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变教为学、充分体验、发展素养

2024-12-08 00:00:00王宏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4年12期

[摘 要] 文章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为例,指出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利用合适的素材、适当的问题和适宜的活动进行教学,“变教为学”,帮助学生获得充分的数学体验,发展其数学素养。

[关键词] 变教为学;平行四边形;数学素养

一、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代替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关注,都有活动的机会,都能在充分体验中获得发展。当然,这样的教学理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教师要精心设计,利用合适的素材、适当的问题和适宜的活动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数学体验。下面,笔者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实施“变教为学”方法的一些思考与感悟。

二、实践

1. 提问与引入

师:如图1,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实求的是什么?

生1:求其中含有几个1平方厘米。

师:非常好,请大家思考该如何探求?

生2:可以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测量。

师:这是一个利用单位面积测量的方法,可以测量出来吗?(课件演示)

生3:它的相邻两条边不相互垂直,根本不可能精确测量其面积。

生4:我觉得可以计算,7×5=35,它的面积是35平方厘米。

师:能说一说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方法吗?

生4: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将它的底看作长方形的长,斜着的这条边看作长方形的宽,它的面积自然就是35平方厘米。

师:其他同学赞同生4的观点吗?(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赞同生4的想法,有的持反对的态度)

师:究竟该怎么计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请看演示。(课件动态演示图2)

师:通过观察,你们觉得变形中的图形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生5:我觉得边的长度不变,面积变了。

师:请试着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学生开展讨论,很快有了结论)

生6: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其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教师动态演示平行四边形高或底不断变化时,其面积变化的过程)

2. 合作与探究

师:那么,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呢?下面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一谈你们准备如何研究这个问题?(学生合作探讨)

生7:利用方格纸画一画平行四边形并计算它们的面积来找寻答案。

生8:用纸剪出一个任意平行四边形,并将它剪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由此来探索它的面积与底和高有何关系。

师:下面请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索,并记录研究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做到分工明确,并记录好研究过程和结果。(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下面请每个小组展示成果。

生9:本组运用的是方格纸探究法。我们在方格纸上画了三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并通过数和算得到表1的数据,观察数据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生10:本组运用的剪拼探究法。如图3,经过探索发现长方形的长为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宽为原平行四边形的高,两者面积相等,所以我们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生11:本组也采用了剪拼法探索,尽管选择了不同位置的一条高,但得出的结论和他们是一样的。(教师课件演示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进一步揭示其面积计算公式)

3. 应用与拓展

师:为了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某生用一些细长方形木条做出图4所示的长方形,然后向右拉动后将原长方形转化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请试着通过这个实验揭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生12:拉动长方形后,尽管形状变了,但面积不变。平行四边形的底与原长方形的长相等,高与宽也相等。

生13:无论如何拉动这个正方形,得到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原长方形都相等。平行四边形底始终是原长方形的长,高始终是原长方形的宽。

师:非常棒!请观察图5,说一说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这些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何关系?

三、启示

1. 问题情境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好的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有效手段。“变教为学”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精设问题,牢牢抓住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设问,让学生在思考与体验中建构新知。本课中,在导入环节,教师首先抛出问题激发学生探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的兴趣。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类比推理,生成了错误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此时教师发挥教学机智,智慧地运用这一生成性资源,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确立新的探究路径。在一次又一次的直观演示和问题启发下,学生逐步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其底和高有关”,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学生的思维有了明确的方向和足够的空间,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2. 活动设计要指向学生充分体验和思维成长

为了帮助学生探究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探究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体验,达到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教师通过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直觉思考、合作探究和数学交流获得充分的体验,切实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在这样轻松自由的合作学习氛围中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积累有效的活动经验,获得了思维的生长。当然,本课的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师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

3.强化知识的理解要拓展延伸的辅助

有效地拓展延伸是强化学生知识理解的有效手段。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精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题中深入思考和反思,从而获得对学习路径和研究方法的深刻感悟,促进学生思维的成长。本课的拓展环节,教师精设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大胆推理和探索。学生通过三次直观推理的过程,亲历知识获取的历程,从而深化对新知的理解和积累充分的思维经验。

综上所述,教师在备课时要从课时目标和学情出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精巧设计合作探究、精致构造拓展应用,“变教为学”,给予学生丰富而深刻的体验,让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