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俯首拜阳明。
——题记
夜幕中,龙场驿站沉默着,月光洒向破旧的草房,照在书卷和他的身上。烦闷令他恨不得把手边的书卷掷向墙壁。
“理、理,到底何物为理?理又究竟在何处?”他如同被烈火炙烤,现实的残酷让他不断质问,思绪不断冲刷过往。
那年他七岁,私塾的老师问他:“你以后要干什么?”
“我、我要当圣贤!”
当时人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还取笑他。这是王阳明的第一个理想,也是他一生的追求。
思绪跟着时间向前流转。他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想到了自己的妻子,还想到了刘瑾——那个权倾朝野的大奸臣!就是因为当年直言道出了刘瑾的飞扬跋扈,自己才被送到了龙场驿站,这个蛮荒艰苦之地。心中的苦闷,思乡的煎熬,充斥着他的心,几乎命悬一线,王阳明已被逼至绝境。
台阶之上月色如水,浮光万里,却照不亮那颗充塞着不屈的心。
“我做错什么了?仗义执言,一心追求圣贤之路有错吗?”
“不,没有错!”
“那为何上苍要夺走我拥有的一切?”
决堤而出的愤慨冲撞理智的防线,他的心头又不禁浮现出那两个字,囊括了世间万物的两个字——理、欲。
存天理,灭人欲。
存理,去欲。
理,欲。
……
到底什么才算是世界的真理?一直以来把他困在荒僻的龙场驿站、腐朽官场的,就是他追逐的真理!漫漫羁旅,究竟何时能让他揭开最终的谜底?
欲,吃喝玩乐都是欲。那理呢?理又在何处?存其善,去其恶,人性是真的可以割舍的吗?
不,不!
就是现在!
蓦地,他的指尖仿佛被电流击穿,那股隐晦的刺痛直击心脏。
他不由自主地放声狂笑!
令人发怵的笑声回荡在草屋,回荡在龙场驿站,回荡在一卷卷汗青之间,他赤足踏在被月光照得银白的台阶,癫狂地向茫茫夜空伸手,振臂高呼。
“原来是这样……”
“原来,我离成功那么近,仅一步之遥。”
“理,在心间啊!理,即人性中的善面。欲,即人性中的暗面。它们何时可分?又何时能分?”
理即是欲,欲即是理;人即是天,天即是人;思即是行,行即是思。知行合一,乃世间不二之法。
人性本就无谓善恶。
它们如丝如缕,交织缠绕,密不可分。
清朗的月光照亮每一条沟壑。
天地圣贤之道并非存于万物,也无须存于万物,天人本是一体,何时可分?又何必分?
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便是圣贤之道!
至此,中华文明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诞生。
王阳明成为了圣贤,受后世无数学子顶礼膜拜。
良知指引,吾心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