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念由点到面,分析材料由浅入深

2024-12-07 00:00朱崧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4年11期

世界是一个盛大而又瑰丽的舞台。无论是谁,在生活的聚光灯下,都有着只属于自己的独舞。这固然可以展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多元与奇异,可在众声喧哗的当今,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与友共舞,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谊的力量,足以超越时空的桎梏,来到正当困顿的你的身边。人生有时如乘舟浮于海,当大风骤起,樯帆濒危,此时一人之力往往轻微,而挚友则会是助你稳住舟船的好手,为你“万里写入胸怀间”的从容与勇气奠基。

于是人们都会选择志向相合者一道同行,因而同声相应、有危共扶,同气相求、偕则致远。侧身回望,正是魏征与唐太宗“为万世开太平”的共同信念,使得君臣二人如兄似友,一个铮骨感言,一个从谏如流,向着“良治”齐头并进,共襄海晏河清之贞观。抬眸近视,马克思、恩格斯执着于“为万万苍生著一书”的宏愿,立志解放天下无产工农,二人比肩,而后方不惧一切排挤与困苦,同心所向,共绘科学社会主义之蓝图,永放光辉。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世间万物千头百面,各有不同。寻求一个优秀的舞伴并不意味着非要合契双方的所有,抹杀一切的特点与个性。介甫性烈,持“天变不足畏”之勇,欲要变法除弊;君实性和,主张守先王祖宗之制,保民而已。崇伟庙堂上,二者是方略迥然的政敌;可游处私交中,双方却又是相敬有加的故友。于是有了司马翰林对于安石的哭唁,有了在那高堂雄辩之下,亦敌亦友、惺惺相惜的佳话。掩卷长思,既有求同,便不必顾及道异。举止、姿容之差,只会令舞姿更加曼妙。

当然,个体的灵动、出尘,与众的和谐划一,俱是吾侪对于生命的不同诠释。独自前行,构建人的坚毅与高洁;与友偕行,为人提供不竭的勇毅与信心:二者皆是人生的理想状态。我们切不可为求得挚友而屈己求全,甚至违背道德、法度。须知,君子之交淡如水,挚友之间,自是要以共识、互信为基,以尊重、包容为系,不可随性排异,亦不可盲目求同,方能同欢愉、共起舞,彼此欣赏,彼此成就。【原题呈现】

人们愿意积极主动地接受挑战,只是因为能从中获得乐趣吗?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津】

本题所给的材料非常简单,短短一句话。若不仔细审题,很容易粗略地提取关键词——“挑战”和“乐趣”,从而分析挑战的原因、目的、意义等。但是,如果只抓住这两个关键词进行立意、写作,文章就会变得套路化,材料的深意、真正需要讨论的内涵就都被忽略了。

“挑战”之前,还有“愿意”,还有“积极主动地接受”,这些内容构成了这则材料的独特性。 前半句话的隐含意思是:可能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是较少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挑战的。这是因为“挑战”指的是需要应对、处理的局面或难题,既然是麻烦的、难解的情况,人们就会下意识地回避。由此,与常情相反的积极主动接受挑战的情况才更有深入讨论的价值。

后半句以问句引导考生思考,“只是”一词自然而然会引出“不只是”的答案,那么“还有什么原因”则是在写作时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但是,若因此完全忽视“获得乐趣”这一原因而只谈“还有什么原因”,或是把“乐趣”贬为低级趣味,则又是片面、武断的。“乐趣”,指使人感到快乐的趣味;“趣味”,是指使人感到愉快、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挑战既然是困难和考验,那么人们能积极主动地接受挑战就需要极大的动力。此时,与个人感受相关同时又给人以愉悦感的“乐趣”,其实是促使人们变得“积极主动”的第一动力。因为此时的“乐趣”是与麻烦、困难、痛苦等相对的愉悦、有趣的感受,可以抵消挑战之苦,让人们有获得快乐的预想,从而愿意积极主动地接受挑战。

当然,如果把“乐趣”作为唯一动力,或是在整篇作文中只探究“乐趣”与“积极主动地接受挑战”之间的关系,则依然是片面的,且与材料的意图相悖。由此就需细究材料,思考其深意。积极与消极相对,主动与被动相对,挑战,颇有难度、考验毅力、考查能力——能够与众人不同,做到积极主动,则其内在精神值得我们去发掘。可能是出于责任感,可能是因为内心有信仰,这样的态度与精神是偏理性的、高尚的、值得崇敬的,是能够与挑战之痛苦相抗衡的又一因素。

再由“乐趣”的含义思考,出于责任感、内心有信仰而愿意积极主动地接受挑战的人们,他们在挑战的整个过程中,可能都是愉悦的、抱有热情的、顽强坚韧的,这是否也是一种“乐趣”?而此时的“乐趣”,则是一种更高级的“乐趣”——源自深层体验,持续时间长,对个人、社会、国家都会产生深远影响。“简单的乐趣”和“更高级的乐趣”在此时构成“乐趣”的整体,讨论既广于材料又不脱离材料。

由关键词到整则材料,由浅显到深入,作文审题时应整合、联系;由感性到理性,由个人到群体,由“简单的乐趣”到“更高级的乐趣”,作文立意时应丰富、深刻。

【佳作展示】

佳作❶

挑战之乐,为己为人

◎范星琪

浙江省嘉善高级中学高二(7)班

当我们谈论挑战时,往往将其与即时的乐趣相连,却忽略了背后更为深邃、多元的动机与价值……

不可否认的是,乐趣是我们积极主动迎接挑战的先行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往往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好奇、新鲜,并被其引导着跳出舒适圈,征服的欲望促使人们去主动接受挑战,获取满足感,以获得乐趣。马尔克斯说“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不变的旅途中”,长路漫漫,如果没有乐趣,又如何度过这人生数十载呢?

但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并非仅仅因为乐趣,可以说是乐趣引领、责任加持。

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意识也给予我们主动接受挑战,甚至是主动挑战的动力。是看到同样为人却拥有截然不同的地位和命运,让《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律师主动挑战种族歧视,坚持为黑人做无罪辩护;是目睹了社会上的黑暗强权,即使遭驱逐出境,索尔仁尼琴仍以《古拉格群岛》坚持人类正义的底线。这种情怀超越了个人利益得失之较,让人们主动去迎接挑战,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在“礼崩乐坏”的春秋乱世,为恢复周礼而四处奔走;焦裕禄不畏艰险,带领群众治风沙、战盐碱、除内涝,创造了兰考发展史上的奇迹。古往今来,这种责任感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历久弥新,被传承至今,融入了当代青年的血脉里。黄文秀,一位年轻的扶贫干部,放弃了城市里的工作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广西百色市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脱贫。她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都在为乡村的发展而奔走。于黄文秀而言,挑战的最初,或许始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向往,但让她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更是对家乡的深情和对社会贡献的强烈的责任感。在她心里,责任感与使命感源于乐趣,又高于乐趣。

当我们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乐趣是先行动力,是根本,是动机的基础,而那些如责任感、满足感,往往是乐趣更进一步的表现与发展。

挑战,绝不仅是为了瞬间的欢愉,它是成长的催化剂,是责任的体现,是自我超越的舞台。每一次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都是对生命价值的挖掘、对精神高度的攀登。就让我们在挑战的路上,发现更加广阔的自我,拥有那些超越乐趣、更为深刻的价值。

【点评】 文章结构清晰,开篇肯定“乐趣”之于“主动迎接挑战”的价值,而后点明责任的重要性,强调强烈责任感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作用。文章行文流畅,过渡自然,在运用素材论证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将“乐趣”与“责任”特点的对比蕴藏其中,构建起“乐趣”“责任”“挑战”之间的逻辑。同时,素材的选用较丰富,融汇古今中外,而当下社会的先进事例与作文题目的深意暗合,即青年人应用正确的态度与方法积极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

佳作❷

始于乐趣,达高山之巅

◎顾子钰

浙江省嘉善高级中学高二(8)班

高速运转的社会为我们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挑战,人们或主动接纳,或被迫接受。人们何以积极主动地接受挑战?

接受挑战意味着需要应对出乎意料、难以掌控、超出能力的难题。而“积极主动地接受挑战”是一种尝试突破自我上限的积极行为。

人们积极接受挑战,是因为乐趣吗?答案是肯定的。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既有感性思维,亦有理性思维。感性思维是人们最基础的原始思维,也是人们做事的动力。乐趣作为一种感性思维,能极大激发人们的欲望,促使人们积极行动。“无名无款,只此一卷”,舞蹈《只此青绿》在全国享誉盛名,其主演孟庆旸与一众舞者通过精妙舞蹈阐释文化底蕴,表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意。舞者们在学习舞蹈的最初,可能出于乐趣:漂亮的舞蹈服、柔美的舞姿、绚烂的舞台灯光等,对于年幼时的她们而言,是最有吸引力的。随着时间流逝,伴随着她们的成长,当她们站上春晚的舞台时, 舞蹈这一挑战给予她们的就不仅仅是乐趣,是舞技提升的追求与成就感的满足,更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豪与激荡。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乐趣为原动力的挑战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能持续供给乐趣,更能提升自我,奉献社会。这个过程将个人的乐趣范围扩大,延伸至群体与社会。“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这是谢辰生最喜欢的诗句。他不仅是文物保护法的起草者,更是文物保护坚定的捍卫者与执行者。在谢辰生看来,文物保护是最重要的,守护民族文化精魂,为后人留得胜迹在。他以乐趣促使自我挑战,同时让挑战惠及社会乃至后世。挑战因为乐趣而始,又赋予人以更大的追求与收获。

人们以乐趣为挑战的原动力,却不应完全以乐趣为追求的目标。乐趣本身作为一种感性认知,一般是即时而短暂的,而持久、长远的收获更能让人坚持、提升自我,由此不断催人奋进。新时代青年黄凯自幼被父母抛弃,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成为一名硕士。他的目标是成就更优秀的自我,即使在挑战中苦难大于乐趣,他依旧勇敢向前,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最终成就自我。

华光千年,星燧贸迁,几度东风吹世换。人们以乐趣为桨,一次次去逐浪挑战这片海,最终驶抵彼岸。新时代青年,更应秉持敢为人先的精神,去除世俗懒倦,投身挑战的滚滚洪流,绘人生胜景,成他人标杆,抵达心中的美丽彼岸。

【点评】 本文思路清晰,围绕所给材料,探讨“乐趣”与“积极主动地接受挑战”的关系,由个人到社会,由当代到未来,由感性到理性,多维思考;素材丰富,且较新颖,涉及的范围较广,能反映时代特征;论证深入,全面地看待“乐趣”的价值,不武断否定,也不一味肯定,且丰富乐趣的内涵,对材料的分析清晰有力,切中观点。语言自然流畅,所引用的诗句、成语,巧妙地与素材结合,生动而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