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其中信息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能够坚持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实现对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但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仍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而且不利于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对此,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需要积极研读信息素养的概念,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分析当前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角度出发,不断探究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1-0005-04
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质量。对此,国家和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以及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给予大量的教育资金支持。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需要牢牢把握这一教育机遇,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积极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并将此人才培育任务逐渐渗透到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之中,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信息素养,为未来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真正成长为国家、社会培养的信息化人才。
一、 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也是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信息意识。人们在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会遇到各种事情、问题、理念等,这些都在向人们传递着某种信息意识;而信息素养教育则是培育学生形成信息意识,进而在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利用信息意识。第二,信息知识。信息知识的多少代表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信息素养教育则是不断丰富学生信息知识储备的过程。第三,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包含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筛选、信息加工以及信息应用能力;而信息素养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这些能力的重要路径。第四,信息伦理道德。人们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在合理、合法、合规的条件下进行,需要信息能力使用者具有一定的道德操守;而信息素养教育则重点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这需要在小学阶段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小学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一)信息素养教育形式化
在小学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信息素养教育形式化较为明显,忽视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育人目标,不利于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第一,重理论轻实践。小学信息技术尽管内容较为基础,但专业性较强,既需要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又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为学生安排充足的上机操作训练,从而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系统性不强、实践技能不足,不利于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第二,教学内容过于注重形式化。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既包括抽象性的理论知识,又包括直观、形象的图像、声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部分教师过于追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热闹”,而忽视了对学生信息意识、信息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带有冲击性的内容,尽管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形式化的教学内容上,而限制了学生信息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不利于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教师信息素养不足
教师信息素养不足一直是小学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国信息技术起步较晚,整体信息化技术较弱、信息化水平较低,限制了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这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未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从而在开展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比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信息意识较弱、信息能力不足,其自身的信息素养都很难达到标准化要求,从而在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时,更无法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首先,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过于狭窄,主要将其用于对教材内容的讲解,主要利用音频、视频等方式,不仅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其次,教师自我提升意识不足。信息化技术更新换代较快,部分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却没有及时进行知识体系的更新,从而导致课上所教学的内容局限在课本之上,很少能够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思想引入课堂上,不利于学生了解和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对学生计算机技术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具有奠基性的价值。对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将其中包含的信息素养元素提炼出来,并以此为基础制订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在挖掘教材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包含的信息素养元素进行总结,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同时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炼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修饰表格》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在课前先对教材中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提炼出来,并制作成微课视频发送给每一名学生,同时布置对应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准备,进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课上,教师根据挖掘出来的教学内容,搜集与之相关的教学视频,使学生按照教学视频的要求与步骤完成表格的修饰,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二次提炼,将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明白的内容记录下来,并积极与其他学生以及教师进行交流,从而完成对教材内容的挖掘。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收集、挖掘、总结能力,又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巧,为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优化设计课程内容
在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教材为基础、以目录为顺序开展理论知识的讲解,很少有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针对学生开展以学习兴趣为主题的调研工作,也很少有教师能够拓展教材内容,引入新的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长期局限在固化、单一的教学模式下,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信息技术思维的拓展,甚至会降低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积极性。对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积极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将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读物、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等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进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信息素养,从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专业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插入图片》这一节内容时,发现许多学生表现出不感兴趣的状态。对此,教师在课上及时转变直接讲解教材内容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与调整,要求学生在插入图片时,插入动物、植物的图片,通过为学生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提升信息技术应用的兴趣。通过对课程内容设计的优化,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实现对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保障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强化教师信息素养
为了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还需要关注教师的信息素养状况,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并且具有特定的育人目标,不能片面地套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而需要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从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建立一套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教学体系。而想要达到这一教学要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信息素养以及与时代发展需求相结合的能力。对此,教师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第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提升实践能力,同时还需要自主学习课外信息技术知识,从整体上提高自身专业化程度。第二,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力度。学校需要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重点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第三,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学校需要鼓励校内教师外出培训和学习,吸取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同时,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吸引优秀的教师进入计算机信息技术师资队伍,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
(四)丰富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1. 开展情境化教学
在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对学生兴趣产生直接影响的就是教学情境。对此,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需要在课堂积极开展情境教学,进而达到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效果。不同的情境会使学生形成不同的心情、状态、体验,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需求,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如生活化情境、问题化情境、任务化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不同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理解与认识,进而增强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制作主题板报》时,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授课之前展示自己设计的主题板报。板报中既包含精美的图片,又包含动态的视频,同时还含有诗歌、音乐等元素,使学生喜欢这个主题板报。随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这个主题板报中涉及哪些元素?都使用了哪些信息技术?”再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化情境,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习本节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奠定基础。
2. 开展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也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实现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因为小学生的身心成长存在差异,在信息技术学科上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也存在不同。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出现教学分层现象,使优秀的学生越来越优秀,学习一般学生很难进步,进而无法实现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此,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化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弥补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从学生之间的差异出发开展教学活动,又要将分层理念落实到课上提问、指导和课后作业布置的各个环节,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设置版面》时,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不同,为学生设置了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第一,基础性任务。学生只需要掌握设置页面的方法。第二,挑战性任务。学生需要掌握分栏设置的方法。第三,拓展性任务。学生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对版面进行调整和美化。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既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使其能够在能力范围内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又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3. 注重信息技术实践
为了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还需要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因为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且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够得到验证。对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适当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增加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与时间,从而使学生能够自由操作计算机系统、训练计算机应用技能,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通过上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育人目标。
例如,教师在教学《编辑幻灯片》时,教师发现许多学生无法理解理论知识的内容,而且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并不感兴趣。对此,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缩短理论课时,延长学生的上机时间;同时,在带领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实践活动的环节,为幻灯片实践活动设定为“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然后带领学生一同编辑和制作幻灯片。第一,编辑幻灯片,为本次主题的幻灯片选择不同的版式;第二,插入文本框,利用鼠标对文本框进行移动、调整,并在其中输入具体的内容;第三,在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自主选择艺术字的字体、颜色。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本张幻灯片后,引导学生自主地选择主题编辑和制作幻灯片,将实践课堂全部交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验证理论知识、锻炼计算机应用技能,同时能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自由发挥想象力、发散自己的思维,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从而真正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目标。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符合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需要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达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育人目标,需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探索新的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比如,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优化设计课程内容、强化教师信息素养以及丰富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等,从而真正实现对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其真正成长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田元凯,刘积慧.智慧课堂下小学信息技术问题式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师,2021(12):103-104.
[2]储君,和学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课程资源建设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21(3):47-50.
[3]赵霞,柳成岩.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研究[J].中小学电教:综合,2021(10):52-53.
[4]刘茜.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策略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2(2):13-15.
[5]王伟军,王玮,郝新秀,等.网络时代的核心素养:从信息素养到网络素养[J].图书与情报,2020(4):45-55,78.
[6]唐致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1(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