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韵美到意境美

2024-12-11 00:00:00郭丁利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赏析意境古诗词

新课标强调,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学好古诗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编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教师要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在赏析中领会诗意、诗情、诗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元对话,从意象到意境,重点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赏析,领略古诗词的音韵之美、图画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

一、诵读古诗词,探析古诗词音韵之美

古诗词具有节奏之美、音乐之美。学生学习古诗词、赏析古诗词的重要渠道就是诵读。教师要紧扣古诗词的特征,引导学生“找节奏”“抓韵脚”“读平仄”,如有可能,教师还可以引进常见汉字的古韵读法,指导学生读出节奏、韵味、情感。

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静夜思》,教师不宜过多地讲解,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诵读。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准节奏,体会“二三停顿”的节奏之美,为后续诵读相关的古诗词打下基础。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感知古诗词押韵的规律。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平仄进行诵读,让学生朗读更到位,更精准。

诵读古诗词是学生学习古诗词、鉴赏古诗词的基础。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词,体验节奏、韵脚以及平仄变化,让他们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教师要为学生打造古诗词诵读平台,提供古诗词诵读契机。如有条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道具、服饰,配以一定的古乐,指导他们借助一定的舞蹈动作进行诵读,让诵读更具古典之美、古韵之美。

二、想象古诗词,观照古诗词图画之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词的语言表现力是十分强大的,有着较强的画面感。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在唤醒学生生活体验的同时,引导他们去主动感知、思考、想象古诗词中的富有色彩的诗句,借助他们自己的理解,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在帮助他们理解诗句意境的同时,也能引导他们感受古诗词的图画美。

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山居秋暝》,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借助画面、音乐等素材,紧扣“空山”“明月”“青松”“清泉”“浣女”“莲叶”“渔舟”等意象,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建构”山居秋暝风景图。通过情境的渲染,将学生带入那种皎皎明月、青松翠柏之中,带入潺潺清泉、层叠山石之间。这样的一幅美丽画卷,让学生陶醉其中。置身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悄然走进诗人内心,想象古诗词中自然宁静、安适质朴、温馨可感的画面,感知诗人乐于寄情山水,并且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心境。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意象,结合插图,搭建赏析支架,在头脑里“绘制”古诗词的画面,走进古诗词的意境,领悟古诗词的内涵、表达旨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尽可能通过情境创设、语言描述等方式,引导学生将古诗词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场景,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文字表面读出古诗词的内涵。

三、品味古诗词,体验古诗词情感之美

诗中有情。古诗词是诗人情感浓缩的结晶。赏析古诗词,重在“析”字。教师需要借助多元对话,去唤醒、激活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的情感穿越时空,与古诗词,与作者进行情感共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拓展时代背景、诗人生平等,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让他们透过诗句表面,品析诗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枫桥夜泊》,教师要紧扣“月”“乌”“霜”“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钟声”“客船”等意象进行重点分析,在帮助学生重点理解字词表面意思的同时,也要适当拓展课外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诗人张继考试落第这一背景,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跨越时空,与诗人进行角色转换,将自己假想为诗人张继,体验他落第后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的孤寂、忧愁的心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入的品析。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补充作者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在品味古诗词的过程中与诗人进行情感共鸣,理解作者融情于景、寄情于景的写法。

四、融入古诗词,感受古诗词意境之美

古诗词中包含多种意象,诸多的意象能建构一种意境。古诗词鉴赏,除了让学生读懂古诗词的内容外,还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古诗词的意境。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除了拓展诗人的写作背景外,还要拓展古诗词中特定意象代表的内涵,如折柳送别、望月思乡、鸣蝉高洁、驿站漂泊,等等。

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是一首表现西湖的湖光山色的优秀诗篇。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既要借助多媒体拓展西湖美景,又要适当地介绍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西施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西子”这个意象的特定内涵。学生读懂了“西子”的内涵,进而领悟到诗人借助“西子”这个意象赋予了西湖情感,给了西湖以灵动与智慧。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西湖的绝世美景,也理解了古诗词的内涵,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

上述案例中,正因为学生读懂“西子”这个意象的内涵,意识到作者借助“西子”赋予了西湖生命,才能领悟到西湖的秀丽。

总之,古诗词是有生命的。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古诗词,才能领略古诗词的意境之美,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浙江省诸暨市浣东街道五一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赏析意境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中华诗词(2018年5期)2018-11-22 06:46:22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中华诗词(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4
早梅(节选)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9:04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26
步辇图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