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在初中阶段是一门非常关键的学科,可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世界运行原理,探寻生活现象的根源,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认知素养。但目前,家长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可能使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承受沉重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推行了“双减”措施,目的在于减弱教育竞争,整顿不规范、不合格的机构,并打击以培训为名的营利行为,以减轻家长负担、缓解学生学业压力。文章以初中物理课堂为例,探讨了在“双减”政策下如何建立高效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1-0124-04
在当前“双减”趋势下,构建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课堂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持续发展,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和在线教育的普及,这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更多挑战。初中物理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学科,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意识,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潜能的发展。文章旨在探讨如何构建富有成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一、 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需求不符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过深,过分强调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其视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提高考试成绩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升学率,这是教学效果最佳的证明。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通常简化教学内容,将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此外,一些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完全依赖教科书,未积极引入国家人才质量标准外的物理知识,拓宽学生的学识范围,激发学习兴趣。这种方式明显加剧了学生的压力,与“双减”政策相冲突,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也不利于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学模式简单陈旧,创新性不足
一些物理教师长期未更新教学内容,未跟上时代潮流,未将新技术、物理研究成果、新材料、新工艺等融入教学,导致课堂乏味,学生参与度低。同时,一些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过度依赖课件,缺乏灵活性。他们通常会使用传统模式,或者简单地采用以往的方法,而没有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持续的优化。虽然这确保了物理教学的一致性,但也限制了教学的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学习效率降低。最终,这种做法也影响了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一些中学物理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也没有深入研究不同课程类型的特点。他们过于关注教科书上的练习题,甚至专注于应试技巧,认为多做题是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唯一途径。这导致学生在解题时存在盲点,对课外知识了解不足,影响了他们主动积极地进行课后学习。
二、 “双减”政策下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意义
物理是初中八年级起的必修课程,紧密关联生产生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物理现象,将物理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培养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等初级技能,促进认知能力提升,塑造科学世界观。然而,初中物理教学目前普遍存在多项问题,其中教育应试化的影响尤为突出。一是过度注重物理学习的成绩和结果,导致教师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却忽略了实验和探究性教学。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表现极为被动,难以培养创新实践和思维拓展能力,综合素质发展受到严重限制。二是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主的物理课堂模式,忽略了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高效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新潮流,被认为是学生理解知识、提高素养的重要手段。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实践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增进了他们的物理水平和整体素养。建立高效的课堂环境能够使得抽象的物理概念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际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应当充分理解高效教学的内涵与特征,并结合初中物理课程的具体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推动初中物理课程的改革,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三、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原则与教学目标
构建有效的初中物理课堂,需要遵循一系列指导原则,以达到教学目标。其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利用引人入胜的案例、故事或实验来唤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展开探索,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其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常规的教学方式通常由教师主导,学生则被动接受,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不利。为了提高课堂效果,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问题讨论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表达。同时,教师可担任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指导他们进行探索和发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另外,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目标。通过团队合作、集体研讨等方式,激发学生相互合作的热情,共同迎接挑战。这种做法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技能,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开阔思维与视野。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之一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物理学强调实践,通过活动与实验,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概念和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应增加实践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探索。其次,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引入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物理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见解,并付诸实践。
四、 “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引入微课教学,拓展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初中生群体,一些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在学业和生活方面表现较为随意,缺乏严谨的时间观念,养成了拖延的不良习惯,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极不利。尤其是在“双减”政策下,教学时间变得更加宝贵。教师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领悟和记忆。在物理课堂上,利用微课能够拓展教学内容,有力介入物理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协助他们有效安排学习时间,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授课有关“重力”的课程时,教师可以播放跳水比赛、瀑布等短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重力概念。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思考和想象,同时也更容易掌握教材内容。此外,通过观察学生对视频的反应,教师还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为各类学生设计独特问题;引导他们更深入地观察微课中的细节,激发思维,从自然景观到人类行为,初步理解重力;将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联想生活中的现象及行为,为高效课堂建设奠定基础。
(二)创设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初中生普遍充满好奇心,热衷探索未知。教师可运用情境教学,将知识融入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以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成效。
例如,在教学“神奇的压强”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策划一场独特的拔河比赛:准备两根去掉木制手柄的皮筋,用橡胶紧密封住本应插入手柄的孔洞;将两根皮筋相连接,并利用注射器或实验室专用设备抽出内部的空气;在皮筋外部系上两根尼龙绳;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分别握住绳子;教师发出指令后,两组学生努力朝相反方向拉扯,观察是否能够将皮筋分离。该游戏模拟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透过富有趣味性且互动性强的活动,学生可更直观地领会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实验介绍大气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深入学习。这一教学方式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学生运用合作探究、观察及讨论获得了新知,同时培养了优秀学风及严谨研究精神。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升了学生物理学习的水准与成效。
(三)开展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物理学是一门贴近生活、实践性强的自然科学,许多理论尚需深入了解,通过不断实验验证才能揭示知识的本质。在执行“双减”政策期间,初中物理教师应促进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提升,建设高效课堂,积极推动实验探究活动。因此,应减少机械性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设计,以提升学习品质。
例如,在教学《学生实验: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时,教师应当首要明确,该教学章节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应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先行演示实验,然后依据器材数量将学生分组,并提醒他们注意实验细节。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基础上,促进他们融合教师示范和理论知识,自主进行实验。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调整变阻器,记录灯泡发光情况及功率。在学生实验完成后,教师可以询问:“在没有电流计的情况下,只有电阻,你是否能够测量小灯泡的功率?”鼓励学生放松,展开讨论,根据理解记录猜想于黑板上。通过详细解释和实际演示逐一验证,及时对得出正确答案的学生给予认可和赞扬;同时,在纠正学生错误想法时,积极鼓励他们,以促使他们尽快恢复学习状态。这种做法不仅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可巩固理论基础,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实验技能,深化对电功率的认识,构建高效物理教学环境。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考虑到初中生的特点,大多数学生都展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渴望探索各种新奇事物。教师可以将这一心理视作机会,把要传授的知识当作诱饵,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为了在有限时间内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点的兴趣和记忆深度,教师可以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促使其进行独立思考。“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面临如何有效利用教学时间的挑战,这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确保难度适宜,不宜过于复杂或简单,而应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范围内设定。其次,问题应涉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避免传统的单一问答形式,而应鼓励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之间展开深入探讨。最后,问题的终极目标,答案应贴近物理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与素养,结合教学进度,逐步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电阻》时,教师可以设置情境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导体的电阻通常不同,这和哪些因素有关?”通过这种方式的引导,激发学生去猜测,从而帮助他们意识到电阻可能与导线的材料、长度和直径等因素相关。随后,将学生引导进行几组实验以验证其假设:首先,探索导体电阻与材料制备的相关性;其次,探讨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最后,观察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联系。通过这些实验论证,证明了导体电阻与其自身条件有关。这种问题导向的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对物理课程的探索欲望,进而增进了物理课堂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解题思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以多样方式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拓展思维。在教学中,学生思维应多元化,不受特定视角限制,而是开放多样。教师应关注解决更多问题、提出更多问题、给予更多答案。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开放思维至关重要,能够以多样方式处理同一物理问题,促进大脑信息存储,使思维在寻求解决方案时更为多元。教学要鼓励学生思考,将原始问题变化成多种形式,这些形式可以用相同的知识点解决。“一题多问”即将一个问题与多个相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深化问题的定义,引导思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和深度。考虑到条件的不确定性,一个问题可能有多个答案,这可能意味着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表达或不同答案。通过引入具有挑战性的物理难题,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不仅深化了知识领域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应变能力,有助于激发创新潜能。学生学习电气知识后,能灵活运用位移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等设备,以及多种电阻(如压敏电阻、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等)及相关电路元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仪器电路。例如,他们能设计酒精检测电路、示意油箱油量监测装置图和布置压力传感器等。在设计阶段,他们通过思考、沟通、研究与优化,培养了思维能力,同时增强了团队协作。
(六)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积极性
当今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各种尖端工具,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塑造良好学习环境。通过多样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特别是在中学阶段,物理知识通常相当抽象,对新手来说既不熟悉又难以通过实验理解。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直观呈现,激发学生的感官反应,创造生动逼真的教学场景。
例如,在教学“光现象”时,常用简图展示光直射、反射、折射。为激发学生视觉感知,可先展示倒影、影子、霞光、极光、彩色肥皂泡等日常实例,激发学生兴趣。随后,可探讨一系列问题,如“观看视频后,是否有新的发现?”“你们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发光的物体吗?”学生们积极分享了各种想法,如火焰的燃烧、蜡烛的光亮以及夜晚的萤火虫等,展现了这些物体的发光属性。最后,引导学生对光源的概念进行总结。为了验证光源的生成过程,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激发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索相应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家的历史与成就,提升对物理学的理解,并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坚持学习,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坚忍的研究精神,建立个人对物理学的认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提供多样化的物理科学资料,包括不同物质的熔点、沸点和密度等数据。传统的物理教学常使课堂时间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但信息技术可辅助教师快速展示内容,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难以用语言完全阐释的知识,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 结论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提出了严格要求。因此,在教学理念、目标和形式等方面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初中物理教师应以培养核心素养为主,调整教学理念,增加各类物理实验,优化教学方案,拓展教学内容,科学设置课后任务,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提升效率、减轻负担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力。初中物理教师应深入分析教学状况,从学科视角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效能的途径,合理安排时间,以实现教学的“增效减负”,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淑英.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探究[J].广西物理,2023,44(3):134-136.
[2]陈延花.双减下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亚太教育,2023(1):145-147.
[3]苏益娟.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策略[J].华夏教师,2022(17):27-29.
[4]石新薇.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5):54-55.
[5]卫晓明.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2(5):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