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如海蓝

2024-12-09 00:00:00高芳菲
牡丹 2024年23期

初冬时节站在始祖山头往下俯瞰,清澈的黄河水像一面宝石蓝镜子,青山倒影,白云漫卷,给人以静谧悠远之美。

回想起过去,离我家最近的黄河是西沃至狂口这一段,距离约有二十余里。这对于当年还是个小姑娘的我来说,想走这么远的山路去看黄河,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我对黄河的印象,也都是经大人们的口头描述得知的。少年时期的我,枕着黄河的故事,向往着这条中华母亲河,渴望能早一天见到她。

已想不起是哪一年了,只影影绰绰记得父亲讲过这样一个故事:黄河水流湍急,在急流之中有一个石柱,被艄公们称作“朝我来”。它是峡谷中的航标,是指导过往船只行进的重要标识。当人们驾船驶入该峡谷中时,先要朝着石柱直行,在船即将与石柱相撞之际,从石崖上折回的水浪力量,一下子就把船推往另一个方向。这种突然的转折,使船避开了河中暗礁,顺利地驶出惊险河段。父亲说:“亘古以来,无论有多大多急的浪冲击着石柱,这个石柱总能坚定地岿然而立于浪涛之间。也正是源于它这种大气磅礴和敢于承担的精神,才引发了人们对它的敬畏之情和深深思考。”如今再来想这段话的时候,我才觉得“中流砥柱”一词,就是从黄河的这个景观中衍生出来的吧。

记得在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黄河泛滥造成的水灾,曾使豫东地区很多人家的田园受损,无家可归。他们四处逃难,我们家就曾经接济过很多灾民。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每每听到这首《黄河大合唱》,我的心里就莫名的亢奋,恨不得立时看到那波涛汹涌的黄河。我无数次想象过黄河的样子,深感黄河是那么雄壮,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常怀黄河的梦想,把对黄河的热爱藏在心里,等待着机会的来临。

那是1980年夏天,父亲安排我去狂口姨奶家串亲戚,这就意味着要看到黄河了!我心里兴奋又激动,仿佛是要去见最亲的人一般。那夜,我躺在床上久久睡不着,心儿早已飞向了黄河岸边。

那天早上,我天不亮就起床,怀揣着看黄河的急切心情,带着礼物,翻山越岭跑到石井街坐上了首班公共汽车。车子启动了,我的眼睛一直盯着窗外,急切地想要在第一时间看到黄河。心急只嫌车慢!我焦急地巴望着。突然,坐在车厢最前面的一位乘客大声喊叫:“黄河,我看到黄河了!大家快看,那就是黄河!”一车人都站了起来,我心里紧张得怦怦乱跳。我踮着脚极目远眺,汽车慢慢驶近,只见脚下的黄河裹着泥沙,像一匹野马疯狂而凶猛地向东奔流。那层层浊浪,一浪推着一浪地腾起,如狮子吼叫且波澜壮阔。我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黄河了!

公共汽车转过一道道山坳,阳光穿过山坳照过来,把黄河镀成了金色。公路像蜿蜒的长蛇,在山间迂回,坐在车上就能把黄河的神韵尽收眼底。只见一条小船,在河中划出皱褶,眼前的黄浪、渔船、艄公、船桨、沙滩、山峰、瓦舍、树木、小岛,绘成一幅长长的画卷。我多么想跳上小船啊,去感受一下黄河的厚重和激情,但,却做不到。

后来国家要在黄河上建小浪底水库,这一浩大工程,在民众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黄河截流了!我兴致勃勃地去到河底,在黄河的河床内捡回了许多“黄河奇石”。想黄河的时候,我就亲吻石头,从石头身上感受黄河的温度,体会黄河的深情。

随着小浪底水库的建设深入,我有好几家亲戚,也因此搬离了库区。原来他们所居住的仓头、狂口、西沃、石井,也都被水淹没。这一大片的黄河水域,被小浪底大坝拦截后,水位逐渐上升至各个沟沟岔岔,一下子聚到了我们家所处的山脚下。广阔的水域,把村子四周的山揽入怀中,形成了浩瀚无垠的“万山湖”。这条黄河巨龙的身躯,更显得威武、霸气,日夜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闲暇之余,我站在山头就能看到万山湖的万顷碧波。每每触碰到柔波轻荡的黄河水,那种熟悉的亲切感,便温暖了全身。黄河水滋养着家乡的土地,家乡的山更加青翠,果蔬更加香甜,姑娘们更加水灵。不仅如此,岸边那些世代种田的农民,也成了渔民。大家养鱼养虾,黄河鲤鱼、黄河大虾、黄河银鱼等,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成了家乡的特产。以“黄河”冠名的黄河澄泥砚、黄河紫砂壶,畅销国内外。黄河岸边的峪里牛心柿饼、五头大樱桃、青要山冬桃、介庄大黄杏等,都成了新安闪光的名片。昔日泥沙俱下的黄河,成了我们赖以生存、发家致富的幸福河。贫瘠的家乡,也因此变成了一个好山好水的好地方!

“哒哒哒”一阵马达声响在耳畔,原来,是从湖水深处驶出的一条渔船靠了岸。“哎呀呀,满满的一网鱼呢!”那渔者摘下帽子,收获的喜悦洋溢在脸上。这可真是:“鱼满筐,虾满箩,莲藕甜了心窝窝嘞!”

前些天,朋友约我去“看海”,我们沿着环湖公路跑了一圈,围着湛蓝的大海,一路放歌。坐在峪里渡口的船上,我望着两岸青山,唱起了“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歌声飞过广袤的湖面,飞进了朵朵白云里。湖中,飞溅的浪花击打着船儿与翩跹的白鹭相伴,和谐同行;岸边,茵茵的碧草亲吻着阳光与成群的牛羊相随,相映成趣。黄河姿色如丹青、似水墨,这是描绘中华大地的壮美画卷,也是展现新安新貌的繁华盛景,更是反映新时代下人们幸福甜美的生活写真。

高芳菲,原名高金芳,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洛阳日报》《劳动时报》《学习强国》等报刊,多次在征文活动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