卫生服务队伍中。

3.加大优秀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宣传报道

加大优秀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宣传报道,借助典型教育强化榜样效用,推动藏医专业人才形成提升自我的动力。此外,需要组织丰富的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让藏医专业学生在真实的活动参与过程中,对乡村振兴形成深刻感受。

(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结合基层医疗服务需求强化实践教学安排

将乡村振兴战略渗透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将基层医疗机构作为藏医专业学生的实践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机构实践。高校应对接基层医疗服务需求,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完善藏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使藏医专业学生可接受全方位的乡村振兴教育,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肩负起乡村医疗服务重任。

2.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高校需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以基层藏医人才培养为目的,以提升藏医人才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构建校内外实践平台[6]。构建以健康乡村为目标的藏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校内模拟乡村医疗机构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同时,应围绕着乡村振兴战略,对藏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标准进行不断调整,尤其注重纳入乡村卫生院实习环节,并在实践教学考核中纳入实习环节的相关指标。此外,高校和地方乡镇卫生院应加强协作,建立藏医专业人才培养联盟,将高校的科研与技术优势和乡村的实践优势相融合,可促进藏医专业人才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还可弥补基层医疗队伍存在的缺陷,保障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

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专业是对专业技术能力、责任感要求极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担当意识,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自觉肩负起为民服务的重任。社会责任感是所有藏医专业人才培养都必须具备的内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加强医学技能的传授外,还应强化思想引领。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藏医专业人才培养也应顺应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和创新,真正培养出思想觉悟较高以及实践能力较强的藏医专业人才,为西藏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袁永友,李奕孜,朱绮睿.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医疗人才流动O2O模式研究[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3,43(05):123-126.

[2]蒲华军,周德荣.关于完善甘孜州藏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J].决策咨询,2023,(04):80-82+91.

[3]王鹏程,王也.“三字诀”打造乡村人才振兴“梨树样板”[N].四平日报,2023-05-26(005).

[4]钱杨.RZ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藏大学,2020.

[5]杨花,佘惠,曾玉婷.基于就业导向的藏医学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04):24-26.

[6]王芝贞,马桂芬.基于藏医院临床需求的藏医专业西医课程改革研究——以甘南州卫生学校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9):37-38.

(作者单位:日喀则市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袁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