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合理的阅读训练,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欣赏能力,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学会鉴赏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美,陶冶自己的性情,提高审美素养。笔者以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思考。
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市东侧江边,是镇江三山名胜之一,形势险要,风景秀丽,横枕大江,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在古代有“京口第一山”之称。三国时,此处曾作过吴国国都,“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据说就发生在北固山。虽是一座小山,但它地处长江,扼守长江,“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称。
王湾,号为德,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来,他历时5年编成《群书四部录》200卷,又和陆少伯等一起编校了丽正书院的藏书。同时,他对南朝梁、齐以后的诗文集进行了大量的编校工作,因功授任洛阳尉。
作为唐代开元初年的杰出诗人,王湾曾多次往来于吴楚间,他被江南的美丽山水所倾倒,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其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赞赏。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统编教材的编者在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指出:“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体会文中修辞手法表达的效果。”我国优秀的诗歌灿若星辰,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古诗朗读要注意节奏、停连和重读。以《次北固上下》为例,整首诗的节奏可划分为:“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我们朗读时,语气要舒缓一些,最后一个字要读得响亮一些,这样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味。
古诗朗读还要注意诗歌的感情基调。“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作者乘舟,正朝着面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之外更遥远的“客路”。这一句先写“客路”,再写“行舟”,诗人在江南水乡行舟时,神驰故乡的飘泊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我们朗读时应带一点点思念之情。“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句描摹长江下游春潮涌动,诗人扬帆东下,被眼前壮观的景象吸引,心情舒畅,我们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诗人的喜悦之情。“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将人的意志和情思赋予海日、春江,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那江上的“春意”,闯入旧年,把严冬赶走,美好的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光明必将取代黑暗,表达了诗人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我们在朗读时要慢一点,读出深沉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一句点明了本诗的“思乡”主旨,我们要读出“惆怅、忧愁”之感。
古人说“诗无达诂”,准确理解诗歌内涵很难,每一首优秀的诗歌都可能会有多种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领会诗歌的主要内容。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分析入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后,展示每个小组成员对诗歌内容的个性化理解。
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插图、作者的人生经历、江南水乡的特点,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在学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写景的诗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想象诗歌中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讲述自己想象的画面,解释诗人描绘的诗歌意境。通过交流,学生达成共识:诗人客旅他乡,路过京口时,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江岸边的突兀的北固山,高大雄伟,镇守着长江两岸;船只在绿水碧波中顺风前行,微风吹来,暖意融融;诗人站在船头,衣袂飘飘,几个同伴在船头欣赏着美丽的江南风光。春潮涌动,江水上涨;京口距离长江出海口很近,一轮红日,从水天相接处慢慢地升起,面前的小船上船帆高悬。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诗歌的内容,体会到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古诗改写,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而且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途径。古诗的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短短数字,包罗万象。学生用现代语言去表述古诗的原意,其实并不容易。
很多学生认为,改写古诗就是把它翻译成现代文,就像方便面泡点水就行了,其实谬矣。教师先要给学生讲解改写古诗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张晓风的《不朽的失眠》。这篇文章就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改写的,文章的语言清新不落俗套,恰到好处地展示出作者的才华,是当代文人改写唐诗的典范之作。
在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讨论改写《次北固山下》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要确定人称。如果自己就是诗人的化身,就用第一人称“我”来改写诗歌,学生把自己假设为诗人,就要更多地刻画眼前所见的细节,把自己初次看到红日在入海口升起时的心理感受写出来。
其次要把握主题。这首诗有思乡之情,却哀而不伤;有欣喜、豪迈之情,又不能写得过于悲伤。作者的思乡之情其实并不浓烈,他看到江南早春的景象时内心是欣喜的。
再次要进行适当的想象。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才能感受到作者看到江南水乡这一奇特的景观时的感受。在写作时,学生必须运用一些修辞方法,这样才能使文章更加生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改写不是翻译诗歌,所以不要纯粹翻译诗句,不要以为把短句改写成长句,五个字说成二十个字就是改写。在改写诗歌时,我们不能天马行空,将一首诗改成一部小说,那样的话就会脱离诗歌原来的意境,背离了改写的初衷,是不可取的。
总之,古诗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能领悟感情,学会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其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研读文本,收集资料,加深对古诗背景以及诗人经历的了解,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天生港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