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与其浮躁做完一堆事,不如耐心做好一件事。”在数字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人们接受外界知识的重要来源。可当大量资源向我们迎面袭来时,想要掌握全部信息的执念让我们成为一只只“电子仓鼠”,拼命地搬运、存储,却无法消化、吸收,最终一无所获。是以,与其全盘接受,不如从中精简,让“深水是静默”的淡然平复内心的焦躁。
诚然,数字化便利了收藏,更易沉淀情感和回忆、寄托与依恋,让人化身为数字空间中的漫游者,见他人、见天地,亦可见自我。正如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中所说:“普遍的交流和信息过剩正在威胁全体人类的免疫机制。”人们专注于娱 乐与放松,过量囤积的信息让人们变得懈怠与疲惫,导致无从着手、无法消化。循环往复,沦为物欲症、时间荒的“电子仓鼠”。
究其根本,数字资源的囤积行为虽源于人类的求知欲与进取心,却溃于功利社会中对人“可以不断完善自我”的精神暴力。“电子仓鼠”们的囤积行为,可能是求知欲爆发,也可能是一时兴起,但更可能的还是被数字化时代的信息爆炸所裹挟,无法停歇。疲倦得要休息,而休息又违背了求知、进取的初心,所以必须有一种名为囤积的抚慰行为。
除此之外,“电子仓鼠”有心囤积,却无力使用,还暗示着人们时间感知力的缺乏。当下,快与慢成为新的分配正义,人们总是对过去充满遗憾,对未来充满恐惧,只有拼命抓住眼前能抓的一切,才自觉没有虚度光阴。“电子仓鼠”们如同置身于悬浮时代,往往背负着大量生活压力,连续流动的时间则被切割为更紧张的片段,“当下”的意义被轻轻抛掷在脑后,求不到将来的平安,各人只能就近求得一片网盘的依托。
当拔地而起的高楼侵吞了遥远的地平线,当物欲的泡沫铺陈于地面,便如米兰·昆德拉所言:现代人已经失去了从容不迫的生活乐趣,外部工具是多么可怕。我们应选择真正有益的资源收藏,不可“来者不拒”,也不可被所谓成功学蒙蔽双眼,囤积不适合自己的东西。更要加强利用碎片化时间,可以只吸收一个知识点,但不可以吸收大量无效的信息。让每一次深切的体验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受和思考,成为黄金般可贵而闪耀的事物。
对于“完美”过于执着,不如放下执念,以精简前行,一向年光有限身,不如怜取眼前人。
指导教师:蒋 娴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