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情境化职业教育物流新实训标准建构模式研究

2024-12-07 00:00张雪斌张超
物流科技 2024年22期

摘 要: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职业教育物流类实训教学条件的建设标准正亟待更新以符合物流产业的智改数转要求。文章旨在构建一套符合场域情境化职业教育需求的物流新实训标准,通过文献综述揭示现行实训模式的不足之处,阐述场域情境化实训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设计研究方法论的框架下,采集并分析物流领域职业教育的相关数据,评估现状并确立新标准的建构原则。基于对物流类职业教育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具有场域情境特征的实训模式,并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进一步通过系统评估确认其有效性与普适性。通过建构新的实训标准,提升物流类职业教育培养过程的适应性与实效性,推动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向高水平迈进,也为相关专业教学条件建设及实训模式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场域化;情境化;职业教育;物流类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构建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0;G64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22.045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update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s of teaching condition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logistics practical training to meet intelligent reconstruction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requirements for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is paper aims to establish a set of new practical training standards for logistics that align with the filed situ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a literature review, it reveals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practical training models and elucidat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field situa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 Under a research methodology framework, the study collects and analyzes relevant data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logistics field, asse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stablishes the principles for constructing new standards. Based on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logistics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research proposes a practical training model characterized by contextualized scenarios, implements it in actual teaching, and further confirms its effectiveness and applicability through systematic evalu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practical training standards aims to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and efficacy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cess in logistics, push vocat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to a higher level,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facilities and the innovation of practical training models.

Key words: field-based; contextualiz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standards for logistics practical training conditions; construction model

收稿日期:2024-05-08

基金项目:2023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生态场域情境化视阈下职业教育新实训标准建构与研究”(2023SCG145);浙江省高职教育“十四五”教改课题“数字胜任力框架下物流现场工程师生态场域‘双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jg20230048)

作者简介:张雪斌(1983—),男,浙江宁波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规划;张 超(1983—),女,浙江宁波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协同创新。

引文格式:张雪斌,张超.场域情境化职业教育物流新实训标准建构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24,47(22):178-180,184.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关键支撑产业,对数字化物流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正在日益增加。而现行职业教育物流专业类实训教学标准(以下简称:实训标准)已难以满足物流业数字化、智慧化升级对新技术运用能力、新设备操作能力、新环境现场应变能力及新问题解决能力等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1]。基于此,更新物流类职业教育的实训标准,建立与场域情境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已显得尤为迫切。物流行业特有的实际场景复现、真实业务流程模拟和现代物流设备操作等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整合,能够构建一个更贴近真实的职场需求的数字化实训环境,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中国式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下,针对场域情境化教育对标准制定的新要求,需要更新换代实训设施,并全面革新教学模式、内容设置、评价体系,以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另外,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广泛应用,实训教学应引入新技术、新设备,以保证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应用技术的适切性。将场域情境化教学融入实训标准构建中,可增强学生的沉浸式学习体验,为解决复杂的物流问题提供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方式。与此同时,新实训标准的建立还需根据各地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加以定制,既要考虑地区物流业的实际需求,也要克服地方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实现教育公平与优质资源共享。

本文基于对职业教育现行状况和物流领域发展需求的深入分析,探讨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的新模式与新标准,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有效验证。新实训标准不仅为专业教学内容革新和评价创新提供了依据,更为物流类职业教育满足社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提供了行动方案和操作模型。

1 职业教育物流新实训标准建设的必要性

在职业教育的职业能力提升模式中,实训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目前的物流类职业教育实训存在多方面的不适应性问题。通过对近年发表的研究成果展开深入分析,发现目前的物流实训条件建设普遍偏离了快速发展的物流需求,缺乏与行业实际工作紧密对接的场域情境。在这种实训条件下学习,会导致知识与技能分离,难以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技能,会延长毕业生就业后的适应期。

当前文献中关于职业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师素质等方面,对实训条件具体建设标准的研究相对较少。在物流领域,相关研究通常停留在表面,缺乏对物流实训教学全过程的系统分析,在职业教育中实训条件的建设标准方面更是几乎空白。这表明根据物流行业的实际需求构建一套新的实训标准已成为物流类职业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现有文献对实训教学成果的评估大多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缺少客观、细致的实证研究来验证不同实训条件对教学成果的影响。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新实训标准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价,是目前物流实训教学改革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综上所述,物流类职业教育的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亟需更新以满足行业需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现行研究对于实训模式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场域情境化教学模式分析[2],同时对教学效果的评估手段也不充分,本研究旨在填补此项空白,为实训模式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

2 职业教育物流新实训标准建设的可行性

基于物流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和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现有实训标准无法有力保障专业对接产业的数字化改革需求和人才适应社会的数能化需求。通过深入分析当前物流职业教育实训条件建设和实训教学的实施现状,探索构建一套符合智慧物流业实际工作需求、场域情境化的新实训标准。通过剖析传统实训模式的缺点,立足于对真实数字化物流工作环境和流程的复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知识与实践结合,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2.1 物流新实训标准构建原则

通过分析现有物流实训教学标准与当前职业教育需求之间的差距,发现物流实训教学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如实训内容滞后、设备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实训标准的构建原则,包括:实训内容要与物流行业的最新发展同步,注重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数智化;实训设施要复刻物流企业的真实环境,增强学生的场景感知能力;实训方法要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2.2 物流新实训标准构建依据

新实训标准的底层逻辑,必须建立在对物流行业需求与职业教育定位的融合深入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之上。理论依据源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在要求和物流产业提档升级的现实需要。从职业教育层面来看,基于产教融合理论,新标准的设计必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数字化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在物流实训教学中,创设真实的物流产业场域,复刻岗位情境任务,使学生沉浸式处理真实物流情境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将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物联网采集技术与精益化管理、SOP方法等跨领域技能,有机融入实践教学体系中,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从物流产业的发展需求来看,智能物流技术、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对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立足企业对物流全过程管理、高效通畅的物流配送体系以及优秀物流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新实训标准应综合考量物流与供应链各环节的特点,如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以及与之相关的协同控制技术和资源整合技能。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特点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通过模拟设备、仿真系统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广泛使用,打造与真实工作环境接轨的实训场景,提供多样态、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助力学生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强化职业自信心和使命感[4]。

3 职业教育物流新实训标准的构建

3.1 物流新实训标准构建逻辑

物流实训教学的现代化,要求实训标准与产业技术同步更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职业教育需求。为确保物流领域的职业教育与行业实际紧密结合,应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构建贴近产业数智化的,具有场域特征的实训标准,以提高实训的贴合度和针对性。采纳多阶段混合方法论,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系统性构建新的实训标准。针对实训标准建构的需求,首先针对当前实训模式的局限性、场域情境化的核心概念、实训教学方法开展文献研究。然后,在实地考察与访谈的基础上,对多个物流实训基地的教学环境、设施建设、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现状分析[5]。接下来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确立场域情境化实训的关键要素和相互作用体系。在此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企业需求和学生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多层次实训目标体系,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环境相符,提高学生的职业实战能力。通过专家咨询法和德尔菲法,整合职业教育规划专家、一线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和实训教师的意见,对该数据进行编码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处理,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确保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将收集到的指标加以量化,构建适应场域情境化实训需求的物流实训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此设计一整套场域情境化的物流实训模型。

同时新标准按照模块化设计思路,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每个模块覆盖一个关键物流环节,如采购管理、物料搬运、订单处理与配送等。在标准建设中,考虑设备的先进性以及对实际工作场景的模拟,保证学生能够在真实职业语境中学习。实训模型包含多个模块,如智慧仓规划、网络货运平台调度、数字化库存管理、仿真运输规划等,每个模块都紧扣物流产业的前沿和实际运作,并在教学中运用数字化、智慧化技术手段,如AI、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以实现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数字化。

3.2 物流新实训标准模型构建

3.2.1 物流新实训标准内涵模块分析

构建符合场域情境化需求的物流实训教学环境,要着眼于对真实工作场景的模拟,创造出能使学生充分感知和互动的学习空间。采用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分析物流行业的具体工作情境特征。依托大量一手数据及实地调研资料,提炼物流实训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场域特征,根据所收集到的数据和成果,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将其解构为物理环境特征、技术工具特征和人际互动特征三大模块,进而确立基于实际工作场景重构的物流职业教育实训模型。

首先,物理环境特征的分析侧重于实训环境的空间布局设计,如通过智慧仓储区机器人通道设计和穿梭车立库的货物存放形态等,复刻真实的智慧仓配中心,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设计来有效提高物流仓配效率。只有通过复刻实际情况进行空间布局设计,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现场管理水平。其次,技术工具特征的梳理注重实际操作工具和设备的配置,例如AGVNQr90DwcS/vaq8v/kwpC6Q==机器人、PDA、机械臂、以及WMS的模拟应用。通过合理配置智能工具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操作成本。比如,使用机器人可以极大地减少人工操作,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速度。最后,人际互动特征,旨在重现物流工作中的沟通协调机制和团队协作过程,注重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对物流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性。此实训旨在通过团队协作模拟场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3.2.2 物流新实训标准评价指标分析

通过物理环境特征、技术工具特征和人际互动特征的模块化构建,系统性分析实训模式在教学资源配置、操作指导和成果评估等方面的标准设定。针对资源配置,新标准明确了配备的硬件设施如无人车、搬运机器人等的具体型号与数量,并在软件系统方面,强调选择具有较强的实时数据监控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数字化系统。在操作指导上,制定标准化和流程化的操作脚本,确保每一步骤都能得到专业准确的指导和记录。成果评估方面,强调多元评价,制定一套量化指标,如操作时间、错误率、实操案例的问题解决效率等,综合考量学生的操作熟练度和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

4 职业教育物流新实训标准模式实践

为验证新实训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在50所开设物流类专业的职业院校开展新实训模型试点。通过对试点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评估新实训标准在提升学生新职业技能方面的实际效果,及其在不同物流教育场域的适用性和普适性。运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实训模式的效果,进一步验证新实践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实施新实训标准前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情况进行追踪,确保评估的准确性。最终,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新实训模式在具体教学情景中的应用展开深入探究,为制定合理的实训标准提供有力的案例支持和改进建议。

第一,通过对比分析新旧实训模式下学生能力的提升情况,可以发现新模式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在仓储管理与配送环节的模拟实训中,学生的作业错误率下降了17.32%,流程掌握时间缩短了21.19%。此外,通过实时反馈机制,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问题解决速度得以提高,将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得以显著增强。

第二,问卷调查显示,新实训模式下,学生满意度从68%提升到了89%,表明场域情境化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通过深入访谈与观察,研究发现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有了较大的提升,同时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展现出了更强的创新性问题解决的能力。

第三,专家根据实训成果对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分,学生综合技能评分平均从78分提高到了91分,这表明新实训标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课程考核成绩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优秀与良好的比例从原本的50%增长到了72%。

最后,结合大数据分析平台,收集学生实训活动的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掘学生学习行为模式和成果的相关性。如实训过程中学生交互频次与实训成果的正相关性更是达到了0.75,验证了开放互动式学习方式在物流实训中的积极效果。

由此可清晰观察到不同实训模式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并得出了客观的比较结果。经过半年的实验教学,运用学业成绩、技能测试与职业资格认证等多维度评价指标,验证新实训模式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方面的显著优势。此外,通过收集和研究行业企业对新入职员工的期望与反馈,进一步验证了情境化实训模式下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与企业需求的高度吻合性。

实证研究结论为场域情境化实训标准在不同教学场景中的普遍适用性提供了正向验证,也为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更新提供了实证基础。在此基础上,场域情境化实训模式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推广,以期在物流职业教育领域产生更广泛的积极影响。

对职业教育场域情境化实训标准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场域情境化教育的相关研究,更在实践上有效引领了物流实训教学的高质量推进。同时,研究所建立的新模式和标准架构,为相关专业的实训教学提供了可行的范例和实施策略,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实用性,能够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祝木田,刘哲.新时代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12):98-102.

[2] 邬杨,黎群芳,欧阳忠明.技能型人才的智能情境化学习场域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1):21-28,41.

[3] 王艳.财经商贸类专业数字技能人才培养的价值、挑战和优化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3(24):96-99.

[4] 李秀丽,李申,方维,等.一体化资源共享型职业院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4):92-96.

[5] 唐纪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院校模块化定制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3(8):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