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迅速发展,对物流行业人才培养不仅提出了数量要求,更强化了质量标准。高校承担着“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物流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致力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人才。目前,现代物流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技能和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双向人才,不仅要加强专业技能培养,更要重视对物流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要求高校课程思政的开展更具创新性和创造力。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互联网+”下高校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其次论述了高校物流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构建与元素挖掘;最后为“互联网+”下高校物流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创新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高校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物流专业;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F230;G64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22.04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as not only focused on the quantity requirement, but also strengthened the quality standa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task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for whom, what kind of talents to train, and how to train talents. Therefore, the logistics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be committed to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by virtue" in talent training, and provide talents with both integrity and ability for the society. At present, the modern logistics has been an important pillar of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ultivation of dual talents with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technical skills and correct ideological values needs not only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also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logistics professional students. Especially the emergence of Internet Plus requir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hould be more innovative and creative.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novation of logistics major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under Internet Plus, second discusses the goal construction and element min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f logistics major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last provid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novation of logistics major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iming at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f logistic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logistics maj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收稿日期:2024-04-08
作者简介:秦旺旺(1995—),男,甘肃定西人,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尚明瑞(1971—),男,甘肃张掖人,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引文格式:秦旺旺,尚明瑞. “互联网 +”下高校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研究[J].物流科技,2024,47(22):164-166,170.
当今时代,互联网快速发展,信息全球化是突出的时代特征,而物流行业作为信息全球化的基础性支撑,已成为全球发展联通的关键性行业。信息毗连全球,物流联通世界,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国工业的崛起,中国制造逐渐走向更远、更广阔的领域。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习俗方面产生了碰撞,各种思想杂糅交错,其中不乏糟粕和不符合我国价值导向的思想观念,这就对新时代的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物流专业作为输送物流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不仅承担着锻炼学生物流专业技术能力的重任,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物流职业精神、先进物流价值观念的重任。因此,高校基于“互联网+”对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展开创新研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 “互联网+”下高校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催生了新的要求。高校物流专业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而这些问题和挑战要求高校物流专业必须提升其时代性与实用性、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提升物流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1.1 物流人才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物流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观念冲击着物流专业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必须充分发挥其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因此,为使学生符合现代物流要求,高校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应与时俱进,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以及坚定的服务人民和社会主义立场。高校课程不仅要“育才”,更要“育人”,要将马克思主义精神融入高校教育体系,以培养为党和人民需要的
人才。
1.2 物流人才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长期以来,专业课和思政课关联性较弱的问题一直难以突破,导致育才和育人呈现“两张皮”的状况日趋严重,而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专业的这一现象也愈发突出了。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为学生开展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时,不能把教学方向局限于物流本专业,还须适当加入一些其他专业学科的内容,从而在丰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1]。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人才的思想状态是根本。基于现代化人才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高校物流专业有必要构建以专业课教育为主干、以思政教育为引导的育人模式,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高技能物流人才。
1.3 “互联网+”发展的创新要求
现代物流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辩证地看待“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方式单一、内容单薄,学生只能通过课堂教师的讲解获取相关知识。这种“填鸭”式教学不仅会导致学生出现“过目而忘,过耳即出”的暂时性知识习得情况,更难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自驱力。现代物流要求更加广泛了,包括低成本、高精度、高效率、高科技等,针对这种发展趋向,专业教师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开展物流行业课程思政教学,并对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予以充分创新,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向的思想价值和职业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高校物流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构建与元素挖掘
互联网不仅带来了思想冲击,也给传统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既有教学方式的改革,又有教学内容的充实。基于物流专业新要求,高校应以“物联网+”为基础,建构课程思政新目标,挖掘“互联网+”给课程思政带来的新元素。
2.1 高校物流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构建
为达到新时代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要将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协调高效、同步推进,要在专业课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和政治素养引导。因此,高校需要明确物流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将思政元素与物流专业的课程知识、专业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打造物流专业课程思政的新阵地。
首先,物流专业课程思政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物流行业的发展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基础之上,无论是物流行业的从业者,还是物流行业的服务方式,都要高度重视“人”的要求。一方面,相关管理者要保证物流行业从业者的劳动地位和劳动价值补偿,达到“体面劳动”和“幸福劳动”的目标;另一方面,物流行业是建立“物联网”的基础,而我国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之一就是交通畅通,只有道路联通,才能财富共通,过去“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实质上便体现了对物流发展的需求。目前,物流行业已发展成为我国的基础性行业,尤其在当今“乡村振兴”的任务中,该行业显得更加重要了。培养物流行业人才的社会责任意识已成为物流专业课程思政的重中之重。此外,随着我国工业的大力发展,中国制造已走向全球,而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为打开国际贸易大门奠定了基础,也为跨国物流贸易提供了机遇[2]。
其次,物流专业的各类核心课程要与课程思政形成有效合力。物流课程的专业教师应承担起“育人”职责,打造“三全育人”培育格局。高校课程思政要借助“互联网+”新形势,探索“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教学新模式,将高校课程思政知识和元素以合理科学、丰富多样、精彩有趣的方式融入其他课程教学中,以达到物流课程“五育并举”的目标。
最后,高校物流专业课程思政还要建立系统的“学有所仿”教学平台。“互联网+”背景下,各种外部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多种方式,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化,而其中,构建互联网教学平台是当代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我国物流行业由来已久,蕴含多种物流精神,尤其是中国邮政“情系万家,信达天下”的家国情怀和在危难时期运往灾区的坚韧和勇气,是物流行业的精神指标。因此,建立“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平台、发挥“大思政课”的教学作用,是高校物流专业的发展目标之一。
2.2 高校物流专业课程思政的元素挖掘
互联网时代,一切人类智慧结晶将得到充分涌流,高校物流专业也将在“互联网+”模式下,根据课程思政特点及其所要实现的思政素养目标挖掘丰富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属于“隐性教育”,是一次充满挑战和艺术的“化学反应”,专业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各类专业课程的同时,需积极融入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在当前高校物流专业中,可以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进行深入挖掘。
从宏观层面来讲,要做好“互联网+”模式下的顶层课程设计。一是要按照“新课改”目标创新物流专业的教学方法。要灵活结合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基本教学方法,将思政课程内容以学生想学、爱学、乐学的方式融入物流专业课程的全过程中。二是提高教师素养。一方面,要加强高校教师的基本思想政治素养,保证思想引领的正确性和主动性,保持对物流专业学生的“育人”热情;另一方面,要掌握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技巧,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三是要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互联网+”的优势需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多媒体具有将图像、音频、视频融于一体的突出功能,可使教学内容更加具象化、全面化,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实效性。
从中观层面来讲,要挖掘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一是要将物流行业的新现象、经典案例、热点事件、热门话题搬到讲台上来。例如,JD快递小哥被扇耳光事件、大山深处的邮政人等,以此匡正或弘扬物流行业精神。二是要从物流行业的整体趋势出发,让学生直观、全面地了解物流行业的运作过程和运行规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物流行业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及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性[3]。三是要深刻理解国家政策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物流行业的职业使命,如要充分了解绿色通道的价值,以及物流行业所担当的社会责任和行业价值等。
从微观层面来讲,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我国近年来的发展已有目共睹,并且正在以不可阻挡的速度继续前行发展,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涨。专业教师在向学生讲述我国物流运输和仓储体系时,可以将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进行对比,以事实证明,我国物流企业的运输和仓储体系已走在世界前列,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3 “互联网+”下高校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对策
3.1 有效利用“互联网+”开展课程思政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各类先进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高校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为赋予课程思政以全新的生命力,专业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互联网+”下的先进科学技术开展课程思政。首先,在课前预习环节,专业教师可以借助在线教育平台,把整理好的物流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在线发送给学生,使学生可以直接在线上预习,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课堂教学。其次,在课堂教学环节,专业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微课、慕课等在线教育软件,向学生播放物流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把物流相关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融合,让学生在虚拟情景中通过体感享受,学习课程思政内涵[4]。最后,在课后复习环节,专业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针对物流专业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并把教学资源库的网址分享给学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登录网络教学资源库搜索所需资料。此外,专业教师还可以基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把课堂上讲述的内容剪辑成短视频,让学生在碎片时间通过线上观看,加深对物流专业课程思政的印象。
3.2 围绕热点时事把社会责任和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
专业教师在向学生落实课程思政时,可以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加入一些与专业、行业相关的热门案例,将社会责任和职业素养融入物流专业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物流行业的榜样引领作用,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资料,之后在课堂开展具体讲述。例如,专业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顺丰小哥汪勇、“昆明市十佳快递先锋”陈俊吉等人物事迹,引导学生认识到坚定职业道德、树立责任担当的重要性[5]。其次,专业教师可以结合物流专业的课程内容,组织开展物流职业素养教育。例如,专业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物流过程中超载的危害性并展示相关案例,以增进学生对物流运输法律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可以选择在周末开展物流包装绿色环保大赛,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最后,专业教师可以借助百度热搜、微博热搜、头条、百家号等新媒体平台搜集时事热点,并根据不同物流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把搜集到的时事热点针对性融入专业教学中,以提高思政的时效性和感染力。
3.3 基于大数据搭建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为直观了解高校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成效,专业教师通常会使用评价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政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打分。然而,传统评价考核体系内容过于单一,且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容易形成评估错判[6]。因此,高校有必要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打造全新的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一方面,专业教师可借助人工智能,由人工智能直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让专业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一目了然;另一方面,也可借助大数据,对学生日常表现、行为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数据进行整理,并基于大数据分析功能,以可视化、量化的方式呈现学生成绩。此外,对于物流专业思政的考核,还应该注重学生思想观念、思想道德的全方位评估,以形成客观且全面的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考核结果。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针对物流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已成大势所趋,不仅符合时代发展进程,也符合物流专业的未来发展规律。为促进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创新,高校需要明确“互联网+”下的物流专业课程思政目标,并挖掘物流专业中潜藏的思政教育元素。此外,高校还可以围绕热点时事,把社会责任和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中,基于大数据搭建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在保证物流专业教育质量的同时,切实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雪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26(21):194-197.
[2] 李彦松.物流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1(21):65-66.
[3] 蒋帅捷.融媒体时代高校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创新路径探索与思考[J].物流科技,2023,46(22):173-176.
[4] 张超.新时代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J].物流科技,2024,47(5):167-169.
[5] 徐嘉祺,刘雯,刘丹.应用型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23(5):157-159.
[6] 尚晓彤,尚明瑞,夏敬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J].物流科技,2022,45(10):174-176,184.